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已經刊登的論文被撤稿,對於作者來說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不僅會影響聲譽,甚至還會對學術生涯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季知行如今在華夏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的論文被撤稿迅速引起了熱議。
“果然隔行如隔山,明明搞的是光子芯片,非要在量子芯片領域舞文弄墨,出洋相了吧!”
“季知行最近的事實在是令人無語。拒絕和樊院士合作,可見其自私;並不專精的量子芯片領域也敢輕率地撰寫論文,可見其自大。唉,我以前對他很有好感的,為什麼他就不能愛惜羽毛呢!”
“學神光環越來越弱了,本來我都號召我們班學生們向他看齊的,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說他。”
“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被撤稿啊?”
“無非就是數據造假、抄襲剽竊咯。”
“也未必,SCI論文被撤稿,主要有“學術造假(fraud)”、“學術過失(error)”和“其他”三種情況。”
“我剛剛去撤稿觀察網站搜到了,等我截圖貼出來。”
撤稿觀察網站(ch)是由學者nsky成立於2010年的國際網站,主要報道各大期刊的撤稿情況,對學術撤稿進行持續報道與分析。
季知行那篇論文被撤稿的情況,在撤稿觀察網站上有較為詳細的分析。
那篇論文一發布就引起了各方麵的注意,因為論文所述的關於量子芯片的功能與精度實在是過分地優越,幾乎與世界最頂尖的量子芯片技術不相上下。
所以對於這篇論文,各大量子芯片研究團隊是紮紮實實地研讀了的。
在經過充分的實驗與論證之後,很快就有人發現了問題。
第一個發聲的哈佛的亞伯教授。
他表示季知行論文中的理論很有趣,但可惜的是,構建這個理論的基礎本身就存在問題。地基是歪的,再怎麼搭建都隻能是沙上之塔、空中樓閣。最後遺憾地提醒季知行應謹慎選擇引用文獻。
第二個發表意見的是穀戈的量子計算團隊。
這個團隊去年就推出了擁有72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達到了單量子比特門錯誤率0.1%,雙量子比特門的錯誤率0.6%的優秀成績,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擁有絕對的量子霸權。
可是季知行論文中表述的量子芯片兩比特門操控精度竟然高達到99.67%,0.33%的錯誤率對這個團隊來說是一記驚天暴擊!在瘋狂地重複論文實驗後,才發現隻是虛驚一場。
白忙一場的團隊負責人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季知行論文中引用的量子芯片技術的所有缺陷。
接二連三地有權威的量子芯片科研團隊指出了這篇論文的問題,《》主編泰羅這才放心地發布了撤稿的通知。
截圖自撤稿觀察網站報道與分析的圖片被吃瓜群眾們瘋狂地轉發,迅速擴散到微博各大社交APP。一開始還有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冷嘲熱諷,罵季知行丟人丟到國際上了。
但是,很快就有人反應過來了。
“所以,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季知行論文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引用了某篇論文中的錯誤技術?”
“雖然讀不懂專業術語,但是幾個量子芯片團隊的觀點看起來大同小異。那麼,某篇論文是真的有問題?”
“如果某篇論文真的有問題,那那所謂的量子芯片……”
“樓上的能不能明白點說,遮遮掩掩的有必要嗎?不就是樊繼安的量子芯片技術受到廣泛質疑嘛。”
“實在是前段時間的輿論氛圍太瘋狂了,叫人有點不敢說話。”
“那“北辰一號”究竟是真是偽?!”
很快,“‘北辰一號’真實性存疑”的詞條就竄上了熱搜,無數網絡遊民湧進詞條。
過了一會兒,詞條熱度異常地迅速下降。慢慢地,卻又持續上升。幾起幾落,最終還是高高掛在熱搜榜上,後頭綴著一個鮮紅的“爆”字。
樊繼安在辦公室裡大發雷霆:“怎麼會撤不下來!上次刊發論文的熱搜不就撤下來了嗎!”
季知行甫一在《》刊發論文,他就注意到了。本來以為會是光子芯片的最新進展,沒想到竟然是量子芯片相關。
他一看到標題就有不妙之感,看完論文更是冷汗連連!季知行這篇論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是劍指他的量子芯片!
“北辰一號”有幾分真幾分假,樊繼安心裡再清楚不過了。
事實上,再給他五至十年的時間,真正的“北辰一號”大概率能夠問世。但是,光子芯片項目組異軍突起,若任由發展,一定會嚴重挑釁他在華夏芯片領域的權威,蠶食他的利益!
他不能忍受自己掌控了十年的領域有彆的雜音!
所以,他通過數據嫁接、技術喬裝等方式精心設計了一套邏輯自洽的技術方案,直接將研究進度“拉滿”,得到了他理想中的“北辰一號”。
他之所以敢這麼冒險,是因為以國內芯片專家們的水準,要看出他技術方案中的缺陷並不容易。而要瞞過那些官僚就更簡單了,畢竟行政與技術隔著天然的鴻溝。
再加上他門下畢業了上百個博士,大多在芯片領域占據要職。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決定了他們不會也不敢站到他的對立麵,在出現反對意見時還能抱團為他發聲。
隻是,他萬萬沒想到季知行會以引用文獻的方式強行將他的技術方案捅到國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