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1 / 2)

“科學是嚴謹的,但不一定要嚴肅。我希望你能體會到科學的樂趣,融入這個實驗室,和我們一起玩兒。”

這是季知行進實驗室的第一天,高霄教授告訴他的話。

這個實驗室的氣氛確實很活潑,碩博們都在享受科研的樂趣。

以往在閻教授實驗室和零重力實驗室,工作時間往往隻能聽到實驗操作聲、機器運行聲,搭檔之間交流數據與方案也會控製音量。

但在高霄教授的實驗室,“控製音量”這四個字是不存在的,誰做出什麼精彩的實驗反應、得出什麼有效的實驗數據恨不得呼喚所有人都來瞻仰他的傑作,然後跪下唱征服。

季知行一開始有點不適應這種吵吵嚷嚷的氛圍,他簡直懷疑物理學生中最活蹦亂跳的那一撥都聚集在這裡了。

不過後來他觀察到,大家並不是全然沒有分寸地胡亂嬉鬨,而是將“張弛有度”四個字融入實驗節奏中。實驗方案統籌規劃清晰合理,實驗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效率放在首位,而不是刻意突出苦乾。

季知行欣賞這種效率至上、勞逸結合的工作方式,雖然形式不太一樣,但他也將勞逸結合做得不錯。

在第四階段,“綜合能力”任務是在第三階段“全息遊戲”的基礎上加入解題闖關的環節,既能開動腦子又能充分鍛煉身體——勞逸結合get!

而“綜合課程”所提供的知識課程超級豐富,並且是把知識的海洋全都抽乾水分,隻留下海床的金礦等著他去淘金。所以,雖然汲取新知識確實很費腦,但也令人感到愉悅——勞逸結合get!

但是,在鄧迫等人看來,季知行過得就像苦行僧一樣,在通往知識巔峰的漫漫征途上無休無儘地跋涉。

“太枯燥!太不人道了!”私下裡,在宿舍討論起季知行的時候,鄧迫這麼說道,“叫我過這樣的日子,我寧願找根麵條一頭吊死!”

“但是他顯然樂在其中。”葉詩一邊練著葉問蹲一邊說道,“就像我一樣,雖然摔得渾身酸痛,但是……哎喲我艸!”

“哈哈哈!你那叫自討苦吃,要麼就是有什麼特殊嗜好,少碰瓷季知行!”鄧迫吐槽道。

葉詩一邊齜牙咧嘴地爬起來一邊說道:“說真的,我有點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

菲爾茨獎太高大上太遙遠了,遙遠得就像外星球上的事,在“外星人”麵前他總覺得有點束手束腳的。

鄧迫把下巴支在椅背上看葉詩繼續蹲,大大咧咧地說道:“有啥為難的,人家多謙虛的。”季知行當然有拽上天的資本,但謙虛的人總是叫人心生好感。

他第一天進實驗室就表示自己隻是個本科生,雖然在流體力學方麵略有些心得,但在量子力學的領域基本就是個門外漢。

葉詩捏起蘭花指模仿林黛玉說道:“不曾讀,隻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說完又繼續蹲:“道理是不是一樣的?人家謙虛一下你還當真啊。彆的不說,本科階段也有量子力學的課程啊。”

“他本科,你博士,在量子力學方麵你有什麼好怕的?”鄧迫一向粗線條,對葉詩千回百轉的心思理解不能。

“本科就拿菲爾茨獎更可怕好不好!”葉詩說著又摔了一回。

雖然本科生拿諾貝爾獎的也有一個,但那位田中耕一能發明“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源”基本隻是因為一次操作失誤,連他自己都壓力山大不停地自我懷疑:為什麼一個電子工學專業畢業的普通電氣工程師能獲得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諾貝爾化學獎?

但是季知行不一樣,他獲得的榮譽源自於對NS方程的破解。

NS方程有多難呢?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海森堡在臨終前說過一句話:“當我見到上帝後,我一定要問他兩個問題,什麼是相對論?什麼是湍流?我相信,上帝大概也隻能回答第一個問題。”即使季知行拿哈利波特裡的福靈劑當水灌也不可能因為失誤而破解NS方程。

所以,季知行的實力確實很硬核。哪怕他如今在量子力學方麵可能確實存在短板,但葉詩還是不敢在他麵前充大瓣蒜。

實驗室其他人多少也有這樣的顧慮,不知道怎麼拿捏跟季知行相處的分寸。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越是明白NS方程有多難就越是不敢托大,沒誰好意思大言不慚地教導季知行。

