士農工商。
這是四民,也是身份排序。
監生是讀書人,雖然還沒官職,但他們始終將自己歸為士人,位居四民之首。
他們的目標就一個:考公上岸……
大明沒有限製考公年齡,國子監又管飯吃,他們不太可能“自甘墮落”放棄士人身份,成為“工”的一類。
朱厚照思忖著,此時的國子監,倒還是有些厲害人物。
比如司業王瓚,他曾是自己的經筵講官,這是個以社稷蒼生為念、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官員,敢揭露奸閹,斥責劉瑾擅權。還有“名滿士林”的徐禎卿,不過這家夥似乎命不長,據曆史記載,他隻活了三十三歲,病死在明年三月……
朱厚照嘴角動了動,抬了抬手:“興許有意外之喜,去辦吧。”
張永不認為有什麼意外之喜。
朱厚照將圖紙折疊,收入袖中存放,在天字製造局尚未建立起來之前,這些圖紙還是不要出世的好。
在天字製造局進入正軌,穩定局勢之後,再慢慢摸索燧發槍與紅夷大炮吧。
因為皇莊、張氏田莊的田地連片,清丈起來很是便利,短短兩日便清丈出一萬兩千餘畝。
叢蘭上書,請旨安置京師流民與清丈田畝同步進行。
朱厚照欣然答應,安排官吏先行招撫在京拖家帶口的流民前往大興縣,並命大興縣官吏安置好流民。
楊廷和議請於大興縣發糧,引流民自主遷移,以減少官吏在招撫流民時貪拿搶要。
朱厚照悚然,招撫流民也能貪?
楊廷和點頭。
沒錯,朝廷分地、給糧,這是活命的好事,但官吏可能借此要了人家的老婆、孩子。因為官吏手握招撫的大權,招撫不招撫一句話的事,不會管人死活。
朱厚照總算清楚了,減少一個環節,可以少許多事。
既然這樣,那就於京師九門外設粥棚,並於大興縣發糧分地,讓百姓吃口飯再出發。
考慮到大興縣不可能容納太多流民,朱厚照乾脆命清丈司安排人手,在管莊太監的帶領下前往不同地方的皇莊,各設糧倉招撫與安置流民。
通過這種方式,長期滯留在北京城內外的六七萬流民終於開始向外遷移,拖家帶口,宛如丐幫的百姓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出京的大道之上。
偶爾有兩三騎從路旁經過,流民也不驚慌。
十四歲的陳五動了動肩膀,將身後的背簍擺正,看著一路南下的流民,臉色有些蒼白地看向一旁的中年人,疑惑地問道:“師父,國子監司業王瓚在書信裡不是說,京畿之地流民成盜,讓我們提防,可所見流民雖是困頓,卻並無亂象……”
郎中曉明手身背藥箱,手搖鈴鐺,看著流民安然南下,不由拉了一人詢問:“前往何處?”
“大興縣。”
“為何?”
“官家給糧給地。”
“官家?”
“萬歲爺啊。”
“呃——”
曉明臉上浮現出一抹詫異,那個住在豹房裡逍遙快活,不管百姓死活的皇帝,竟給流民分地了?
地從何來?
曉明眺望著京城,微微眯了下眼,輕聲道:“走,去國子監問問王司業,京師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