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49章(1 / 2)

在度過新手期與磨合期後,零重力座椅實驗室已經做了好幾周的實驗了。這周五,每周一次的研討會按時召開,幾個小組分彆總結本周的實驗得失。

龔誠這一組負責研究市場現有材料,他打開PPT,展示本周的階段性成果:

“基於泡沫鋁材料輕質與高比吸能的特點,我們設計了三組泡沫鋁、彈簧墊芯與金屬骨架組成的複合結構,這種結構支撐性比較強。再填充以聚酯泡沫,可以通過調節發泡劑、催化劑這兩種助劑來控製其軟硬度,舒適性強而且結實耐用……”

PPT上展示的結構設計圖非常繁複,不隻有平麵製圖,龔誠在講到“連續厚度變量、離散材料變量”時還配有立體動態製圖。

彆組的成員一看心就提起來了,看起來好專業的樣子啊,他們組的PPT完全沒法比,怎麼破?

龔誠一邊講解PPT一邊將其他組員的神色儘收眼底,心裡有點小小的得意。

他出身工程學院,學過機械結構設計與製圖,所以在製作PPT時完全發揮了自己的專業所長。

當然,也有點炫技的意思,因為知道他們這些社員其實隨時有可能被更專業的研究員淘汰掉,所以在這種全員到齊的研討會上,他就想抓緊機會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從其他組員臉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饋,龔誠才敢去看季知行,卻見他微微皺眉。

龔誠心裡咯噔一下,結構圖哪裡出錯了嗎?他心裡開始有點不自信了。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季知行出身物院,看那麼複雜的結構圖有點吃力?

龔誠這麼安慰自己,然後硬著頭皮接著分析他們組本周的實驗方案,儘量強調了優點,但季知行從頭到尾都沒有展眉。

龔誠講完後,關掉了PPT,看向季知行,等著他的點評。

季知行開口先是誇讚:“你們組的結構圖製作得很精細,我注意到你們還進行了填充結構三點彎曲與軸向壓縮的有限元模擬,深入研究了抗彎曲與抗壓縮性能,很用心!”

龔誠聽到誇讚心反而提起來了,他覺得季知行後麵肯定還有轉折,果然聽到“但是”。

“但是材料結構不太理想。”季知行解釋道,“釋壓係統本身就已經夠複雜的了,座椅材料應該是越簡單越好。即使是複合材料,也最好是一體化的。這種四要素互相牽製的材料結構會讓係統運算量呈幾何倍數增長,直接導致故障率的大幅度提升。”

龔誠有點泄氣,所以他的設計理念從一開始就跑偏了嗎?

季知行安慰他:“你的製圖能力很強,以後我們的項目走到A、B、C輪融資,還得靠你來製作PPT。”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他們的項目再有技術含量,在麵對投資機構時也得靠PPT展示出來。尤其是投資機構拍板的人往往未必懂得技術,所以PPT看起來越精細越深奧越能唬人,就越能提升投資機構對他們項目的信心與價值評估。

龔誠眼睛一亮,能跟著項目走到A、B、C輪融資,那意思就是他大概率不會被淘汰了?

他本來是怕太簡單的東西顯不出他的專業性來,所以才暫時舍棄一體式材料,從多結構材料入手。如今吃了顆定心丸,他又滿血複活了,當下就開始思考季知行剛才提到的設計理念。

第二個發言的是晏如,她們組是從“極軟”的方向開始實驗的:“本周我們組實驗了幾個方案,一個是非矽基介孔材料,當孔徑控製在在2-30nm時,具有較高的孔比表麵積,能表現出良好的散熱性能……”

說到這裡,大家都會心一笑,誰沒經曆過被椅子悶出汗甚至痱子的尷尬呢?

