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自媒體轉發那幾段比較清晰完整的視頻,並冠以各種聳動的標題。
《反轉再反轉,籃球賽超燃絕殺》
《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籃球賽最後3秒上演超遠距離逆天反攻!》
《不可不看,0.9秒貫穿全場超遠投籃!》
《大學生籃球比賽,激烈程度不亞於NBA》
《現象級精彩對決,最後一球上演球場奇跡!》
某博也出現了一個新詞條“廣陵大□□動會奇跡一球”,半小時內就竄上了熱搜,排名迅速往上升。
網絡遊民們看完視頻後目瞪狗呆。
“最後的絕殺球像漫畫一樣!”
“這有啥啊,我夢裡也有過!”(狗頭.jpg)
“是我的話,我能拿這一球吹一輩子!”
“太厲害了,本來對方罰球全進都要贏了,最後殺出這球扳回比分。”
“運氣太好了!”
“為啥一定是運氣,就不興人家有實力啊?”
“我怎麼覺得那個66號看起來很眼熟啊?絕對見過!”
“我想起來了,國慶那時候,那個帥哥就上過熱搜,‘學霸用物理推算自證無責’的詞條!”
“該不會那一球也是算出來的吧?”
“就那兩三秒的時間?”
“我願意認為是算出來的,不是運氣是實力!”
“彆的不說,臂力太強了,從對方籃下得球直接就拋出去了。”
“對手都看呆了,好慘啊!”
“我看有的已經在慶祝了,誰知……”(淚目.jpg)
“倒數12秒的時候,那個1號能夠頂住壓力命中一球,也很強啊。”
“對,最後3秒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都衝到對方籃下了。”(星星眼.jpg)
“有點被蠱到了,真是不到最後一刻永遠不要放棄啊。”(加油.jpg)
“真的,不到最後一秒鐘,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
相關詞條越來越熱,廣陵大□□動會相關視頻也接二連三地冒出來。
“靠!三千米奪冠的那個帥哥怎麼跟66號那麼像。”
“廣陵大學在校生為您解答:就是同一個人。”
“我不信!!!”
“按時間線,剛跑完三千就去打球?!”
“天啊,我連800都跑不動……”
“他不是人!”
自媒體們嗅到新熱點,迅速把幾個視頻剪輯拚接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蹭熱度。
《一刻鐘內連奪兩冠,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驚!車禍現場揮筆自證,三千米輕鬆奪冠,籃球場力挽狂瀾,扒一扒廣陵大學的那個神人……》
……
還有很多記者和媒體人衝到廣陵大學,想要采訪季知行獲得第一手消息,季知行通通婉拒,有那時間不如多做幾組平板支撐呢。
事後,季知行看林朗那麼熱愛籃球,手書秘籍一份並傾囊相授。林朗抱著那張草稿紙鑽研了足足一個小時,然後表示文化人的活咱乾不來,他還是走硬漢路線吧。
學院與學院之間的友誼交流賽並不會產生什麼深仇大恨,所以後來包括化院在內的其他學院也有一些籃球隊員來問季知行是不是有什麼秘訣。
季知行一人發了一份秘籍,內含計算公式和訓練方法。大家看過之後,大多跟林朗一個反應。
邱嵐是個例外,他抱著那份秘籍鑽研了半個月,又向季知行虛心請教,從此開啟了非常規訓練模式。
他購入測力計測試自己各種狀態下的臂力,訓練自己肉眼估量距離及角度的精確度,天天刷題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與瞬時計算能力……
當然,常規訓練也沒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