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家傳戶頌《連城訣》(2 / 2)

但不說許仲琳的命運能否改變,就說許仲琳會從漳州一路找來福州就知道《連城訣》對此時讀者的衝擊力有多大?

這時的武俠連打擂橋段都還沒有弄出來,公案武俠的出現更是遙遙無期,以上作品全部歸於舊派武俠。

而《連城訣》卻是新派武俠宗師金庸的作品。

新派武俠和舊派武俠最大的區彆就在於代入感。

新派武俠一切內容都主打三個主題:尋寶學藝、恩怨情仇、家國大義。

隻要稍加思考就能明白:

尋寶學藝:主角得到絕世武功;恩怨情仇:主角被人歧視、主角因為實力弱小愛人被奪走;家國情懷:主角目睹國破家亡、鐵蹄南下——這時主角突然施展神技,改變命運。

讀者代入感比起看正邪對抗自然又要強上不少。

這三個主題百試不爽,一直到後世的網絡還在這三個題材上打轉轉。

這年代的讀者哪裡看過這種直接讓人代入其中的,當王文龍寫出主角狄雲和小師妹之間純純的愛情時此時讀者就已經震驚,再看到狄雲被誣陷入獄,他和小師妹被拆散,讀者的代入感已經強的不得了。

而這時中又透露出狄雲入獄還能被關在了一個大高手身邊,且那個高手可能傳授狄雲武功。

讀者的期待感已經被拉滿,時刻想著狄雲能夠學會神功回去報仇,並且把小師妹重新奪回來。

《連城訣》連載到第六期已經風靡八閩,這完全沒有難度,隻要認識幾個字的人就能看懂,甚至不認字的都在追連載。

隨著《連城訣》的火爆,每每有新的篇章登出就有評書先生連忙看了文章,然後將之搬上書台演出。

甚至連那些被《旬報》其他板塊諸子名目吸引的讀書人都對《連城訣》癡迷不已。

《連城訣》每有新作一出,往往家傳戶誦。

在《連城訣》的帶領之下,《旬報》的銷售勢頭也一路攀升。

最初徐學聚期望的最好目標也就是每期《旬報》銷量能到一百份,結果隨著《連城訣》的風靡,《旬報》的銷量居然漸漸穩定到了一千份以上。

好多人購買《旬報》就是為了追連載,《連城訣》已經形成市井風潮。

伴隨著《旬報》的銷量一路攀升,做生意的商人自然找上門來,想要打廣告。

傳單形式的廣告早在北宋就有了,而報紙印刷便宜,銷量極大,以這時人的頭腦自然會有在上麵打廣告的念頭。

這倒是啟發了王文龍,他親自帶人和幾家客戶商談,最終以每期十兩的價格給福州城裡一家酒樓打了廣告。

不是王文龍不想多要,隻是他磨破嘴皮也隻說到這樣價格。

雖然這年頭的人有廣告意識,但是在宣發上顯然不打算給太多錢,每期十兩酒樓東家都還有些猶豫,因為《旬報》的銷量隻有一千份,每期十兩的宣傳費用相當於每份報紙他都要出十文錢廣告費,這已然超過他自己印傳單的成本,唯一好處是王文龍許諾報紙的宣傳效果肯定比他自己發傳單要好。

而王文龍也隻有等廣告效果出來之後才好繼續漲價了,甚至可能很長時間內也隻有這一個客戶。

而這段時間中許仲琳也正式加入《旬報》報社,負責板塊。

許仲琳十分癡迷《連城訣》,入職之後每天追更不說,甚至想去蒼山找老道學武。

他還旁敲側擊詢問王文龍能把武俠世界寫的那麼真實,是不是真的認識武林高手,得知王文龍的故事都是編的,許仲琳不禁扼腕歎息。,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