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範青的深謀遠慮(1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6048 字 11個月前

範青微笑掃視眾將,道:“這三條進軍路線,代表著咱們闖營未來的發展方向,我認為第一條是上策,第二條是中策,第三條則是下策。”

聽了範青的話,眾將都是愕然,怎麼奪取大明朝的天下反倒成了下策。

範青解釋道:“大明朝就好像是一棵大樹,雖然腐朽不堪,隨時都能推倒,可這棵大樹未倒之前,仍然可以結出果實,為過路人遮蔭,甚至遮風擋雨。如果咱們在羽翼未豐滿的時候,就推倒了這棵大樹,各位想想會發生什麼?”

範青嚴肅的看著眾將道:“將會天下大亂,各路軍閥自立,各自為政,彼此攻殺。軍閥混戰的結果就是生靈塗炭,百姓遭殃,讓咱們中華大地殘破,大傷元氣,為咱們以後治理天下,造成很大困難。更有一種可能是,崇禎皇帝可能沿著海路逃走到南方建立新政權,而把北方的一片爛攤子交給咱們,這時咱們除了要麵對各種軍閥挑戰,還會麵臨關外女真人的威脅,我認為依著咱們現在的實力,還不是女真人的對手。”

眾將領麵麵相覷,他們整天想著的都是如何推翻明王朝,對地處關外的異族,沒有任何印象,從沒把他們當成一個對手,此時聽範青如此說,才想起關外還有一隻猛獸一般的異族軍隊,不過,他們有傳言中的那麼厲害麼?大明朝和女真作戰,屢戰屢敗,是不是因為大明朝太過廢物了呢!

範青看出來眾將的想法,伸出一根手指搖了搖道:“各位,千萬不要輕敵啊!我敢保證女真人比你們想象中的厲害多了,咱們現在根本不是對手。”

眾將向來信服範青的話,聽他說的這麼肯定,也從將信將疑到慢慢相信了。眾人中隻有傅宗龍暗自讚歎範青的遠見,這才叫深謀遠慮,目光遠大呢!他當過兵部尚書,在明朝中樞任職多年,當然眼界比李岩和眾將高許多,他深深的知道女真人的可怕,可以說,以後大明朝不是義軍的主要對手,女真人才是義軍乃至整個中華人的主要敵人。

自己因為當過朝廷大臣,才認識到這一點,而範青年紀輕輕,可能連女真人都沒見過,又怎會有如此高瞻遠矚呢!他心中十分佩服,拱手道:“大將軍遠見卓識,讓宗龍佩服五體投地。”

範青微微一笑,“所以,我們目前不宜向東進軍,推翻大明朝,那是下策,雖然震動天下,名聲遠揚,卻豎立好多強敵。我以前對闖王說過咱們的策略,應該是紮好根基,強大自己,穩紮穩打,慢慢的滅掉明朝,奪取天下。所謂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就是這個道理。我之所以攻克商丘之後,不願意再向東進軍,並非不能,而是不願過早與崇禎決戰,讓他以為咱們實力不濟,再做幾天‘中興’的美夢吧!”

眾將聽了都笑了,心中對範青十分佩服,範青這種遠見,彆說闖營,大概整個天下都沒有第二人了。

李岩拱手道:“多謝大將軍指點迷津,讓我豁然開朗,現在想來東進確實是一條下策啊!”說完連連讚歎不已,他也是很有謀慮之人,被範青點撥之後,立刻就明白了利弊。他在佩服範青之餘,也有些自責剛才自己怎麼就忽然被奪天下的願望衝昏了頭腦呢!

傅宗龍拱手道:“剛才聽大將軍所言,東進確實是下策,隻是大將軍所說的中策和上策我還是不明白,大將軍說奪取襄陽,進軍湖廣,能得到大量財富和膏腴之地,為什麼反而不如進軍貧瘠的陝西呢?

