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84章(2 / 2)

“那哪能比啊。”朱仁說道。

即使是像他這樣不怎麼關注娛樂新聞的中年男人,也對日薪208萬的傳說略有耳聞。他當時聽說了也不是不酸,自己小半輩子的積蓄才抵得上人家一天的收入。

季知行繼續說道:“可能我自己身為科研人員,說話的立場不是很客觀。但我覺得單就對國家的貢獻而言,科研人員還是更重要一些的,而現在的薪酬水平遠遠配不上他們的貢獻。”

朱仁也忍不住點頭,像這些年航天技術發展得多好啊。但首都航天一院,起薪差不多是14-15萬/年稅前;丄海航天八院聽說好一點,起薪18W-20W/年稅前。但跟周邊五六萬、七八萬一平的房價一比,那算什麼!

“好像說起科學家,總是跟“甘守清貧”這樣的詞語聯係在一起。但是為什麼呢?他們就不值得更好的生活嗎?”季知行說著歎了口氣。

生活不能僅靠情懷、理想、熱愛來支撐,對科研人員的奉獻回以充分的物質回報,這樣才是雙向奔赴、才是良好的正向激勵。

當然,如今國家也漸漸出台了許多提升科研人員待遇的措施。但具體到各個地方,政策落實程度是不一樣的。

“至少在我這裡,我希望,能讓那些科研人員沒有後顧之憂地往前衝!”季知行真摯地說道。

“我明白了。”朱仁點了點頭,雖然心裡難免覺得季知行過於理想主義,但也為此而感佩。畢竟是老閻教出來的學生,老閻當年為了開啟高校科研利益分配的新風氣,能拿出專利費的1/4共計1億分給學生。季知行如今想促進科研人員待遇的提升也不是不能理解。

朱仁花了很多時間調研,又參考一些大廠的薪酬待遇,綜合製定了一份優渥的分級薪酬計劃。

季知行其實覺得還可以再高一點,不過暫時先這樣吧,他的錢還得支撐研究,等有點起色了再集體漲薪也不遲。

……

《王者歸來!季知行重回廣陵再啟征帆》

廣陵日報用這樣有點中二的標題報道了季知行回到廣陵創立個人研究所的事情。

媒體們一直很關注季知行的動態,畢竟季知行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流量寶”,凡是提到他的新聞都能獲得不錯的點擊量和量。

所以,季知行在結束光子芯片研究工作後的去路正是媒體追逐的熱點。在季知行回到廣陵市後,廣陵日報就第一時間向他發出采訪邀請。

季知行原本是不愛接受采訪的,不過這回他沒有拒絕。隻是推遲到研究所建成、需要招攬人才的時候,好借媒體宣傳一波。

采訪報道視頻發出去之後,相關詞條迅速綴上了個“熱”字,評論不斷增多。

“我還以為他會留在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呢,沒想到另起爐灶自己創建研究所啊。”

“這……來真的嗎?研究所的名字都要注冊了才臨時取啊?”

““知行研究所”這個名字挺好的啊,又扣季知行的名字,又有“知行合一”的含義。”

“主攻能源領域?跟光子芯片有什麼關係嗎?”

“沒關係,完完全全的連研究方向都另起爐灶。”

“怎麼說呢,感覺季知行好像有點沒定性啊,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

“無語了,人家都在兩個領域開創先河了,你拿這個標準評價他。”

“對!發現新大陸、開墾航道才是最難的,季知行相當於把最難走的路淌平了,後來人就可以一路狂奔了。”

“敢於跳出舒適圈,單這點我就佩服他。”

“啊!我當年要是讀物理或數學多好啊,如今就有機會進他的研究所了!嗚嗚嗚——”

“哇塞,我看錯了嗎?工資開得好高啊!”

“我也懷疑自己看錯了,好幾個等級我隻看清最下麵那個,那豈不是起薪就有35萬?”

“五金三險也有,還有各種補貼,媽呀!狠狠心動了!”

“嘖嘖嘖,果然是發財了啊,給那麼多。”

“還是覺得搞科研的應該純粹一點。”

“什麼話嘛,工資高一點就不純粹啦?非得清貧才算純粹嗎?什麼腦子!”

“想拿那個薪水你也去應聘啊,沒那個搞科研的本事就TM少說酸話!”

吃瓜群眾們大多認可科研人員應該拿到優渥的薪酬,說酸話怪話的少數幾個人很快就被群噴得一聲不敢吭了。

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簡曆如雪花般朝知行研究所的公開郵箱飛去。

作者有話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