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2 / 2)

當季知行講完一篇的時候,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高霄教授點點其他人又點點季知行,雖然沒有直說,但那意思就是“看看彆人家的學生吧啦吧啦……”

他好像還生怕大家不夠服氣,又對季知行說道:“你再具體講講實驗方案。”

大家看季知行立馬帶著同情,從論文結果倒推實驗方案,那相當於給人一瓶飲料,叫人喝完了倒推這瓶飲料的全部生產工藝。

如果論文裡有描述還罷了,但這篇論文明顯因篇幅所限僅保留研究方法而略去了實驗方案。導師叫季知行講實驗方案真的不是在為難他嗎?以前在組會上也沒問過這麼難的問題啊!

季知行倒不覺得有什麼好為難的,這篇論文的內容並不算太深奧,他對自己的水平心裡有數,超出他知識麵太多的論文他隻是瀏覽泛讀,留待以後學得深了再精讀。而現階段挑出來精讀的都是符合他當前理解能力的。

優秀的學習能力與長期培養出來的自學習慣使得他在讀論文時總愛將每個概念吃透個三四層。所以實驗方案部分雖然沒有做成PPT,但他稍微回想了一下仍然能侃侃而談。

“第一步,數值模擬得到二階光子關聯與其理論值,通過簡並二階非線性極化率為χ2的晶體製備本文所要操縱的反超聚束光場;第二步,通過二階關聯函數定義計算與無損分束器可分辨壓縮真空態光場最大理論壓縮參數……”

季知行將他倒推的實驗方案分六步講完,然後總結道:“因為需要綜合考慮作者實驗室中壓縮參數、背景光噪和探測係統效率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倒推的實驗方案可能存在很多問題,僅供參考。”

鄧迫覺得季知行實在太謙虛了,他甚至覺得即使叫原作者來講,差不多也就這個程度了。其他人也有同感,於是又一次給季知行獻上了熱烈的掌聲和膝蓋。

因為時間關係,季知行講完一篇論文後,組會就結束了。

目送高霄教授離開,鄧迫立刻竄到季知行身邊:“大佬,救救孩子吧!”

他說著把頭頂亮給季知行看:“看見這道發縫了嗎?我才芳齡24,不想做裘千尺啊!”

季知行哭笑不得地說道:“還好啦,不到半公分。”

鄧迫看了看季知行烏黑茂密的頭發,生怕他因無法感同身受而不能憐憫自己的苦處,奔回自己的工位捧來幾縷青絲。

“看看!看看!這是一周的量,我都沒舍得扔……”

呃……這落發量還真挺壯觀的。季知行現在雖然無法感同身受,但想起自己狂薅頭發的曾經,也擔心過自己是不是將來也無法逃離地中海的魔咒,所以對鄧迫還是很同情的。

鄧迫說什麼都要請季知行去學校外麵撮一頓,季知行沒拒絕,葉詩也跟去了。

菜端上來吃了幾口,鄧迫才開始大話曾經。

“很久以前,我是多麼聰明的一個孩子啊!”

從小學到高中,他上課睡覺下課打球,回家唯一的作業就是玩遊戲,臨考前翻翻課本就能考第一。那時候“天才”這個詞簡直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他本來以為這個詞會一輩子焊死在他腦袋上,可上了大學尤其還是讀的物理專業,他就發覺過去的那套不那麼靈光了。

本一還在中遊,本二低空飄過,本三差點掛科,他畢竟還是有理想的,奮發了一年終於順利上岸,拜入高霄教授門下。

要知道,高霄教授差不多可以算是燕大最受歡迎的教授了。性格詼諧,經費寬裕,科研能力強,對學生也大方,差不多就是學生心中最完美的導師,想拜入他門下的不知凡幾。可條件好自然標準高,高霄教授每年也就收兩個博士、三四個碩士罷了。