範青笑道:“很簡單,湖廣富足,但盤踞在湖廣的各路軍馬實力也很強,湖廣霸主是左良玉無疑,即便咱們擊敗他,他在湖廣經營多年,湖廣是他的老巢,豈能輕易動搖。張獻忠雖然新敗,但他在湖廣流竄多年,實力還是有的,還有革左五營,盤踞在大彆山中,也經常在湖廣一代活動。而咱們現在的核心是開封,距離湖廣太遠,經南陽、汝陽、襄陽,進入湖廣核心,道路數千裡,咱們還不具備經營這麼大地盤的能力。所以攻打湖廣地區,敵人強大,而道路遙遠,隻能算中策。”

“反觀陝西,雖然土地貧瘠,財物有限,但距離咱們較近,容易控製,而且咱們將領陝西人居多,回家鄉作戰,士氣很足,兼之地理民俗都很熟悉,而陝西官軍在咱們數次打擊之下,疲憊不堪,十分孱弱,攻下陝西應該比較容易,綜合起來,下一步,進軍陝西才是上策。”

聽完這番話,傅宗龍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向李岩拱手道:“軍師向來以深謀遠慮著稱,不過今日可被大將軍給比下去了。大將軍縱覽時局,不受製於眼前小敵,不被惑於目前小利,深慮宏謀,俯瞰天下,實在讓人欽佩啊!”

李岩也很佩服,他拱拱手道:“我是被眼前的利益名望衝昏了頭腦了,思慮粗疏,見不及此,請大將軍不要見罪。”

範青哈哈一笑,道:“什麼‘見罪’,說的太嚴重了,你的用意很好,我並沒有怪罪你呀!如果有什麼可怪罪的,也不是因為你說錯了什麼話,而是怪罪你不肯大膽說話,說話太少。我很羨慕唐太宗身邊有一個魏征。可我覺得身邊就少一個魏征似的人物,你以後就當我的魏征好了!”

範青這番話,把自己擺在帝王的位置,其實是很不妥當的,但李岩和傅宗龍在滿心佩服的狀態下,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李岩在想,如果換做李自成,可能也會容許自己說出意見,但一定不會像範青這般深謀遠慮,這就是見識的差距。傅宗龍也在感歎,他侍候過崇禎皇帝多年,範青和崇禎都是年輕人,範青還比崇禎小好幾歲呢,可現在看看,兩人的眼光、見識、心性、能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知差了多少層級,將來滅大明者非此子莫屬了。

李岩也十分感動,說道:“大元帥如此以國士待我,我倘有所見,豈敢緘默不語。”

範青笑道:“咱們闖營也要養成好的風氣,有話直說,不要藏著掖著,言者無罪,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不管對錯,大家可以討論麼!不要總是說‘是,大將軍’,‘對大將軍’,那樣子,闖營就成了我的一言堂,義軍的議事廳成了官府的衙門,咱們都成了大明朝的官僚,還怎麼奪取天下啊!”

說的周圍眾將都笑了,其實這些將領都很年輕,普遍隻有二十出頭,打仗是很勇猛的,也算有點謀略。但若讓他們議論國家大事,他們的見識就不足了。

範青率領眾人重新上馬,沿著去東門的小路回城,中間路過兩座闖營的軍營,很遠就被哨兵發現,派遊騎過來查看,見是範青和諸將,都在馬上躬身行禮。馳近營地的時候,聽到裡麵整齊的“嘿、哈”聲音不斷,顯然士兵們都在寒冬中堅持訓練。闖營平時軍紀要求很嚴,即便是冬天也不放鬆。

再向前走,忽然見到有一座軍營,旗幟上寫著“袁”,這是袁時中的小袁營。營地雖然架設的很整齊,但營地門口卻沒有衛兵,也聽不到裡麵有訓練的聲音,範青眉頭微微一皺,帶領眾將向營地門口馳去,到了門口,才從旁邊的帳篷中跑出幾名衛兵,原來,這些守門的衛兵都到帳篷裡取暖了。

範青微微皺眉,如果是敵人來劫營,隻怕現在就要大開殺戒了。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闖營,守衛的士兵必將會受到嚴厲懲罰。但現在小袁營畢竟還沒跟闖營正式合並,所以範青也不便多說。

他率領眾將騎著馬走入營地,隻見士兵們大多都躲在帳篷內,圍著火盆取暖,營地中空蕩蕩的,連巡邏的士兵都看不見。還有一些帳篷中傳來笑聲和乾杯的聲音,顯然這些士兵在喝酒取樂,這種情況在闖營是絕對不可能見到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