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季知行本以為塵埃落定,都收拾好行李準備回廣陵了,豈料一波又起。
在聯合調查組斷言“北辰一號”存在致命的技術缺陷後,樊繼安憑借自己經營多年的人脈掙紮了很久,後來眼看自己即將被學術監察委員會定責,他掀開了自己最後一張底牌——碳基材料。
如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采用的基底就是半導體矽,而碳基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取代矽基的技術之一。因為以石墨烯為代表的碳基芯片的性能預期將是傳統矽基芯片的10倍以上,將能更好地發揮摩爾定律。
雖然樊繼安手裡的碳基材料還不成熟,但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因此,對樊繼安的定責程序中止了,懸而不決。
品行與能力之爭持續了一周,膠著的形勢被一個意外打破了。
閻安瑾提交了科研結題報告:以二維量子材料Nb3Br8為基礎的常溫超導材料。這是自防護凝膠結題後,他開啟的第二項研究。
超導體是一類提供無損耗導電性的材料,不僅能使電子產品的性能提高300到400倍,甚至可能開啟太赫茲時代。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也將為芯片製造業的變革性發展鋪平道路——“華芯二號”指日可待。
在超導體跟前,矽基、碳基等半導體就都是明日黃花了。樊繼安最後的底牌失效,定責程序又一次啟動。
以這種意外的方式,閻安瑾親自為十年前被樊繼安坑了一把的自己報了仇,當年的是是非非又一次被提起。
當年由於樊繼安橫插一腳,“NS方程的界域初邊值”這項學術成果究竟屬於閻安瑾還是潘途,其實一直沒有明確的論斷,學術界的人也各有看法。
如今看來,潘途出國多年一直在NS方程的圈子裡打轉且未有寸進,而閻安瑾的門生季知行卻一舉破解了NS方程。
潘途至今仍一事無成,而閻安瑾先後研發了防護凝膠、常溫超導材料,兩人的科研能力天差地彆。
至此,閻安瑾沉積十年的冤屈終於得到洗刷。
燕大向閻安瑾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再次回到燕大任教。
閻安瑾拒絕了。
不過,他也沒能回到廣陵大學,因為他被調動到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去了,獨立領導芯片基底材料研究項目。
季知行為閻教授高興,也因樊繼安垂死掙紮的這段風波充分感受到首都複雜的人事糾葛。終於下定決心,將自己未來的據點設在他更為熟悉的廣陵市。
……
飛機慢慢降落,季知行坐在舷窗邊俯瞰著整個廣陵市,他終於回來了。他一直認為,在這裡求學的幾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間,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回到廣陵市後,第一站就是廣陵大學。他的舊物都還在310宿舍,也暫時沒有彆的落腳點,所以打算先回宿舍住幾天。
因為是暑假,所以學校比往常要安靜許多,宿舍樓也很空曠。他粗略收拾了一遍,就去行政樓拜訪朱仁了。
朱仁看到季知行再一次出現在廣陵大學是驚訝的。那天,拍畢業照、送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一條龍後,他雖然口頭上傳達了廣陵大學對他留校任教的期盼,但心裡並不覺得這有多少可能性。以季知行如今的成就,廣陵大學這灣淺池絕對留不住人。
光子芯片研究中心不香嗎?科技部掛了號的所在,地位高、待遇好、資金足,季知行又是研發出“華芯一號”的核心人物,一進去都不用熬資曆,直接就是元老。
若是季知行又犯了“喜新厭舊”的毛病,想換個領域玩,那華科院、工程院以及很多研究所都會舉著雙手歡迎他的。
即使季知行不想搞研究了,隻想找個工作安度餘生,那國內頂尖的兩所大學也都已經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國外的哈佛、普林斯頓等知名高校也再一次向他發出了offer——這回可不是邀請他去讀研的,是聘請他去任教的。
再不然,他躺在錢上也能過一輩子。
再怎麼算,季知行都沒有留在廣陵大學任教的可能。所以,朱仁看到突然出現在辦公室的季知行是驚訝的,但季知行說的話讓他更驚訝。
“你要創立研究所?”朱仁看著眼前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確認道。
“是的。”季知行點點頭,“這就是我下一階段的計劃。”
“這是個好計劃啊。”朱仁遲疑地說道,“但是,恐怕不太容易。”
以季知行的意思,他是想搞個不受任何掣肘的個人獨資研究所。光是從無到有建立一個科研研究所就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了,地皮、實驗室、儀器設備,哪個不燒錢?
研究所建好了,搞科研做實驗又是得源源不斷地往裡扔錢,還不一定能產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季知行的學術生涯很輝煌,還在讀本科就研發了零重力座椅,後來還破解了NS方程,如今更有光子芯片的實績在手。但科研又不是種菜,有種就一定有得。實際上,在實驗室蹉跎了大半輩子卻一無所獲的科學家可不在少數。而有些科研成果的轉化收益也遠遠無法覆蓋投資。
而且,朱仁一直覺得季知行跟老閻一樣,有種知識分子的清高與天真,眼裡揉不進沙子。這樣的人其實並不適合在社會上做領導者,而更適合待在象牙塔——季知行這幾年一直就沒怎麼出過校門。
總之,朱仁覺得季知行的計劃風險太大了。不僅可能會賠光所有積蓄,還可能因研究所的經營管理和社會上的各種人情世故而碰得頭破血流。
其實這些風險季知行都翻來覆去地思考過了,隻是他更多考慮的是以自己下一階段的科研目標,在高校或其他科研單位可能都無法立項,即使立項也無法得到長久而又穩定的支持。
他需要的是一個完全不受掣肘的科研環境,盈虧什麼的暫時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
“至於經營管理、人情世故,那確實是我不擅長的。所以,我今天其實是來挖角的。”季知行誠懇地看向朱仁。
“啊?”朱仁瞪大了眼睛,“你是說……我?”
季知行點點頭:“是的,我想聘請您為研究所的主任。”
科研以外的事物他一點都不想操心,所以就得找個信得過的行政人員,把所有的管理事務一股腦都交給他。
從他和林朗、許東陽一起研發零重力座椅開始,他就經常和朱仁接觸,深深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而且人品他也信得過。
隻是,大學辦公室主任的崗位實在是個穩定又體麵的金飯碗,而自己的研究所八字都沒一撇,且又前途未卜,他並沒有把握能請動朱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