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芯片領域,他能一手遮天。但在國際上,他可以說是束手無策,隻能寄望於那些知名的量子芯片團隊不會注意到這篇論文。
但是,事與願違,最終還是爆雷了。
唯今之計,隻有儘快阻隔這些消息在國內的傳播,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轉圜的空間。
樊繼安強硬地說道:“你跟通明傳媒公司的人說,不管要多少錢我都能給他們,隻要能在網上封鎖這些消息!”
有錢能使鬼推磨,上次的熱搜能撤下來,這回一定也可以!
“可是通明傳媒公司說已經努力過很多次了,但自發的熱度一直……”
話還沒說完,就被焦躁的樊繼安打斷了:“不管用什麼方法,現在!立刻!必須!封鎖消息!”他拍著桌子咆哮著。
“砰!砰!砰”的聲音傳到辦公室外麵,量子信息研發中心的人麵麵相覷。
並不是所有研發中心的人都能接觸樊繼安瞞天過海的計劃,但如今樊繼安異乎尋常的表現,讓所有人心中都有了與真相相差無幾的猜想。
一時間,量子信息研發中心人心惶惶。
當天,各大APP均遭受了黑客攻擊,癱瘓了幾個小時後又被苦命的技術員們恢複。季知行論文被撤稿的相關信息雖然異常地大麵積失蹤,但因為自發的討論熱度,又迅速地遍地開花,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季知行論文被撤稿的最大原因——樊繼安的量子芯片技術。
樊繼安在國民心中的超然地位是建立在“北辰一號”成功的基礎之上的,當這個基礎受到動搖,樊繼安的科研神座就開始崩裂。
雖然仍有人堅決地維護他,但越來越多的人漸漸從群體性的狂熱崇拜中醒悟過來,回歸理智。
網絡上,調查真相的聲音成為主流。
“科學與真理同行,也必與醜聞相伴。”事實上,科研造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學術與大眾存在天然壁壘,在一般情況下,普羅大眾並不怎麼關注學術界的風起雲湧。
有些時候,科研造假被曝光後,主要責任人輕飄飄地自罰三杯後,甚至不會受到什麼像樣的懲戒——當年以“漢芯”欺世盜名的陳進就始終沒有受到任何刑事處罰。
然而這回不同,樊繼安高調地官宣了量子芯片的成功,收割了全國性的輿論支持。如今,玩弄輿論的人終於受到了輿論的反噬,要求徹查真相的聲音越來越宏大,相關詞條連著好幾天都牢牢地占據熱搜第一位。
輿情洶湧,很快國家層麵就派出聯合調查組進駐量子信息研究中心,著手調查“北辰一號”的真偽。
調查組抽調了華夏各大量子芯片科研單位的專家,還請來了心理學家和刑偵方麵的專業人士。
這樣的人員配置與後來的種種舉措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國家徹查的決心,輿情漸漸平息,都在等待最終的調查結果。
在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裡,謊言與真相較量,權力與公平爭鋒,最後調查組鄭重地官宣了調查結果:“北辰一號”存在致命的技術缺陷。
消息一出,物議沸騰!相關詞條下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多出了上萬條的評論。
“臥槽,又一個“漢芯”!當年陳進“也才”燒了11億,TMD樊繼安燒了多少錢?!”
“枉我之前那麼支持他,居然是假的!”
“也不全是假的,隻是達不到樊繼安之前宣稱的高端芯片水平罷了。”
“那不還是假的嗎!我們缺的、想要的就是高端芯片好不好!”
“早就想說了,樊繼安頂著芯片的名頭圈地,打壓同領域的其他科研單位。如果真能拿出高端芯片技術也就罷了,結果是弄虛作假。”
“想一想就後怕,當年“漢芯”遺患至今,“北辰一號”如果不是那麼早就被揭穿,那我國的芯片研發會走向什麼樣的絕境?”
“隻能說多虧了季知行那篇論文,誤打誤撞揭開了端倪。”
“我怎麼覺得季知行是故意的,要不然他一個搞光子芯片的為什麼寫的論文卻是量子芯片相關,還偏偏引用了樊繼安的文獻。”
“肯定是故意的,當初他那個論文解析論壇第一時間就把反駁他論文的所有專家觀點都放在首頁了,巴不得所有人都看到。”
“說實話,家醜不可外揚,鬨到外麵讓國際友人看笑話多影響國家形象啊,季知行實在是太不懂規矩了。”
“等國家層麵真的帶著樊繼安的量子芯片技術坐到談判桌前,卻被人家專家當場揭穿,那才真的是麵子和裡子都丟光了!”
這個調查結果還刺激得恨國黨們上躥下跳。
“嗬嗬!華夏要做出自己的高端芯片還早著800年呢!”
“首屈一指的專家都公開造假,這個國家還能不能好啦?”
一時間,恨國黨們空前得意,到處都是他們唱衰的聲音。
不過,他們的狂歡還沒有持續多久,就被一條消息炸得一時失聲。
“國產光子芯片研發成功,不日即將投產!”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