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劉誌國也看到宋哥,他回應一長兩短喇叭聲。
林立打開車門,冒雨伸出胳膊朝劉誌國招手,他以這樣方式表達對他的熱烈歡迎。
劉誌國見宋慶豐旁邊有車位,便駛過來,兩輛車並排靠著,相距不足兩米遠。
打開車門,清楚看到後排坐著劉誌國媳婦薑波。
薑波睜著她那雙大眼睛,朝大家揚手,算是打招呼。
劉誌國和薑波兩人,1987年從農技校畢業,劉誌國分配物資科,薑波分配在廠直機關,兩人在學校時就是一對戀人。
工作兩年申請結婚,老科長主持婚禮,婚禮現場就在單位會議室,兩人家都在外地農村,都是考學來到寧海。
1994年,國有企業經營體製改革,抓大放小,國有企業改製,租賃,拍賣,企業職工前途迷茫,不知所措。
國家體改委在《關於1994年經濟體製改革實施要點》提出,1994年經濟體製改革重點,一是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製,積極探索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有效途徑;二是加快財稅、金融、外貿、外彙體製改革,初步確立新型宏觀調控體係的基本構架。
1995年大家天各一方,各奔前程。
無拘無束聊天拉近彼此距離,雨下的越來越小,最後居然晴天,太陽露出笑臉,天氣涼爽。
大家下車後,邊走邊聊,朝殯儀館走去。
一進梅花廳,對麵房間上麵字跡映入眼簾:
有真情慰籍心靈,讓生命彰顯尊嚴。
梅花廳四周一圈沙發,上麵有很多字幅:
生死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為傑。
回頭一看不鏽鋼大門上方有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一句詩:
letlifebebeautifullikesummerflowersahlikeautumnleaves.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裡環境讓你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特殊場合,20多年前,柳青泥和宋哥、老科長一起來過這,現如今老科長躺在冰棺裡,這一幕有深刻的戲劇性。
是誰說過,你來這裡,還能回去,證明你活著,等你回不去時,你就徹底涼透了。
來這裡能回去,證明你還活著,回不去,證明你撂片。
這話意味深長。
大家依次走進梅花廳,老科長兒子從裡麵休息室出來,跟大夥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冰棺裡蒙著白布,看不到老科長麵容,但大家知道,老科長在裡麵躺著,再也起不來,再也不能訓人。
劉誌國和老科長兒子交談,其他人坐沙發上仍然聊天。
不一會,劉誌國走過來和大夥商量,決定大家湊錢買花圈,以單位名義,敬獻老科長,算儘大夥一份心意,大家沒反對意見,表示讚同。
原來單位早沒了,但單位這塊牌子一直活在大家心裡,那份情感也一直在。
殯葬用品店在最東麵一間房,裡麵擺滿花圈、燒紙、紙錢等殯葬用品,挽聯是用打印機打出來:
沉痛悼念張文軒同誌
物資科全體職工敬挽
柳青泥和林立兩人把挽聯用彆針彆在花圈上,彆花圈時,兩人把挽聯還彆錯,在花店老板善意提醒才糾正過來。
正確做法是麵對花圈,上聯沉痛悼念張文軒同誌彆在花圈的右側,物資科全體職工敬挽彆在左側。
好在大家沒經驗,沒人笑話,彆好挽聯花圈,柳青泥和林立兩人抬著送往梅花廳,這麼輕花圈要兩人抬著,有點彆扭。
柳青泥跟林立說:“我一人來,你給我開門就行,大家隨後跟著,再次進到梅花廳,柳青泥一人送到裡間,冰櫃在中間停放,兩邊牆上擺滿花圈,供台上點著電子紅燈。
老科長三個兒女也在,按習俗他們腰上都紮著白布條,左胳膊上佩戴黑紗,以表達對父親悼念,表達哀悼之情。
霧散,夢醒,才能看見生命的本質,那是千帆過儘的沉寂。
活著就是經曆生老病死,經曆從未經曆過的事情。
經曆痛苦,經曆幸福的過程,生而為人,每個人都要嘗遍人生的酸甜苦辣鹹。
世界美好,世界也殘酷。
人為什麼活著,柳青泥無數次問過自己,沒有標準答案,或者說有許多彆人的答案,都滿足不了自己心中疑惑,直到有一天,他玩3d網絡遊戲,做仙派任務過程中,他找到一個答案,人活著,就是來這世上渡劫。
人生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所有人生的意義,就是人給自己找出活下去的理由。
要說人生有意義,結論就是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