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諸生大遊行(1 / 2)

國子司業對王文龍解釋說道:“自洪武十七年以來,國子監對監生便明確了管轄之責,如今南京城裡跑了兩三百的監生都去留宮上疏,若是出了什麼錯處咱們國子監也要擔待。如今繩愆廳的王監丞一個人看不過來,為了能執行監規,說不得國子監中的學官都要出一份力了。”

正如王文龍所想的,國子監害怕監生在南京上疏事件中出什麼紕漏,所以必須派官員上街去規範學生們的紀律。

而且還不僅僅是規範紀律,司業一番解釋,王文龍這才知道國子監的規範非常嚴格,南京國子監早在洪武年間就製定下了“十二條禁令”,對於師生的品德、言行、紀律、學習等各方麵都有詳細規定,且設立繩愆廳專門負責監督監生。

洪武年間國子監的十二條禁令也是如今大明所有官私學校校規的模板。

雖然隨著國朝取仕的方法改變,國子監的規章製度早就沒有多少人遵守,但是碰上現在這樣諸生上書大鬨的事情,南京的學官人人害怕。

畢竟跑到街上亂轉的諸生已經上千,不出事還好,萬一哪個諸生鬨出大事:比如一激動把若乾倒楣稅監打死、或者是以死明誌、鼓噪暴動……

這檔口人人自危,可彆希望上頭體恤他們國子監學官人數少管不過來,一旦出事肯定是追責到位的。

就看誰倒黴了。

比如犯事的讀書人是宗學生,南京宗學的官員就要吃掛落;犯事的是某縣學生,此縣的教諭也吃不了兜著走。

而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數量最多,以往沒事的時候都經常有監生犯錯連累國子監的官員,這檔口,國子監的上下學官怎能不戰戰兢兢?

彆說王文龍了,就是他麵前的司業大人把監中今日的事物處理好後,也得到街上去維持秩序,他隻要做出個積極奔波的樣子,就算真的倒黴碰上哪個監生頭腦一熱鬨出大事,司業大人還可以表示說自己已經兢兢業業執行法度,被處罰時也能請求網開一麵。

王文龍算是聽明白了,這國子監的學官就像前世中學老師一樣,可不是上好課就行,學生打群架、校門口執行紀律、去黑網吧把學生帶回來,啥破事兒都得操心。

也是王文龍回南京的時間不巧,如果他晚半個月回南京銷假,國子監也沒辦法抓他上街了。

既然司業大人如此說,王文龍自然積極表示同意,當天下午王助教就穿著一身八品的官袍到大街上去維持遊行學生的紀律。

……

南京故宮,洪武門。

南京守備王允中看著下麵吵吵嚷嚷的一群讀書人隻感覺頭疼。

大明實行兩都製,南京也是首都,裡頭塞了一套南京六部,隨便提出一個人都是尚書侍郎的,應天巡撫的官職比他們還小,小小巡撫可沒有管理南京事物的大權。

明代的應天巡撫不駐紮在南京應天府,而是駐紮江蘇,管理南直隸以南的各州府事務。

而明代主要負責管理大明留都的乃是“南京防務堂會議”,此會議的三大佬分彆是:南京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南京守備。

此時,南京兵部尚書是防務堂會議之首,文官,麵對有黨爭背景的諸生上疏表現出了避之不及的態度,昨天,尚書大人正式生病了,今天就沒來上班。

南京守備太監躲在留都皇城裡沒出來。

隻剩下南京守備王允中處理紛亂場麵。

南京守備規定由勳貴擔任,曆任南京守備至少是個伯爵,還得是能乾的那種。

王允中就很符合這個要求,王允中出生在勳貴家庭,世襲成山伯,曾經鎮守湟中,在甘肅隨巡撫征討鬆山草原的各部韃靼人,有名將之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