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第03章 東西為街(2 / 2)

疫中七天 漁火 5805 字 9個月前

柳青泥後來想到,自從寧海發生多起非法集資事件後,這樣快樂時光再難重現,再難重現。

河邊釣魚,一樣在河邊烤肉串,說說笑笑,但就是沒有從前笑的那麼開朗、無拘無束。

一輪鮮紅太陽即將在東方地平線上,噴薄而出,觀賞日出最佳地點在紫嵐山滄浪雲台,它的東、南是一望無際的三江平原,沒有任何遮擋。

儘管如此,寧海許多人都沒有欣賞到那絕美的日出風光,隻因去滄浪雲台要攀登很長一段偏僻山路,還要穿過一片茂密的鬆林,這一點,讓許多人與美景擦肩而過。

從紫嵐山滄浪雲台上往東極目遠眺,能望到22公裡外的陀蘿山、十方鎮東山島上的滄浪亭。

站在紫嵐山上看日出,比站在泰山之顛觀賞日出不知要壯美多少倍,許多人知道泰山日出的美,那是出自文人墨客對東嶽泰山的讚美,卻不知家門口一樣能欣賞日出的美景。

走下滄浪雲台,穿過密密丫丫樹林枝杈的山道,沿著山脊往東走山間小路,這是紫嵐山的鳳脈,走到這山的儘頭,腳底下是紫嵐山的鳳爪,那裡臨近山涯,山涯下萬丈深淵是人工取石炸出十來個大小不一的天坑。

上世紀八十年代,紫嵐山主峰安裝電視轉播塔,禁止炸山取石,封山育林。

大小不一天坑成寧海天然垃圾填埋場,可惜天坑沒用幾年就填滿,唯一方法也是在山腳挖深坑,做好防滲,城市產生的垃圾就是填埋。

填埋場成烏鴉、喜鵲尋食最佳場所,每當有人或車進來,就會驚擾這些鳥,烏央烏央的烏鴉、喜鵲飛起來,遮蔽天日,讓人心裡一揪,陰森末日的感覺,油然而生。

站在懸涯邊,看腳底下萬丈深淵,任誰心裡都會緊張。

離懸涯不遠,上山路口有座碉堡,看不出碉堡建造年份,但看碉堡外觀有幾十年的曆史。

碉堡黑洞洞射擊口,朝著山下三江平原,封鎖著上山崎嶇小路,碉堡後身依稀還能辨出縱橫交錯溝壑,看出這裡原來是一座軍事要塞,扼守寧城山和紫嵐山入山隘口,地勢險要。

寧海攝影人士寧小臣,買一無人機俯拍,發現紫嵐山是一隻欲展翅高飛的鳳凰,隔著亮子河峽穀是險峻的寧城山,寧城山是一條張牙舞爪的龍。

寧海龍鳳鎮關於龍鳳呈祥傳說怕是不真,龍的前爪抓住紫嵐山這隻鳳凰翅膀,鳳凰的右爪,殘缺不全,那失去的右爪的三隻腳中的一隻腳,正是讓人炸掉山體取石頭形成的人工天坑。

“可惜,這麼好的風景。”柳青泥想說的話,一直藏在心裡。

寧海龍鳳鎮四個出城主要方向,原本是普通出城路口,由於疫情,如今已全部安上鐵柵欄,隻留下一進一出兩個長長出入口,最重要通往省城京門關卡口,有特警把守,警車紅藍燈光閃耀刺眼,在提醒出行往來車輛慢行。

檢查站設置路標宣傳牌:“疫情防控,人人有責。”

“請出示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或龍江健康碼、接受防疫通行檢查”廣播喇叭反複播放

進城的車輛和人員是重點排查對象,不過,從年後數月如臨大敵的檢查,如今隻是象征性查驗。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依據地區風險程度分成綠碼、黃碼和紅碼三種。

長時間來往車輛和人員過檢,已讓寧海警察和各單位抽查臨檢人員,疲憊不堪。

發生疫情嚴查以來,雖然有從高風險區返回旅行、探親和務工人員,進行14天集中隔離,居家7天隔離嚴密防控措施,並沒有查出哪怕疑似新冠肺炎病毒攜帶者,漸漸地檢查人員警惕心鬆懈,檢查大都走過場。

弓弦繃的太緊易折,人的神經繃太緊易病。

寧海四個出城卡口,東城門——蘭陵道卡口,南城門——南平關卡口,西城門——京門關卡口,北城門——風鈴渡卡口。

西城門——京門關卡口(通往省城,是寧海物資進出重要通道)和東城門蘭陵道卡口(通往石塘縣)重中之重的關卡。

有一些出城不重要的去往外環的通道,徹底用鐵柵欄封死或者推上土毛子砂礫,以防有人或有車不走卡口而投機取巧成漏網之魚。

這樣簡單而粗暴設置好處是不用分兵把守,隻是苦了一些常外出附近鄉鎮人員,多繞行一段冤枉路,不過2020年特殊疫情防控時期,也沒什麼好抱怨,隻要能順利出城就燒高香了。

淩晨3時,正是睡意最沉時,柳青泥睡的迷迷糊糊,朦朦朧朧中,感覺眼前一亮,有一身材高挑,姿色撩人女郎,對他擠眉、飛吻、拋媚眼,她穿著一雙白涼鞋,白色連衣裙,連衣裙沒過膝蓋,雙腿修長,體態輕盈,邁著細碎小步,嫣然一笑,一步一回頭。

女人燦爛的笑容,勾走柳青泥魂魄,是歐陽蘭蘭還是妙湘玉?女人麵容很熟,在哪見過,有些模糊,分辨不清。

夜色朦朧中,女人邁著細碎小步,一走,一回頭,美目傳情,顧盼生輝。

柳青泥心一陣緊似一陣,女郎在前麵邁著細碎小步,橐橐的涼鞋聲在寂靜的淩晨,格外刺耳。

柳青泥在歐陽蘭蘭身後一路追,無論怎麼加快腳步,也追不上歐陽蘭蘭,歐陽蘭蘭回頭卻不是她,看著好似妙香玉,他正焦燥中,那美麗迷人背影,突然化做一條蟒蛇,張開血盆大口,朝柳青泥撲來,一口將柳青泥吞入口中,柳青泥恐懼張開大嘴,嚇的他魂飛魄散,大叫一聲“救命!”他從夢中驚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