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李岩的謀略(2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6237 字 11個月前

在軍隊的發展方向上,範青主張進軍河南,占據中原,這與牛金星的回陝西的策略有過爭辯。再有他反對與張獻忠合營,這也與眾將意見相左。

李岩想了想道:“弟弟的意見很好,占據中原確實是上策,是一招妙棋。投靠張獻忠則是下策,如果投靠張獻忠,必然會受到他的挾持,則闖營發展無望矣!唯有挺進中原,才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哥哥以為,你勸闖王進入河南之後的策略並不清晰。我有幾點愚見,想說出來與弟弟一同分析。”

“嗯!願聽哥哥高見。”

李岩道:“河南為天下之中,而南陽和洛陽則為河南之根基。此二地有山河險阻可以憑借,向東沃野千裡,是盛產糧食的大平原,占據之後則兵食無憂。所以占據南陽、洛陽建立根基是進入河南後的上策。然後以南陽、洛陽為基礎,奪取中原。策略是向東出兵奪取開封,進而可占領徐州。向南可以攻打襄陽,占據長江上遊。隻此兩點,就有了建立國家的基礎,天下無人可與爭鋒矣!“

紅娘子打仗行軍是內行,但這種討論天下形勢,軍事謀略的層次,她就不行了。聽著二人談論,完全插不上口。隻聽李岩說洛陽以東是大平原,糧食無憂。才笑道:“現在河南饑民最多的就是豫中,你所謂的糧食無憂,可是錯了!”

李岩笑著搖頭道:“不然,旱災固然是豫中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但更深層的原因是,正因為豫中產糧,所以貪官汙吏對此地的百姓壓榨更厲害,所謂橫征暴斂,把百姓往死裡逼迫。再有官軍也知道豫中富裕,所以加倍的去豫中打糧,官軍的所謂打糧,其實就是搶劫,再加上一些土匪禍害百姓,而當地官員又不善養民,這些因素加起來導致的豫中的旱災,變成了曆史上少見的大饑荒。”

範青也點頭道:“其實開春以來,旱情已經有了緩解的跡象,但沒有官府組織賑濟百姓,讓百姓安定下來準備耕牛種子,進行春耕。大旱並不可怕,失去組織能力的官府才最可怕。我這一路上過來,赤地千裡,所有的農民都在逃荒,要麼就去造反。沒人種地,誤了農時,整個這一年都沒糧食,旱情的災難就得被放大十倍,這才是禍亂的根源啊!”

紅娘子問:“如你們所說,那麼咱們就在杞縣組織百姓春耕不行嗎?”

範青和李岩一起搖頭,李岩道:“組織大規模的救濟百姓,進行春耕,這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維持,因為一旦咱們乾起來了,四麵八方的百姓都會過來投靠,咱們就得不停的訓練兵馬,攻打縣城寨子,奪取財富資源,但朝廷也會盯上咱們,到時候官軍大舉來攻,咱們怎麼抵擋?況且咱們的人都沒有經過訓練,如此大規模的行動,需要很多人才呢!”

範青也點頭道:“這就是滾雪球效應,隻有受過訓練的,經過考驗的隊伍才能有這個組織能力,就如闖營,雖然人馬不多,但經曆多年戰爭考驗,尤其是在商洛山中的練兵和整頓,已經有了凝聚的核心,可以大展拳腳的乾一番事業了!”

李岩笑道:“這也是我要投靠你們闖營的原因啊!”

