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就是處理軍政大事,實際上這都是早有決策的,隻是拿到這裡彙報,讓文武百官知道這個事。
最後才是早朝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奏事。
按照慣例,每個官員在奏事前皆要預防性地咳嗽一聲,以表示我要發飆,不對,我要奏事了,避免出現兩人同時出班的尷尬。
“咳咳!”
一個胡須潔白的老者咳嗽一聲,他率先出班,躬身道:“大王,臣陳旭有事起奏。”
陳旭出列,群臣皆神色一肅。
因為這陳旭乃是太史,雖然官位不高,但因為掌管祭祀、占卜、典禮、記錄等事務,在朝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也是捍衛‘法典’,力挺殷壽最主要的人。
太子之爭,像聞仲、比乾、商容這些大臣,基本上是不會下場的。
反正無論誰為人皇,對他們依舊得禮遇有加。
帝乙麵無表情:“準!”
陳旭高聲道:“大王,太子之位事關國本,還請大王儘早冊立,以穩固民心。微臣以為壽王為嫡子,又英明神武,驍勇果敢,當為太子不二人選。”
“大王,微臣讚同!”
“大王,微臣附議!”
隨著陳旭話落,數十上百個文武官員紛紛附和。
“大王,微臣以為不可。”
這時,有官員站出來疾呼道:“啟王殿下才是嫡長子,而且寬厚仁德之名,八百諸侯皆知,要立太子,亦應當是立啟王殿下才是。”
“大王,微臣讚同!”
“大王,微臣附議!”
雖然有不少人附和,但也就十幾個人而已。
與擁護殷壽的官員完全無法相比。
許多人暗歎,看來這場太子之爭要落下帷幕了。
大家紛紛看向站在前麵的殷啟和殷壽。
殷壽昂首而立,背影偉岸,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而殷啟竟然也腰杆筆直,神情淡然,完全沒有處於劣勢的表現。
許多人紛紛暗歎,果然不愧是啟王殿下。
如此風度,天下少有!
帝乙高坐在龍椅上,看著又要吵起來的兩幫人,他連忙沉喝道:“肅靜!關於太子之位,寡人已有決斷。”
群臣神色肅穆,靜待帝乙的宣布。
殷啟忍不住看了眼殷壽,隻見殷壽目光如炬,有種舍我其誰的氣勢。
看到這裡,他不由淡淡一笑。
帝乙朗聲道:“人皇之位事關天下社稷,億兆黎民百姓,因此冊封太子不得不慎。經過寡人多日思考,決定既不立長,亦不立嫡,而是立賢。
此乃特例,後世不得重啟。
所謂立賢,寡人會準備三道考題,由殷啟和殷壽去完成,由寡人和太師聞仲、丞相商容、太傅比乾三人判定,擇優而取。
誰完成得最好,誰為太子。”
嘩嘩!
帝乙話落,群臣嘩然。
太史公陳旭等人皆是臉色一變。
而原本支持殷啟卻又失望的人卻是大喜。
殷壽呼吸一滯,眉頭沉下間,連周圍的氣息都為之一沉。
看得出來,這個結果讓殷壽有些無法接受。
不過隨後他又戰意盎然,轉頭看向殷啟,目光灼灼,充滿了鬥誌。
殷啟隻是溫和一笑,但心中大定。
果然,帝乙沒有讓他失望。
殷衍站在殷啟和殷壽之間,能夠感受到大哥和三弟之間的暗暗交鋒,但他卻很平靜,因為無論是何種立位方式,反正都輪不到他。
陳旭站了出來,聲音激昂道:“大王,萬萬不可。按我大商法典,太子之位從來由嫡子繼承,今日若是隨意改動,定是日後禍根之源呐。”
陳旭剛說完,立馬有人跳出來反對:“哼,太史之言荒謬至極,啟王殿下亦是皇後之子,而且是嫡長子,更合法典。”
“好了!”
陳旭還待再說,帝乙已經揮袖打斷:“此事就這麼定了,無需再多言。今日大朝會除了宣布此事外,便是有關於第一場考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