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原來是兄弟(2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6474 字 11個月前

仇報仇,

冤報冤,

在劫之人難逃命,

血債還用血來還,

到頭來,

達官貴人不如狗,

乾戈擾攘入幽燕。”

先是張獻忠自己唱,後來李自成也跟著他哼唱,兩人一起唱完,相對大笑。

李自成笑道:“難得你還記得我當年教你的蓮花落,果然還是好兄弟,就憑這一點,咱倆就得乾了這碗。”於是,兩人端起酒杯重重碰了一下,一飲而儘。

張獻忠放下酒碗道:“這兩件事李哥乾的漂亮,不過我最佩服你的還是崇禎七年,滎陽大會那次,咱們各處的造反大軍一十三家七十二營,齊聚滎陽,那個壯觀啊!旗幟遮天蔽日,人馬無邊無際。朝廷知道消息,洪承疇和盧象升,一個五省總督,一個五省總理,率領兵馬一南一北過來夾擊咱們。其中洪承疇還特意從遼東調來了遼東鐵騎。遼東鐵騎第一次來內地,被傳的神乎其神,各路首領一聽就害怕了!”

“第一個慫的就是老回回這個龜兒子,他非要撤回陝西,想往塞外逃跑,我當時冷笑問他‘奶奶的,咱幾十萬人到塞外吃什麼?又不是牛羊,能啃地上的青草,不得都餓死啊!’更可氣的是一眾將領都畏畏縮縮,話裡話外居然都同意老回回的做法,那時候連高闖王都有點動搖,一言不發。”

“這時候,還是看李哥,隻見李哥站起來,振臂一呼道‘咱們乾嘛要逃走,哼,就是一個普通漢子,麵對危險時候,也要振臂一呼,拚命乾一場。何況咱們有三十萬戰士,乾什麼要聞風而逃?遼東鐵騎不也是人嗎?刀槍戳到身上不流血,不呼痛麼?他們有三頭六臂麼?不也是和咱們一樣一對肩膀抗一個腦袋嗎?咱們這麼多將士,隻要齊心協力,再想好對策,我就不信不能和官軍周旋一番!’大家夥聽了李哥的話,都感到鼓舞,也鎮定下來。李哥接著道,我的計策是,分兵定所向,利鈍聽之天。官軍勢大,武器軍備都比咱們強,硬拚不是辦法。咱們義軍的強項是流動作戰,可以分兵多路,聯合作戰。先分兵,一路北上山西,一路西進陝西,一路南下湖廣,還有一路留在河南跟他們周旋。這樣官軍勢必也要分兵,他們越分越弱,咱們則越分越強。咱們牽著他們的鼻子走,把他們拖的疲憊不堪之時,咱們再聯合起來,跟他們大乾一場,到時候勝負生死就看天老爺的意思了!’”

張獻忠向李自成一豎大拇指道:‘要不是你當時振臂一呼,隻怕咱們都到塞外餓死了!哪有後來破鳳陽,挖皇陵的壯舉。”說完端起酒碗笑道:“我張獻忠平生很少佩服彆人,但你李自成絕對是個例外,來!就為你這振臂一呼,我再敬你一碗。”

李自成一口乾了,歎道:“你不說我還不知曉呢!原來這些年每逢大事,都是咱哥倆並肩作戰的,唉!潼關南原要是你在,也許……”

李自成沒說完的話,張獻忠也明白,他們二人就是從崇禎九年攻破鳳陽翻臉之後,分道揚鑣,此後,造反的義軍就走了下坡路,張獻忠、曹操、王光恩等人先後投降,李自成不投降,結果被官軍圍堵,遭遇了潼關南原的慘敗。

張獻忠想起以前並肩作戰的一幕幕,十分感慨,長歎一聲,道:“李哥,你今天有困難能來找我,弟弟心中十分感動,這證明你看的起我。範隊長說了你們山中有困難,好!弟弟隻要能做到的,定然全力相助。你們需要的一千斤精鐵,我必須奉送,此外,我還贈送你們一些鎧甲和馬匹,你需要多少?”

李自成道:“那就勞煩老弟給我一百副盔甲,二百馬匹吧!”

張獻忠哎了一聲,道:“太少了,夠乾什麼的,我贈你二百鎧甲,五百匹馬,另外知道你們山裡苦,我再給你們十車糧食,一些豬羊。”

李自成也不推托,笑道:“那就多謝老弟了!”

張獻忠笑道:“你說謝字,可就生分了,咱們是過命的交情。哥哥隻要有困難,儘管開口,老弟開心著呢!來!來!喝酒。”

徐以顯聽張獻忠一次送了李自成這麼多禮物,眉頭微微一皺,他放下酒碗,微笑道:“聽張將軍講闖王以前的事跡,我才知道原來二位曾是並肩作戰的好戰友,隻是不知為何,在攻破鳳陽之後,卻分兵作戰,此後幾年都不曾聯合呢?”

張獻忠臉上現出尷尬神色,唉!唉!兩聲道:“彆提了!咱們喝酒!”

徐以顯微笑向李自成道:“聽說闖王在潼關戰敗之後,一直蟄伏在商洛山中,窮鄉僻壤,加上官軍不停圍剿,恐怕很艱難吧?”

李自成微笑道:“日子是苦了一點,但將士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還能過得去。”

徐以顯微笑道:“聽說,闖王從潼關衝出來,隻有十八騎,其他將士要麼犧牲,要麼失散了,現在商洛山中人馬也不多吧!”

李自成道:“人馬本來不多,陸續收拾殘兵隻有一千人,不過多虧了夫人和範先生,這半年他們在河南發展的很好,帶回來兩千河南兵,還有一批物資,解了我們燃眉之急。”

聽李自成現在已經有了三千兵馬,這很出人意料,徐以顯和張獻忠不禁同時哦了一聲。

徐以顯笑道:“闖王果然不凡,這麼快就有了三千兵馬,何不趁機衝出商洛山,找一個更好的地方落腳?”

李自成歎道:“不瞞軍師,我們闖營現在不是不能出山,隻是我想這些年我們一直流動作戰,沒有機會好好站下來,練兵、整頓軍紀,所以不論軍隊壯大成什麼樣子,始終是流寇,是一盤散沙,跟古代那些名將的軍隊,什麼嶽家軍、戚家軍都差遠了。從高闖王時代一直到現在,軍隊始終是那個樣子。我想借著這個機會好好訓練一下隊伍,爭取讓隊伍升華,脫胎換骨,也變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