鄧迫那時候其實對自己都沒什麼信心,沒想到真的過了。他一度興奮得恨不得為導師鞠躬儘瘁死而後已蠟炬成灰淚始乾,但事實是殘酷的。

十幾年來,他基本都在靠自己的天賦解決問題。即使大四那一年還算努力,但他仍然沒有培養出靜下心文獻的好習慣。

所以,每每麵對電腦讀文獻,讀沒讀進去不知道,反正總能在屏幕前收獲一籮筐的落發。

在碩博階段,不讀文獻不讀專業書籍是學不到什麼的,導師可不會像中小學教師那樣把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恨不得喂到嘴巴裡去。

他努力過,但很痛苦,以往對知識的輕慢終於叫他遭了報應。

“我真的,有時候看完了簡直等於白看。”鄧迫站起來開始模仿營銷號講廢話,“讀論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量子物理這個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讀論文其實就是讀量子物理的論文,大家可能會很驚訝為什麼會讀量子物理的論文呢?但事實就是這樣,小編也感到非常驚訝……”

鄧迫表演完廢話文學就坐回去繼續演繹苦情劇經典鏡頭之痛苦抱頭:“所以,在我陽光明媚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焦慮而破碎的心……”

“嘔!”葉詩忍不住乾嘔,“你敘述就敘述!彆抒情!”

季知行明白鄧迫的困境了,“坐不住,記不住,想不通”,這是很多人讀文獻時的痛點。他挺喜歡鄧迫的性情的,而且這個月來鄧迫也給了他很多幫助,於是主動說道:

“需要我幫什麼呢?”其實他也猜到了,無非就是講論文。

果然,鄧迫雙手合十,拜托季知行:“以後有空的話能帶我看論文嗎?”

“可以啊。”季知行欣然應允,他特彆願意看人努力學習。

人才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他不能與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們相提並論,但也能儘自己的能力幫助一粒兩粒的火種燃燒得更旺盛些。

經過商量,兩人商定了論文講解方案。鄧迫每兩天挑一份他需要的論文交給季知行,第一天他自己先讀一遍,第二天再聽季知行解析。

一開始是一對一授課,後來葉詩也加入旁聽。

他雖然是博士,但讀文獻的能力並沒有好到哪裡去。畢竟這世上沒有哪個老師專門會開一堂課教導學生如何去讀文獻,碩導、博導們往往隻起一個“師傅領進門”的作用,大家隻能“修行在個人”。

況且季知行講得真的很好,從論文的核心成果到研究方法,從理論基礎到實驗方案,都解析得頭頭是道、深入淺出,叫人一聽就腦門一亮,覺得眼前突然明朗了。

而且他除了解析論文本身,也會適當地旁征博引,分析參考文獻,同時也不吝於分享自己鑽研文獻的方法。

這種能有效抓住關鍵、能層層深入的方法是很寶貴的,很多人直到畢業也未必能學會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地精讀文獻。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漸漸地,旁聽的人越來越多,連其他導師的學生也慕名而來。

量子物理畢竟是物理學的前沿熱點,學物理的碩博們主攻量子物理的不在少數,所以在短短的半個月內,定期聚集到辦公室聽季知行解析論文的就有二十幾個人了。

高霄教授發話,讓季知行不必拘泥於他們實驗室的科研方向,舉凡量子物理相關的文獻都可以多看看,好夯實基礎拓展視野。所以後來,來旁聽的人就商量著輪流挑論文請季知行解析。

季知行並不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反而覺得受益匪淺。給彆人講論文其實正是在踐行“費曼學習法”。通過教會彆人,高效倒逼自己主動學習,從而對知識掌握得更深入更透徹。

就如當初在期末補習班,他在講題時突然得到打通三套算法的靈感。這段時間因為要定期解析各種論文,他不僅逼著自己迅速深耕量子物理,還得到了很多啟發。

又過了一段時間,實驗室的辦公室已經擠不下那麼多人了。

祝主任聞訊,特地給季知行安排了一間專用教室。一開始是三四十座的小型研討室,後來又換成梯形教室,並在官網上線了“一起讀文獻”預約模塊,方便季知行備課與管理課堂。

季知行站在講台上指著論文配圖解析道:“從這張圖曲線的變化與散點的占比程度可以看出……”

他看著座無虛席的教室,突然反應過來,怎麼好像莫名其妙地他就開始在燕大上課了?

作者有話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