範青笑道:“闖營也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啊!”他隻與李岩談論了幾個問題,就感到了他的價值。他深知闖營中的強項與弱點,攻城拔寨,戰陣爭鋒的猛將很多,擅長組織人力,規劃建設,後勤供應的就很少了,至於進行戰略方麵的謀劃的人才幾乎沒有,這就是眼界問題,為什麼好多武裝勢力,壯大以後都要找一些讀書人來幫助,就如張獻忠的謀士徐以顯一般,這也是因為讀書人的眼界畢竟能開闊一些,怎麼也比那些大老粗強多了。

範青自己仗著前世對曆史進程的了解,可以算一個謀略家。此後他再沒發現第二個人有這樣的能力,直到遇見李岩,李岩沒有像自己一樣開掛,而是憑借對各種勢力的洞察,從讀書中得來的曆史經驗,做出這些判斷的,這種能力就更難得了。

李岩笑道:“弟弟剛才說了一些對闖營的規劃,但應該不止於此吧!”

範青笑道:“行仁義,收民心也是我提給闖王的,他把自己攻打寨子,放賑救濟災民的種種行動說了!”

李岩又是連連點頭,讚了一個好字,“弟弟說的行仁義,收民心,這個大的方向是對的,但具體實施起來,我以為不應隻放在放賑上,放賑隻能救濟饑民一時,不能給農民長久的希望,如果想徹底收取農民的心,還得在土地上做文章。”

“哦,願聞其詳!”範青感覺自己隱約抓到了一個關鍵的地方。

“很簡單,土地是大明朝一切財富的根源,農民一生求的是什麼?一塊田地,一個家而已。所謂的‘老婆孩子熱炕頭’這種安穩的生活,這是每一個農民醫生孜孜以求的。他們生在土地,操勞在土地,在土地上結婚生子,最後埋葬在土地中,土地給他們以希望,可以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曆史上所有的爭天下取得勝利者,無不用土地做誘餌來爭取農民的支持。唐朝的府兵製為什麼那麼厲害,還不是為了那區區幾畝土地的獎勵!本朝太祖在爭奪天下的時候,最重視的是農業,他開放無主田地,規定誰種就成為誰的私田,正是這樣的政策,讓他得到了勢力範圍中農民的擁護,才會取得天下。”

“大明朝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末世,動搖其天下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不均,賦稅不平,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而且大明朝的賦稅極不公平,大名鄉紳特彆無恥,把賦稅想方設法轉嫁給貧民百姓,百姓不堪重負,這樣才造成各種慘劇。所以均田、免賦是闖營進入河南的根本政策。”

“好!”範青叫了一聲,把李岩的手握住,笑道:“我的好哥哥,你可給我指了一條明路啊!”

紅娘子因為插不上話,又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伏在幾案上朦朧睡去,把範青這一聲好,給驚醒了,她抬起頭,用迷茫的眼神看看二人,嘀咕了一句,又伏在桌上睡去了!

李岩微笑,向範青擺了擺手,示意兩人上外麵去說話。李岩輕手輕腳的站起來,拿了一件長衫在紅娘子披上,隨後兩人走到屋外去談話。

月光明亮,將如水一般的清冷光芒灑落在院子當中,兩名當世最頂級的謀略家,就闖營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範青有前世記憶,對曆史發展方向很清楚,但具體實施則沒有頭緒。二人的想法,相互印證,相互補充,靈感則來自於智慧碰撞的火花,一夜長談,互相受益不淺。

一個月之後,嚴冬已經過去,春天的腳步悄悄來臨。在鄖陽大山與河南平原的交界處,樹木抽出嫩綠的枝條,綠茵茵的草地,夾雜著星星點點的小花,像一個綠色大地毯,鋪滿大地,沿著大大小小的山丘,起伏不定,一直蔓延到天地儘頭。

在這片丘陵地當中,有一座荒涼的山穀,駐紮著一支隊伍,這就是剛剛從鄖陽大山中走出的闖營。從遠處看,這支隊伍有些簡陋殘破,帳篷破舊,騾馬很瘦,戰士們身上穿的鎧甲破爛不堪,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風塵仆仆的疲憊表情。不過當你仔細看這些人的眼睛,就會發現他們堅定的眼神,昂揚的誌氣,以及戰勝困難之後的一絲喜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