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複臉上的笑意慢慢散去,換作的是一抹深沉。
“輕雪,為官者,掌權者,都是如此心狠之人嗎?”
蘇複來寧海府的路上,已經將寧海府的情況大概了解。
竊國貪汙,逼死百姓,呈萬民書申冤,在寧海府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以往數次,朝中沒有派出一人查案,而是全部交由伏朽處理。
伏朽何為?
賠償,放任,不落罪一人。
在寧海府,好像就沒有一個官員可在大周律法之下伏罪。
就像以前寧海府內百姓所想那般!
不等大狐輕雪回答,蘇複繼續說道:“逐北之戰前,寧海府連年征戰,一府之民有四百餘萬。”
“可逐北之戰後,大周朝局穩定,天下久治,寧海府之民不僅沒有迎來增長,反而年年下降。”
“啟明十二年,寧海一府之地,民眾竟不過兩百萬。”
“現在的寧海府……是到了朝廷認為的好時機了嗎?”
大狐輕雪沉默,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對於如屠良驥等寧海府本土官員和世家大族而言,這寧海府就是他們的極樂地,就是他們的私人王國。
在這裡,有他們祖祖輩輩積攢下來的人脈,權力與財富。
整個寧海府世家大族全部化作鐵板一塊。
因為靠近豐京,寧海府的威脅,比江南府來得更大一些。
隻要寧海府反,哪怕最後不能成,但那刀兵所指,亦能讓天下動蕩,糜爛大周江山。
所以,這裡的人都莫名地有種自信,在畏懼朝廷強盛,在畏懼蕭立淵殺伐的同時,以法身行不法之事。
雖然竊國,卻絕不觸碰朝廷那敏感的紅線。
不囤兵甲,不殺流官!
這三十二年來,大周朝廷在震懾四方的同時,更是經由三代皇帝,將古來已有的頑疾一一清理。
而此刻,寧海府這顆生長在大周身上的腫瘤,終於在君臣相爭的劇烈化中,成為了君臣之間的共識。
內不可亂!
“蘇複,曆來如此的,相較過往王朝,大周的治理手段,已經算得上溫和了。”
“對朝廷來說,借著豐京銀行和江南府之得,在寧海府民心外附,百姓外逃成風的局勢下,朝廷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將寧海府所有頑疾一掃而空。”
“寧海府百姓會在自己人的侵害下,主動與外界相融。”
“學習儒家禮法,遵循皇權所得,與在寧海府所受欺壓之苦相對。”
“人心都是有一杆秤的!”
大狐輕雪不由很是羨慕,與穩定平和的中原之地相比,漠北皇庭所處之地,實在是過於風雲詭變了。
他們連活下去都希冀於長生天能降臨恩賜,哪能有機會行長久之功。
蘇複閉目一笑,自嘲道:“這一次我……卓辰他或許是白死了?”
“小人物以為的壯烈,在這些大人物眼中看來,會是什麼模樣呢?”
“憐憫?不屑還是嗤笑?”
大狐輕雪再次沉默,隻是將蘇複摟得更緊了一些。
她很慶幸,蘇複還有價值,自己還有價值,蕭立淵還未死去,所以蘇複不用以壯烈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