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建陽固名士也(2 / 2)

“我不過撞大運罷了,寫些東西全靠靈感,這位錢朋友才是真正的詩文大家呢,既有理論又有作品。”王文龍連忙謙虛。

錢謙益連道不敢,也跟王文龍互相吹捧說:“建陽先生年初到遼東考古,發了兩篇紅山文章,繼而又有《農業地理與鋼鐵一書震驚天下,先生能講講這作品的由來嗎?”

王文龍笑道:“當時我前往遼東考古,發現紅山玉器與中原的商周古玉有著明顯的聯係,然而遼東地處邊遠,我不禁好奇當年先民是如何遠道從中原去往遼東開辟偌大文明?於是翻找地誌,研究山形水勢,()

這才發現從陝西過蒙古草原再向東去往遼東原來是一片坦途。”

“這片土地平坦廣闊,雖然如今都是遊牧之地,但如若在氣候溫暖時期,此片土地卻都將是水草豐美的良田。”

“我又想到史書上李陵投降匈奴後開墾屯民,高句麗、契丹時的北地大城也都位於紅山一帶,可知千百年前如今的遼東大片濕地也都是農耕區,而當地變成如今的遊獵區都是氣候變化的原因。”

“由此我又想到了氣候變化對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繼而更想到不同生產方式帶來的組織模式也會不同……”

王文龍開始大談人類史觀點,雖然《農業地理與鋼鐵在江南熱銷,但對於大多數商人來說,這書還是太過於深奧,看到標題就不會購買,所以此書的內容對在場不少人還是新鮮概念。

考慮到商人們的理解能力,王文龍講的也儘量深入淺出,對於書中涉及到比較拗口的內容他直接跳過,隻講述人類史觀的框架。

因為講史演義的流行,此時人對於古代史還是比較了解的。

王文龍將那些演義中的曆史都用客觀眼光加以分析,比如他先說中華文明的思想來源於農耕生產方式的需求,上古之時中華文明的擴張伴隨著農耕製度的擴張,以此來解釋上古時的中原伐四夷、大禹治水。又用生產力變革帶來製度變革的思想解釋商鞅變法等等。

許多內容都不是完全精確,放在網絡時代多半會被笑是懂哥,但這樣廣度的內容足以說服在場明人了。

王文龍有當年做直播的經驗,帶來的表達能力可比此時的文人要強太多了,一番談話講的在場人物無不印象深刻。

李如鬆的宴會之所以能吸引名士參加,除了他給的禮物足夠之外,還因為在宴會上發表高論是這年代文人揚名的最好辦法。

王文龍已經成為這場宴會眾人矚目的焦點,他這番深入淺出的講述,已經把人類史的基本觀念都說清楚,在場大多數人都能聽懂,之後經人一轉述傳播,許多商人、小地主都一下明白了王文龍的思想,並且對這富有開拓精神的思想深感認同。

王文龍的名氣直接在江南的商人階級之中再上了一個層次。

錢謙益十幾年後在自己的《牧齋初學集之中還忍不住回憶王文龍演講的風采,評價道:“建陽固名士也,其思深如海,教化無私,儀態萬方,所言溫如、卓如,洋洋做論,使雖販夫走卒亦能解其旨,宗家風度,一見難忘。尤其江南商賈,以其為賢哲者甚多……”(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