尤其是在高三那年的夏天,屁股和椅子恨不得從早讀到晚自習都形影不離。一些學生會在椅子上放置各種坐墊來緩解濕熱。但在沒有空調的教室裡,所謂的“冷凝”效果往往隻是聊勝於無。

所以,為了增強用戶的舒適度,將熱量迅速導流發散、避免積蓄在座椅表麵是非常必要的。

晏如淺笑了一下,繼續說道:“但是這種材料吸附性也比較強,作為椅麵材料長久使用,隻怕會貯存很多異味。”

異味?季知行首先想到的大夏天的汗味,哦,還有屁味。

這世上大概沒有幾個人不會流汗不會放屁,如果汗味與屁味持久貯存在椅麵無法發散,那有幾個人能在陣陣惡臭中巋然不動呢?所以這種材料隻能淘汰。

“第二個是丙烯酸樹脂,通過調整單體滴加時間、聚合溫度、物料體積,這種材料的最終形態比較多變,在軟件中與釋壓模擬係統呈現出良好的配合度,但最大的缺點是水解性能過強。”

季知行問道:“汗液有影響嗎?”

“有。”晏如點點頭,“除了汗液,我們還試了各種飲料、飲用水,都會對材料造成程度不一的腐蝕。”

他們不可能在使用說明中強行規定,用戶在使用零重力座椅時不許流汗、不許喝水,所以這種材料也隻能淘汰。

晏如繼續點擊PPT,展示她們組的第三個方案。

章雲舒在心中輕輕讚歎,晏如好厲害啊,一周的時間做三個方案。她在第二階段被安排到釋壓係統小組,這周才調整好微型懸臂梁式傳感器的響應速度,看來還是要再拚一點。

龔誠也很慚愧,他的PPT就是炫技,而晏如的PPT雖然看起來簡單,可方案卻都是真材實料。

說到第三個方案時,晏如的聲音微微提高,這是目前為止他們組最滿意的材料:“第三個是包覆型金屬納米軟磁材料,矯頑力小,飽和磁感應強度高。我記得釋壓係統有一個方案是考慮用複合磁緩衝結構來承應人體共振頻率。如果采用這個方案的話,那這種材料就很理想了,磁導率高而且響應靈敏。”

季知行看了看手裡晏如提交的材料,上麵寫明了矯頑力和飽和磁感應強度的數值區間。他回想了一下複合磁緩衝結構的參數,說道:

“這個材料可以繼續研究,最好能將矯頑力控製在60Oe以下,飽和磁感應強度提升到500emu/g以上,還有剩磁一定要控製在20emu/g以內,這關係到氧化率的問題,會直接影響耐用度。”

龔誠聽著越發地自愧弗如,季知行對於複雜的化學材料都能隨口提出技術標準,對於工程設計怎麼可能沒有涉獵呢?虧他剛才還自大地覺得他可能看不懂結構圖呢……

晏如在紙上記下季知行提到的幾個標準,卻又不由得皺眉,該怎麼調整呢?

她們是將可溶性澱粉與金屬醋酸鹽溶液均勻混合、烘乾後在N2保護下進行熱處理的,試過各種配比,當下的結構與性質已經是最優極限了。

季知行看她沒有頭緒的樣子,想起上周看過的書,提示道:“你看一下《微納米顆粒的製備與性能研究》這本書,我記得裡麵提到了一種溶劑熱法,用這種方法製備的Co微納米金屬軟磁顆粒多了一層有機物包裹,合成的顆粒粒徑能穩定在5μm左右。溶劑種類、表麵活性劑用量、反應溫度與時間都是可以考慮的因素。”

晏如茅塞頓開:“這本書學校圖書館有嗎?”如果沒有的話,她得儘快下訂單。

“有。”季知行隨口說道,“在3樓,化學類第四排書架最上麵那層,那層還有一本《無機化學的熱穩定性》,你可以一起看看。”

社員們不由得都微微側目,季知行這是看過多少書籍文獻啊,而且記憶力也太好了吧,哪本書在書架的什麼位置都這麼了如指掌!

