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王文龍還跟浙黨最大的大老沈一貫有交情,福建的一把手巡撫金學成是浙黨,二把手藩台徐學聚是浙黨……從上到下都是王文龍的人,而且王文龍證據確鑿,這官司房可壯怎麼打?
房可壯當時就啞了火,偷偷寫信給王文龍說情,王文龍直接原封打回,逼的房可壯隻能找到麗文坊王文龍的家中,具體說了什麼沒人知道,反正幾天之後房可壯到《倉山詩叢》發了一篇文章對王文龍的高風亮節大加讚揚,然後灰溜溜收拾包裹離開福建。
……
布政使司衙門,徐學聚左手一份《旬報》右手一份《倉山詩叢》,對比看著上頭王文龍和房可壯的文章,忍俊不禁。
“建陽果然好手段,將這房舉人整治的服服貼貼。”
金學曾這兩年就要退了,已經和徐學聚達成了同盟協定,今年福建如果出了大災,金學曾定然因此受到斥責,他給徐學聚留下的政治班子肯定也要受到損傷,於公於私徐學聚都支持王文龍和三一教的賑災活動,王文龍這次出手直接壓下了斥責三一教的輿論,算是讓徐學聚鬆了一口氣。
“這房可壯口是心非,離開福建肯定又會寫文章罵我,這梁子算是結下了。”
王文龍語氣頗為無奈,不過心裡卻不怎麼害怕,他和東林黨的關係可比房可壯好多了,房可壯這種人欺軟怕硬,即使對他恨之入骨,但加入東林黨之後知道他的實力,沒事也不會來招惹。
徐學聚說道:“建陽如此出力,但三一教賑災或許能夠彌補一時,但是看樣子還是無法緩解今年大災呀。”
時間來到四月份,有眼睛的都知道,今年肯定是個災年了,往年要穿紗的季節這時還能穿得住夾衣,都入夏了,倒春寒才遲遲而來。福建的水稻田至少減產三成,即使有紅薯和南瓜等雜糧做補充今年的日子也會很難過。
王文龍點頭說道:“福建本就地少人多,平日裡糧食都得算著吃,今年氣候異常,光靠賑災不是辦法,還得想法子把災民分散。”
“你有想法?”徐學聚詢問。
王文龍說道:“解決福建災荒的根本途徑還是移民。”
一說起這個問題,徐學聚就頭大,直接搖頭說道:“移民開拓實在容易出事,閩人矛盾太尖銳了。”
福建曆任官員不是沒想過移民疏解閩南沿海的人口問題,移民的方向也很簡單,往閩西和閩中趕。
但是福建的地理條件太困難了,八山一水一分田,哪怕是移民的目的地自然環境也十分惡劣,閩西的三明龍岩等地雖然還有未完全開墾的土地,但基本上是深山老林,福建官府也嘗試過移民,但是移民過去的前幾輩人日子之艱苦甚至還不如在漳州泉州討飯。
再加上福建土客矛盾嚴重了,沿海搬到內陸去的移民會被當地百姓排擠,為了自保往往本地土人是一群,客家人是一群,移民過去的閩南人、福州人、仙遊人又做一群,動不動就打生打死,大多數移民根本站不住腳。
說起移民福建官員就頭疼。
王文龍也知道此事,他前世就是閩北人,知道閩北和閩西雖然有一些土地可供開墾,但是之前朝代的移民根本留不住,王文龍前世小時候周邊的叔叔伯伯還有不少都還是外地移民,那都是三線建設時期陸續搬遷到閩北閩西大山之中的廠礦子弟——閩北閩西的開發要到新中國之後才算勉強完成,直到王文龍穿越前人口密度依舊不高。
王文龍說道:“往內陸移民不太可行,應該轉向其他方向。”
“哪還有其他方向?”徐學聚疑惑不解。
王文龍指指東邊:“海外大員島地廣人稀,正可容納福建人口,若要移民大員先要在福建沿海開設基地,可吸引人先去建設廈門城,引入民間資金以工代賑,一來可以緩解災情,二來減少流民起事的可能,三來若大員島能夠吸引移民,廈門建設之投入將得百倍之利也。有此三樁好處,何不為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