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人看來,邱嵐就像武俠中誤練邪功的人一樣走火入魔了。
練球還要帶著長度尺、角度尺、風速儀。
還把自己投籃的動作錄下來,在屏幕上各種量角度長度,然後在草稿紙上劃拉出一串公式和數字。
“你不會真的信了吧?”有人問他。
“為什麼不呢?”邱嵐回答。
鑒於邱嵐並沒有彆的異常,而且作為物院學生的他搞這些重力啊、速度啊、長度啊什麼的也算術業有專攻,大家看習慣了之後也就沒有再關注。
後來,季知行破格評上院士那年,邱嵐也被NBA重金招攬。在第二年的年度MVP表彰記者會上,他走上萬眾矚目的領獎台,真摯地說道:
“我的體育是物理老師教的。”
許多年後,季知行著作等身、功成名就。這件事的始末就被寫進教育部牽頭為他編纂的個人傳記裡,作為他從年輕時就篤實好學、勤於思考、知行合一等一係列優秀品質的佐證。
……
廣陵大□□動會已經過去好幾天了,相關討論度在網上線下都漸漸降低。
這一天沒課,季知行一早就來到圖書館,準備好好研究一下NS方程在零重力座椅項目中的應用。
之前他把知網收錄的所有關於NS方程的論文都粗略地通讀了一遍,覺得有六篇論文的計算方法與數值模擬與他們項目的思路較為吻合,尤其是引入船舶場景的那三篇。
季知行覺得船舶在水麵上的波動與人體在座椅上的活動變化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都有一個壓力與反作用力的問題;其次,二者在運動模式上都有起伏不定的特征。
當然,船舶與人體在運動主觀性方麵是完全相反的,船舶是因水麵波動而被動起伏,人體活動是主動的,座椅接觸麵才是被動起伏的一方。
但是,從反向思考的角度來說,仍然具有極大的研究參考價值。
季知行打開《基於雷諾時均NS方程的船體繞流數值研究》,這篇論文有78頁,主要利用雷諾時均NS方程,對船舶平行中體二維流場進行數值模擬,並分析不同情形下流場變化規律。
“船舶水動力性能研究主要包含興波阻力、摩擦阻力、黏壓助力的阻力性能……”
嗯,這與人體作用於座椅的混合動能實在太像了。季知行在這行字下麵重重地畫上橫線。
在看到“流域幾何模型”的時候,他眼睛一亮。
“利用ICEM進行非結構化網格劃分,其通常需要控製邊界層的Y+值在1左右,經過計算第一層網格厚度為0.0003m……”
季知行薅著頭發開始沉思,他原來的結構設計是不是該改一下?
原本他是根據最貼合人體的U型凹型把座椅接觸麵分為8個支撐區共74項參數進行設計,每個區每項參數必然是緊密相關互相影響的。但凡某個參數因為壓力源發生了微末的變化,立即會導致其他參數衍伸出上億種變化的可能,計算量無比龐大。
但是如果縱向進行非結構化層次劃分,因為邊界層的整體性,計算模式幾乎是一致的,即使以0.0001的比例向外擴散十層甚至更多層,運算量比起原先也至少能減少一半!
看完這篇論文,季知行覺得大受啟發。哎!今天怎麼就忘了把筆記本帶出來呢,不然馬上可以用CFD數值仿真技術驗證一下。
猶豫了一會兒,他還是決定繼續看論文,這一去一回的太浪費時間了,晚上回宿舍再驗證吧。
趕在午飯前,季知行把《航海模擬中船舶遭遇風暴應急仿真及可視化》《波浪的NS方程數值模擬》看完了,將近200頁的論文看得他頭昏腦漲,但也很興奮,都舍不得離開圖書館了。
不過,人是鐵飯是鋼,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吃飯是不行的。季知行在食堂匆匆吃完午飯又回到圖書館,下午又啃了兩篇論文。
他在《NS方程計算中耦合轉捩自動判斷的阻力精確計算方法初探》中學到了如何使用eN-數據庫轉捩判斷方法分析邊界層的轉捩點位置,在《三維低速NS方程的並行計算》中領悟了連續性波麵起伏的對流型偏微分方程。
今天一整天的收獲太豐富了,季知行看完論文整理完筆記就立刻收拾東西,迫不及待地要回宿舍跑數據試運行。
與此同時,論壇裡那個“下注”貼被兩張照片頂了上來。
“今天在圖書館遇見季知行了,在看論文呢,看照片!厚厚的一疊!”
自運動會後,大家對季知行的態度就有了變化。
此前大多是對土豪的羨慕與調侃,還有對他竟敢主動挑戰學霸的起哄。
但是,三千米輕鬆奪冠和那超絕的一球讓大家都熱血沸騰,自然對他升起些許敬佩之情。
而熱搜讓大家知道他還能在車禍現場這麼實際地運用物理知識自證無責,再回想到他在數學物理方法課上的巧妙解法,又有知情人發帖說季知行在實驗課上力壓範永傑的事。在大家眼裡,季知行就漸漸帶上了學霸光環。
下注貼裡的比例已經由一開始的“範9:1季”漸漸變為“範6:4季”了。
“怎麼都是NS方程的,物院大二就需要搞這個嗎?”
“大二下學期會涉及到比較淺顯的理論部分,但我看季知行都拓展到實際運用了。”
“這應該是跟他們的競賽項目有關的吧。”
“範永傑不也要參加競賽嗎?”
“這場賭局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靠!你們聽說了嗎?又出幺蛾子了!”
一條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恐怖消息在學生們口耳之間迅速傳播著,季知行尤其地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