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蘭一直垂著頭,坐在炕沿上,見家人都愁眉不展,便抬起頭,吞吞吐吐的道:“成仁,我剛才去劉鐵匠那,除了打聽德耀的消息,還聽到一個消息,是關於科舉的。”
“什麼?”張成仁詫異的抬頭看著妻子,現在開封城的各級官吏要麼被砍頭,要麼被關押,誰來舉行科舉呢?
香蘭道:“我聽王鐵口說的,在大相國寺看到告示,說流……闖營要在城中舉行科舉,凡是秀才和讀書人都可以去參加考試,還說考中了要給官職。你要不要去試試?”
張成仁嘿了一聲,冷笑道:“賊也能舉行科舉考試?簡直是狗尾續貂,東施效顰,太可笑了!我堂堂正正大明朝的秀才,去參加這樣的考試,與投賊何異?將來考中了,成了賊舉人,被授命賊官,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這些賊寇是兔子尾巴長不了的,以後天兵一至,他們作鳥獸散,咱們卻是開封的本地人,無路可逃,這從賊的罪名是跑不掉的。到時候,不但自己要被砍頭示眾,還要殃及全家,給祖先蒙羞,這樣的事我張成仁絕對不會去做的。”
香蘭鼓足勇氣道:“可王鐵口說,也有幾個秀才去報名了!”
王鐵口住在南屋,是張家的鄰居,他在相國寺給人算命看相。他老婆是個癱瘓,整天坐在床上,從不出門。大相國寺是開封第一繁華之所,人來人往,消息靈通,再加上王鐵口在府衙門、縣衙門,甚至巡撫衙門中都有熟人。雖然現在這些衙門的人換成了義軍,但也有少數師爺文書之類的人還在衙門中服務,所以他的消息應該是準確的。
張成仁冷笑一聲,“幾個衣冠禽獸,斯文敗類而已,理他們作甚!咱們張家是清清白白的人家,我就算不能走上仕途,但也不會去從賊,蒙羞祖宗。”
老頭也歎氣道:“這考試先不參加也好,大明朝二百七十年,根基深厚,也不能任由這些人占據開封。誰曉得明天會怎樣?咱們小民百姓還是慎重些較好,萬一一步走錯,一步失足千古恨啊!”
香蘭低下頭不出聲了,心裡很迷茫。因為她還在王鐵口那裡聽到一些讚譽闖營義軍的話,還聽王鐵口說了一些義軍的所作所為。據他看來,義軍的作風是比官府強多了。這與她之前聽到有關義軍的流言大大不同,讓她不知道誰的消息更準確。
張成仁的父親又催他出去,說至少也應該去看一下張民表。母親也在一旁說道:
“你天天在家教書、讀書,也不到你大伯家裡看看。不管他多闊氣,名望有多高,一個張字分不開,前幾代總是一家人。你是個晚輩,隔些日子總該去看一看,請個安,才是道理。今天這麼多事,你把學生放了吧!去你表叔那裡問問他的意見。”
張成仁被催不過,隻好退出上房,回到自己房裡換衣服。香蘭也跟著過來,張成仁偷偷的問妻子,“你剛才說話吞吞吐吐,是不是還有什麼不好的消息?”
香蘭小聲說,“我不想讓爹娘聽到擔心,外麵風傳,說官軍要從湖廣大舉來攻,開封城指日可破。現在闖營正在抓壯丁準備作戰,也準備逃走,放棄開封。更可怕的是,他們臨走的時候,要在開封城大開殺戒,無論男女老少全都殺光,最後再放一把火,把開封燒成灰燼。”
張成仁聽的臉都白了,開封在被義軍攻陷之前,官府做了太多關於義軍的負麵宣傳,把義軍妖魔化,各種慘酷的殺人放火劫掠,甚至吃人的宣傳,讓開封城的百姓,先入為主的覺得義軍都是惡魔,吃人不吐骨頭。
張成仁一麵穿衣服,一麵聽妻子說話,他的手指都有些微微打顫。一麵是對即將大禍臨頭的恐懼,另一麵也是知道今年的鄉試定然舉行不了。這兩件事讓他感到絕望。他現在更想去張民表家,聽聽這位有名望,見多識廣的家族長輩的意見。
他換上一件舊的紡綢長衫,戴上方巾,拿了一把半新的折扇,走到前院。
學屋裡一片鬨哄哄的聲音,有的學生站在桌子上頭,正在學唱戲,有的站在凳子上指手畫腳,有的在地上摔跤和廝打,鬨得天昏地暗。張成仁心情不好,沉著臉大喝一聲。學生們見老師臉色難看,立刻靜下來,各就各座,鴉雀無聲。有幾個膽大的學生坐下去後,互相偷使眼色。倘若在往常,張成仁一定要懲罰一番,至少要把為首的頑皮學生打幾板子。可今天他無心再為這些事情生氣了,隻對學生們說:
“今日我有事要出去,早點放學,你們都回去吧!明日一早再來上學。”
孩子們一聽說放學,如獲大赦一般,接二連三的拿起各自的書本、筆、墨,蜂擁而去。張成仁等學生走完後,把學屋的門鎖上,走出大門。
表叔張民表住在城西的一條街上,這條街居住的原本都是開封城的官紳大戶,往日裡,車水馬龍,各種乘著豪華馬車或鮮亮轎子而來的人物絡繹不絕,但現在這條街冷冷清清,家家緊閉大門,雖然城中義軍沒有對開封城的官紳進行大規模的清算和抄家,但這些大戶人家依然惶惶不可終日,總覺得隨時都要大禍臨頭一般。
張民表家是門口有兩個石獅子的黑色大鐵門,鐵門上是黃銅的吊環和很大的門釘,門口還有拴馬的樁子,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氣派。
張民表的父親原來是南京戶部尚書,他二十二歲就中舉,也算少年得誌。他很喜歡藏書,家中有數萬卷藏書,中間有許多珍貴的古籍。他本人很擅長書畫,功底很深,有“神筆張民表”之稱,許多官僚豪紳均以獲得他的書畫為榮。因為在開封城中很有聲望,所以他在士林中號召力很強。
在原來的曆史中,官軍掘開黃河,水淹開封,他曾極力勸阻,但官軍依然掘開黃河,開封城變成一片汪洋。張民表攜帶家屬及重要的藏書,乘著竹筏逃命,因為帶的藏書太多,導致竹筏沉沒,他也溺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