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報是京城各衙門的抄報行從衙門師爺那裡搞來了信息之後編纂而成的,隨著大明報紙行業的發展,現在邸報也加入了分析時事的評論員板塊,據說寫評論之人還有朝中的大佬,有點參考消息的意思,雖並不是官方發行的報紙,但很能表明了京城之中的態度風向。
滿朝文武對於工部的其他人或許看不上,但是說起姚繼可,沒有一個人不豎大拇指的。
就從沈鯉對姚繼可的評價大概能反映出這人的形象:“真誠舒朗,風骨棱棱,貌樸詞侃”——老實巴交、兢兢業業的一位大明勞模。
不隻是在京城,就連江南許多文人也受到這輿論的影響,當他們聽說姚繼可因為這篇報導可能要下台之後,馬上就調轉方向,原本一片倒的攻擊工部的聲音轉向抨擊王文龍,以為他嘩眾取寵,坑害賢良。
幾天後的邸報就此事的討論說得很清楚:“攻擊《農業、地理與鋼鐵》並非針對此書,而是作者王建陽指責工部,致使尚書姚光父受訾,諸君為之不忿,故有此事也。”
《盔甲廠爆炸之討論》攻擊工部沒事,但一路追查最後卻影響到了姚繼可,朝中許多人反應過來都為姚繼可抱不平。
公布儲藏火藥的方法還是洪武年間製定的,所謂“藏火藥於地穴,地深三十尺,實火藥於中,上蓋石板,再加橫木,複覆以土。”
京中官員很快也掀起討論,大部分官員都支持東林黨,但也有一小撮人支持王文龍,認為王文龍的《農業、地理與鋼鐵》確實有價值,不能因噎廢食。
但即使是支持王文龍的人,也基本上認為王文龍寫《盔甲廠爆炸之討論》是有錯的。
那坑裡麵火藥都填滿了,就是個大號的炸彈,隻要有點火星自然引起爆炸。
李廷基雖然沒有完全站在王文龍的角度,但這樣的文章也觸了東林黨的逆鱗,馬上就有東林黨人發文反駁,堅決不承認他們是因為《盔甲廠爆炸之討論》才抵製《農業、地理與鋼鐵》進入經筵,而是王文龍這書寫的有毛病。
這年代的人根本不認為製度性的防禦爆炸有什麼用處,反而覺得王文龍沒事找事,一次爆炸造成幾萬兩銀子的損失也換不回姚繼可這麼一個工部尚書來啊。
而支持王文龍的李廷機也並不是出於黨爭的考慮,他專門寫文章,表明自己的態度:“今年之紅山考古以及甲骨文研究會成立受到文人們廣泛稱讚,而這兩項研究要想看明其意義,必須對照《農業、地理與鋼鐵》方能分析明白。王建陽此書開創了一全新的史地學派,對於此後學者有重大意義,定然是承前啟後之一大著作也。這樣一部作品,卻因為作者些許文字而遭埋沒,此真為治學之方式乎?即使王建陽真有錯誤,難道不聞‘不以人廢言’之語?”
而且工部儲藏火藥的十六個大坑,為了統一做防潮處理方便,居然還是連接著修在一起的,一個坑起火之後大概率還能引起殉爆,這設計都絕了。
大明的火藥生產是從嘉靖朝開始才大量增加的,而因為工部官員的因循舊曆,嘉靖朝以後的火藥生產技術雖然不斷提高,但火藥儲存方式居然還是用的二百年間沿用的方法。,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