龔誠在心裡淚流滿麵,這才是真正的專業啊!不是故弄玄虛搞什麼動來動去的立體製圖,而是對項目涉及的方方麵麵都能給出有針對性的提示意見。

“硬質”小組的易戥也上前總結了本周的得失,不過他們組暫時沒有找到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材料。

最後,輪到釋壓係統小組。這組有四個人,本周輪到簡西代表小組發言。

簡西抹了把汗,打開PPT,又抹了把汗。

大家發出善意的笑聲,簡西這是第一次發言,有點緊張吧。

簡西憨笑了一下,開始總結:“這周我們設計了一種調節組件,由轉動軸、第一卷簧、第二卷簧、齒形件、螺栓連接口組成……”

季知行邊聽邊點頭,這個部分其實就是根據他們的項目理論設計組件,不斷將表達效果試到最優就可以了。零部件之間的耦合很複雜,但方向是明確的,足夠細心耐心就不難。

但是簡西最後指出了他們組本周遇到的問題:“這種組件單獨運行是沒問題的,但是配合模擬軟件中的釋壓係統,總會出現80-90秒的遲滯。”

“遲滯度那麼嚴重?”季知行有點驚訝。

遲滯度反映到用戶感受上,就是零重力效果極度遲鈍。從坐到椅子上開始,得等整整80-90秒才能感受到零重力效果。

而且一般人坐在椅子上,不可能一直維持一個姿勢一動不動。略一調整坐姿甚至隻是重心略有變化,又得等整整80-90秒,這種體驗感肯定非常糟糕。

就像手機APP與電腦軟件,響應速度超過2秒,就足以讓大部分用戶不滿、焦灼甚至暴躁了。所以近幾年,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努力提高係統的響應速度,以優化用戶體驗。

按照他們當初設計並且運行流暢的模擬係統,零重力效果應該是即時而迅速的。如果不能做到這點的話,那麼產品相當於是失敗的。

季知行看向林朗,林朗點了點頭。他知道林朗雖然在生活中經常掉鏈子,但做起正事來還是很認真的。而且經過競賽前後長時間的深度學習,林朗的專業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所以,在林朗開口求助前,季知行還是決定先不插手,讓林朗自己領導釋壓小組去解決問題。

又過了一段時間,材料組已經實驗出了幾個具體可行的粗略方案,釋壓小組也按照第一階段模擬出來的幾種可能性設計出了相應的組件,但仍然沒有哪種組件能完全解決遲滯問題,最優解也隻能將遲滯度縮小到65秒。

林朗急得頭禿,請季知行介入他們小組的研究。

季知行從頭到尾梳理了釋壓小組設計的所有組件,仍然沒有發現問題在哪裡,隻好在局部繼續嘗試優化。

“下導向柱底部這裡的導軌設置阻尼齒條,同時沿導軌固定與之相齧合的阻尼齒輪……”季知行說著自己動手調整,調整好後接入電磁單元,運行良好。

“接下來,配合模擬軟件再試試吧。”季知行把組件架設到電腦旁。

簡西說道:“我來吧。”他伸手把組件控製線都撈在一起,利落地將18條線一一接入電腦模擬器。

季知行蹲下來再一次確認組件零部件之間的耦合,沒多久,簡西已經在模擬器中輸入好具體參數了。

五六個人提著心圍著電腦,模擬係統已經開始施加50kg的壓力,可是組件仍然一動不動,61秒後,組件才像剛剛反應過來似的開始運轉。

“還是不行……”從準備CUPT競賽以來,季知行還是第一次感到那麼受挫。所有的環節都再三地確認了,可效果仍然是不理想。

難道……季知行低頭沉思,難道他們的理論本身存在問題?想來想去,差不多隻有這個可能了。

當初參加競賽,有些評委就對他們的項目理論持有反對意見,認為他們不該將NS方程套在非流體的項目裡。但是他們用各種初值條件、邊界條件和環境條件對NS方程加以限製,在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的,也受到了評委會主席溫正陽教授等人的認可。

但是,萬一他們的理論其實在某個部分存在連評委們也沒有發現的bug呢?或者,萬一他們對NS方程施加的種種限製,剛好讓NS方程出現了兩百年不遇的故障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