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微微點頭,覺得二人所言十分符合他心中所想,又問道:“還有一個問題,此次攻克洛陽,軍師和李岩都建議我經營洛陽,做為一個固定的根據地,設官理民,安撫百姓,以後就定都洛陽,你們二人對這個看法,有何高見?”
牛金星微笑道:“眾將的意見如何?我猜隻怕是反對的吧?”
李自成點點頭道:“我隻詢問了高一功和田見秀二人,他們都不讚同建立固定地盤,也不願意定都洛陽。彆的將領我沒詢問過,隻怕他們是反對這意見的,畢竟我們都是出自陝西,鄉土之情很重,發達了,更願意衣錦還鄉。”
牛金星已經摸透了李自成的心思,微笑道:“我雖然是河南人,但我隻從大局出發,不存私心。我也同眾將意見一致,認為回到陝西建都更好。這與我一慣堅持的意見相同,我始終認為西安更適合建都。古人說,‘秦關二百,帶礪山河’強兵良馬多出自西北,所以古代長安是定都的首選。漢唐最強盛之時,都是定都長安,當時四麵八方,萬國來朝,這證明西安是一個建都的好地方。”
李自成聽了這話,臉上立刻露出笑容,他其實心中首選的定都之所就是西安,一來有鄉土之情,二來自古以來就有一個曆史傳統,認為長安是最好的建都地方。第三,他大業有成,能回西安家鄉,那是衣錦還鄉,樂趣比待在洛陽、甚至京師多很多。
牛金星察言觀色,見李自成麵露笑容,才繼續道:“至於現在是否應該建立一個固定地盤,我也讚同諸將的想法,咱們這些年流動作戰,東西馳騁,倏忽千裡,破城不守,取糧於敵,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戰鬥體係。現在形勢雖有變化,但不應當貿然打破。而且張獻忠在四川大敗,能否翻盤還不好說。如果徹底被楊嗣昌打敗,楊嗣昌必定攜帶大軍來河南攻打咱們,咱們一麵守城,一麵迎戰,隻怕很難取勝啊!”
李自成又是點頭,他隻是農民出身,對治理國家,安撫百姓這一套東西十分陌生。他有時也想想,如果有一天建立新朝會是什麼樣?但也隻停留在萬民朝拜,天下太平之類的籠統模糊想法。對於此刻大局未定,搶著在中原占據兩三府地方,設官授職,招集流亡,恢複生產,建立根基,這些事情,覺得十分麻煩,根本不願意費心思去考慮。
李自成又轉頭看宋獻策道:“宋先生的意見呢?”
宋獻策拱手道:“我與牛先生的意見一致,昨天我與將領們交談,咱們現在兵力增長很快,但大多都是新兵,堪稱百戰精兵的老兵隻有幾千人。就算咱們現在人馬十萬,其中還得去掉工匠、夥夫、馬夫、隨營眷屬,還有各種辦理事務的文職人員,其實可以作戰的人馬不過六萬。這點人馬,又大多是新兵,縱橫中原有餘,據守一地,四麵應敵則不足,所以我建議咱們還是先不要建立固定地盤,再打幾次陣戰,把這些人磨煉成百戰精兵,再考慮建立固定地盤的問題。”
“說的好!”李自成點頭讚道。
“至於在何處建都,我精通望氣之法,我曾路過西安,從遠處望去,見西安上方,氣色光明,祥雲冉冉,嵐霧飄渺,冉冉升騰。再看西安地勢,四山環繞,鬱鬱蔥蔥,陰陽調和,藏風聚氣。這是真正的帝都之相啊!彆的地方都無此異相,洛陽更是遠遠不如了!”
李自成連連點頭,他對封建迷信,風水望氣之類的東西,十分相信,莫說他本來就想回西安建都,就是沒這個想法,聽宋獻策這樣一說,也得深信不疑。
李自成長歎一聲,道:“你們二人說的話,深合我心,不過,我進入洛陽城的時候,受到千千萬萬洛陽父老的歡迎,他們很誠懇的挽留我,這是民意啊!我李自成東奔西走十幾年,還沒遇到這樣熱情的百姓,我深受感動,這才在定都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牛金星微笑道:“闖王真以為那日迎接的萬千百姓是自發而為的麼?”
李自成一怔道:“你什麼意思?”
牛金星慢慢道:“我知道那日進城之前,有義軍士兵挨家挨戶的通知百姓去迎接闖王進城,還有一些人找裡長,教他們說一些歡迎闖王的話,闖王想想,如果沒人慫恿,普通百姓看到闖王隻有下跪的份,哪能同聲呼喊挽留?這不合情理啊!”
李自成一想確實如此,這麼多的百姓沒人組織安排,不可能如此整齊的迎接、呼喊。這樣做的隻有範青了,他當然是好心希望增加自己的威望,但也有讓自己定都洛陽的私情。想到自己墜入範青的彀中,還不知覺,李自成心中升起一絲對範青的不滿。
李自成對二人拱手道:“感謝二位先生,能解開我心中疑竇,這兩件事在我心中懸疑很久了,讓二位先生片言解惑,使我心中大為暢快。”
牛金星和宋獻策二人急忙站起來還禮,說:“不敢!”二人拜了又拜,牛金星道:“闖王,屬下心裡有一件事,一直想向你建言,這件事十分重要,至今不見軍師向你建言,私下以為十分不妥。”
李自成笑道:“牛先生和軍師一樣都是我信賴的人,軍師有遺漏,你說也是一樣,請指教!”
牛金星道“承蒙闖王垂詢,不敢不直陳己見。闖王起義至今,已經有十二年了,自從進入河南之後,義旗所指,百姓望風響應,歸順如流。現在人馬超過十萬,又剛剛破了洛陽,殺了福王。再看朝廷方麵,東北被女真人逼迫,楊嗣昌在湖廣勞師糜餉,卻無建樹。舉國凋敝,危機日深,江山之破碎,如大廈之將傾,崇禎焦頭爛額,無計可施。此時中原空虛,闖王事業興盛,又新得吉瑞圖讖,可謂萬事俱備,竊以為闖王應該應該登基為帝,以此號令天下,駕馭群雄。”
李自成先是一驚,他起義造反的目標是建立新朝,登基為帝自然是他心中所向。但這些年流動作戰,時勝時敗,即便有這樣的想法,也認為是許多年以後的事情,忽然被牛金星提出來,隻覺得驚喜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李自成喃喃道:“我是個草莽之人,無德無能,全靠各位和眾將士之力,才取得一點成就。目前剛剛站穩腳跟,立刻稱帝是不是太早了!”
牛金星道:“不早,眼下固然大勢未定,但稱帝之事也刻不容緩。闖王,我給你講這許多通鑒中的故事,你看自古以來,凡舉大事,沒有不早立名號,以正視聽,號召遠近。陳涉揭竿起義,定國號為張楚,自稱為王。項梁、項羽叔侄起義,找到楚懷王的一個孫子,奉之為主,稱為義帝,以便號召天下。義帝死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劉邦稱為漢王,都是正式名號。元末天下大亂,韓山童首先起義,自稱宋代趙氏後代,國號為宋,年號龍鳳,自河北、河南,山東乃至江淮之間,到處起兵響應,奉其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