隻有鄧迫一根腸子通到底,也可能是接機時一起社死的交情叫他覺得季知行並不遙遠,經常跟季知行勾肩搭背的。

季知行在實驗室待了一個月,秉持著多聽多看少打擾的原則,基本就是在一旁默默地參觀學習。然後晚上回到宿舍針對白天看到的實驗細節自己複盤,補缺補漏。

高霄教授也並不急著叫季知行上手做實驗,任由他這裡看看那裡瞧瞧,給了他充分的自主權。當然,為了叫季知行儘快跟大家打成一片,也給他在辦公室安排了一個工位。

這個工位叫鄧迫垂涎不已,因為他自己的工位就在門口,約等於中小學教室講桌旁邊的“左右護法”,能坐在那兩個VIP專座的都是老師放在眼皮子底下以便隨時鎮壓的學生。

當初,導師欽點他為實驗室的門麵擔當,親自在靠門口的地方畫了一個圈,把他的工位安排在那裡。從此他就過上了無險可守、提心吊膽的摸魚(劃掉)科研生活。

雖然他切老板鍵能切得跟觸電一樣快,但架不住導師以有心算無心,總是鳥悄兒進來,然後若無其事地從他身邊經過,害他每每深陷於“被抓”和“沒被抓”的疊加態——就像那隻既死又活的薛定諤的貓。

倒不是他一整天光想著摸魚,但誰敢保證自己上班上課一整天都專心致誌不摸手機不開小差的站出來我看看!

所以,這個位置確非常人可以駕馭啊!鄧迫深以為苦,對季知行那個易守難攻的堡壘羨慕得口水與淚水俱下。

辦公室最裡麵,季知行背靠著牆正對著電腦讀文獻做筆記。

科研圈有句玩笑話:日看論文300篇,不會科研也會編!高霄教授也要求學生們實驗和文獻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所以,大家通常會在每天實驗開始前腦子還冷靜的時候,在辦公室裡讀文獻或整理實驗資料。

季知行雖然有學習係統裡的知識寶庫,但當然也需要及時補充各大期刊的論文以掌握科研領域的發展脈絡、追蹤同類課題的研究動態。

在三級升四級時,季知行同樣要求係統對他的大腦進行掃描,最突出的結論是他現在左右腦的連通性是常人的3倍,能高速交換信息,不斷進行多線程多任務處理。所以他在文獻的時候,效率相當之高。

文獻篇目並不是高霄教授指定的,而是大家根據需要自己去搜索去分析。每周的組會上,高霄教授會隨機點幾個學生把上一周看的文獻解析一遍。

每當遇到自己沒有讀過的文獻,季知行就會記下來,回去再補充。就這樣,一個月的時間裡,他結合文獻與係統裡的課程,算是初步摸清了量子物理的大概脈絡與實驗室科研方向涉及到的基本知識。

季知行進實驗室第二個月第一周的組會上,高霄教授終於點到他的名字。

“來!知行,叫他們見識見識!”

麵對18雙審視的眼睛,季知行也不怯場,走到前麵將優盤插進多媒體設備裡,然後幾次雙擊,打開了一份PPT。

哇哦!鄧迫在心裡小小地尖叫了一聲。季知行打開的那個文件夾裡有精讀和泛讀兩個子文件夾,點開的精讀文件夾裡就有17篇文獻。而他剛才分明看見上層文件夾寫著上一周的日期,也就是說季知行上周精讀的文獻就有17篇,而泛讀的數量不清楚,但估計也不會比精讀的少。

鄧迫默默無語兩行淚,他平均兩三天一篇,葉詩這個博士一天最多也隻能看一篇,而季知行這是什麼離譜的效率?!

鄧迫能看到的,其他人當然也看到了,都在心裡暗暗咋舌。這要是換成他們實驗室裡其他人,他們當場就要開始起哄說是麵子工程。但站那上麵的是季知行,大家對這種效率就有三分相信七分懷疑。

在用大部分時間旁觀實驗之外,還能平均一天精讀兩三篇、泛讀N篇,季知行是真的看明白那些論文了嗎?要是NS方程相關的那他們肯定相信,可這是他親口說過沒什麼基礎的量子物理啊!

季知行解析的第一篇論文是《teshtfield》,即《反聚束光場量子態的減光子壓縮相乾態操縱》。這是上個月發表在《物理報道》(orts)的論文。

“首先,本文的核心是通過操作光子湮滅算符構造了減光子壓縮相乾態,在反聚束效應的實驗環境下利用HBT裝置測量該製備光場的二階關聯函數……”

“實驗引入非高斯性的方法,利用歸一化誘導扣除一定數量的光子,數值模擬證實此態可以增強糾纏和隱形傳態保真度……”

所有人的眼神由將信將疑漸漸變為震驚,從季知行的講述與解析完全可以看出他對論文領悟之深。

最開始總結的論文核心也就罷了,畢竟即使是文科生,如果拿理科論文當題做也能歸納出中心思想。但後麵對實驗的分析就很考驗物理素質了。

舉凡條件設置、變量設置以及工況設置都解析得仿佛曆曆在目,論文中反映試驗結果的各種散點圖、MAP圖、擬合曲線圖也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