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2 / 2)

他說道:“先看這篇,看完了有什麼概念需要進一步理解的,我再檢索對應的文獻。”

葉詩打開文檔粗略瀏覽摘要,對季知行說道:“那你看看需要添置什麼儀器和材料,先填個表吧,咱們跟老師申請采購。”

“需不需要先報送實驗方案?”季知行問道,畢竟這回的方案完全顛覆了傳統光鑷的技術原理。

“用不著!”鄧迫大大咧咧地一揮手,“老師說過,隻要是我們自己覺得可行的方案都可以放手去做。”

老師的原話是:“哪怕你們打算到糞坑去掏材料,我也絕不攔著。”

季知行也知道高霄教授一向鼓勵他的學生要敢想敢做,甚至在操作價值百萬的儀器時,隻要不是故意搞破壞,隻要在安全守則之內,都允許學生儘可能地去嘗試。

因此,實驗室裡總是有很多奇思妙想。當然,儀器也比其他導師的實驗室壞得快。每個季度,高霄教授的實驗室上報給學校的損耗與維修費永遠高居第一。

上周,財務處主任拿著報表來抱怨,說這個季度的損耗與維修費再創新高,勸高霄教授約束一下學生。

高霄直接懟回去:“廢話!什麼東西還能用不壞啊!因為貴重就得畏手畏腳,那乾脆插兩柱香當祖宗供起來得了!”

財務處主任無可奈何,也隻能按報表報銷。

所以,他剛才也隻是禮貌性地問一下,其實也知道高霄教授不會乾涉他們的實驗自主權。

上個月,他甚至看到隔壁實驗室采購了一個煉丹爐。因為他們小組需要營造一個CO2、CO、SO2、NO2、H2混合氛圍去加熱一種矽結構。但用恒溫箱效率太低,起碼得連續加熱半年。他們小組開會商量後,乾脆回歸煉丹術。

高霄教授見到實驗室裡出現了一個很不學術的煉丹爐,還調侃了一句:“科學儘頭是神學啊。”

後來,隔壁實驗室用煉丹爐處理材料,居然得到了相當優異的矽材料,正盤算著就這項新的反應技術寫成論文呢。

在鄧迫等人爭分奪秒地讀論文的時候,季知行也把實驗所需的材料和儀器都查好了,拿出單子開始填寫。

衍射渦旋透鏡、透射電鏡(TEM)……

寫完了粗略一算,加起來起碼也要兩三百萬。嘖嘖,物理實驗真是勞力傷財啊,做這個項目更是花錢如流水。高霄教授的實驗室給企業做商業項目,基本也都是為了反哺實驗室的科研項目。

把申報單填好,交給高霄教授,他略掃了一眼就直接簽字了。

在新的材料和儀器到位之前,鄧迫等人抓緊時間補充流體力學方麵的知識,而季知行則專心設計實驗方案。

回到宿舍,像往常一樣學習係統課程時,季知行收到了一條信息。他打開一看,是俞竹藜發來的。

“論文已過稿,謝謝你!”

季知行點開鍵盤正要回複,卻見俞竹藜又發了一張圖片過來,那是《華夏科學》的新一期樣刊。

季知行一喜,雙手打字:“你的論文發在《華夏科學》?”

“是的。”

太好了,俞竹藜的期刊選擇叫季知行喜笑顏開。

自NS方程破解之後,物理、工程、天文、氣象等各領域科研人員紛紛加以應用,科研成果呈井噴式爆發。

在得知《華夏科學》還有這麼一篇可以稱為集大成的論文後,各界學者合力促成SCI數據庫收錄《華夏科學》期刊,以便大家在應用NS方程時更加便利地引用參考。

從此,在《華夏科學》上發表的論文也可以稱之為SCI論文了。

而季知行的那篇論文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被引用了上萬次,因為期刊影響因子的評價指標與論文引用數息息相關,所以《華夏科學》的影響因子持續增長,如今已有12.632,期刊影響力大大提升。

很多原本受限於考評機製的國內學者向《華夏科學》投稿的意願大大增加,華夏學術界的代表性期刊已經有了繁榮的勢頭。

但季知行知道俞竹藜選擇《華夏科學》投稿與影響因子無關,畢竟,那篇論文所解決的“晴空湍流”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向影響因子更高的《》《Nature》或四大數學頂刊投稿也肯定會被收錄。但他仍然選擇向《華夏科學》投稿,就表明他也懷著建設華夏學術期刊的熱忱,也願意為提高華夏的學術話語權出一份力!

什麼是同誌?這就是同誌!

作者有話說:

本章對反引力的描述參考《UFO空中懸停揭秘——破譯引力的物理實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