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78章(1 / 2)

自從樊繼安高調地官宣國產量子芯片“北辰一號”研發成功,他就在一夕之間成為華夏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在網絡上大有封神之勢。

各種新聞報道與小道消息漫天飛舞,多層次地塑造了一個矢誌報國、奮鬥不息、可親可敬的傳奇科學家形象。

人們熱烈地討論著這位華夏芯片之父的種種軼事、趣事、催人淚下的故事,但凡有人敢表達對樊繼安的質疑或批評,都會遭到各方媒體與無數網友的炮轟與譴責。

在輿論場上,即使是深知樊繼安真麵目的高霄也不會在這種時機直掠其鋒。

但是,樊繼安顯然深諳借力打力之道。在接受央媒專訪時,懇切地表示如今國際形勢膠著,希望華夏芯片領域的科研單位能擱置爭議、攜手合作,推動量子芯片的優化升級,儘快邁入國際先進行列。影影綽綽地暗示某些人因為私利與個人情緒而阻礙了芯片技術的革新發展。

這番話說得含蓄隱晦,還沒等廣大網友從他的話頭中剝絲抽繭,就有人非常及時地爆料:光子芯片項目組再三地拒絕與樊繼安院士團隊合作,甚至在燕大量子信息研發中心亟需借調本校的助理教授協助研究時,季知行還利用私交阻礙其正常履職。

這則爆料很快就成了高讚評論。

接二連三地,又有幾個業內人士或直接或委婉地講述各種內部消息,矛頭直指高霄和季知行!

一時之間,光子芯片項目組深陷輿論的漩渦。在有心人的煽動下,批評之聲不絕於耳。

比起高霄,季知行在網絡上知名度更大,所以,輿論的中心漸漸聚焦到他身上。

“簡直無語,一點大局觀都沒有,為什麼要拒絕合作呢?”

“要麼就是持才傲物,不屑合作;要麼就是自恃身份,不願合作。”

“哎呀,畢竟是華夏首位菲爾茨獎得主,傲慢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啦啦啦——”

“不用說得那麼陰陽怪氣吧,看以前的采訪,季知行不像是傲慢自私的人啊。”

“知人知麵不知心,當著媒體的麵,誰還不知道裝個人樣出來啊。”

“不至於,光是當初選擇《華夏科學》這件事,我就相信他的人品。”

“屠龍者終究變成了龍,如今功成名就,忘了初心了。”

“聽說季知行不肯合作是擔心樊院士竊取他的科研成果。”

“嘖,樊院士能研發出量子芯片,在這個領域的造詣肯定在季知行之上,季知行未免也太敝帚自珍了!”

“不能這麼比,量子芯片和光子芯片的邏輯構架完全不同,就像胡蘿卜與白蘿卜,雖然看著像,但實際上一個是傘形科的,一個是十字花科的,親緣關係遠著呢。”

“但是合作總是件好事吧,至少可以互通有無。”

“單打獨鬥,閉門造車,季知行得什麼時候才能把所謂的光子芯片研發出來。”

“光子芯片如果研發成功,量子芯片必然要退一射之地,這對樊繼安院士是有什麼好處嗎?樊院士都不計較得失,季知行竟然這麼狹隘。”

……

長期以來,國內缺芯少魂的致命危機,國際上飽受封鎖的舉步維艱,叫所有華夏人都深深地祈盼著能儘早擁有自主研發的高端芯片。而“北辰一號”的問世點燃了所有人的愛國熱情,整個輿論環境是終於揚眉吐氣的狂歡。

當季知行站到華夏芯片之父的對立麵時,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力挺樊繼安。即使有部分清醒的網友理智地表示一個獨立的科研單位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還有很多受惠於季知行論文解析課的碩博也從行內人的角度解釋科研競爭與科研合作,也完全無法阻攔網上抨擊季知行及光子芯片項目組的大勢。

季知行心態尚可,但鄧迫等人就有些心浮氣躁。高霄乾脆帶著整個光子芯片項目組閉關,網線一拉,就幾近於與世隔絕了,外麵的風風雨雨都吹不進來。

有時候,壓力即是最好的動力,所有人都卯足了勁兒,工作效率倍增,光子芯片的研發工作每一天都有可觀的進展。

實驗室內,鄧迫正對著季知行就昨天的實驗成果做總結:“我們組已經能將非線性相互作用強度隨階次的衰減速率從10-10提升到10-5,但問題是在集成光子芯片上還是不容易觀測到階次大於三的高效率非線性效應。”

利用集成光子芯片上的微納光學結構來增強光子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這也是目前國際上集成光學與非線性光學方向的研究熱點。所以,這些日子,季知行一直在往這方麵學習研究,恰好昨晚有了新的思路。

他一聽鄧迫說到這個問題就翻開昨晚寫下的實驗方案。

“你覺得,能否利用矽基材料固有的強二階、三階等低階效應,人工調控多個低階過程級聯形成的非線性光學網絡,借此來實現任意形式、任意階次的光子非線性相互作用?”

雖然嘴上說“能否”,但季知行其實已經在係統實驗室試嘗試過了,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在原子尺度修飾矽基材料的非線性響應,隻要控製微納器件的幾何結構就能實現高效率、可重構的高階非線性過程,相當完美!

鄧迫扒拉著腦袋想了想,也覺得值得一試。

鄧迫一離開,俞竹藜就拿著厚厚的草稿本走了過來。

“給,微腔內多種非線性過程的協同效應。”

季知行接過一看,【601;854】……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