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守城軍民的信心(2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5964 字 11個月前

範青等人繼續策馬而行,他的親兵一直在密切關注城上炮口是否移動,一旦炮口移動不許大意,立刻撤退。等快到了城牆轉角的時候,李岩很機警,遠遠看到三四尊大炮炮口已經抬起,做好了射擊的準備,瞄準的正是眾人準備經過的大路轉角。便猜道敵人會在這裡打炮,便對範青道:“大將軍不必再看了,我們還是回營商議大事要緊。”

範青會意,笑著點頭道:“好,咱們回營。”

於是,他們饒過一片窪地,朝著應城郡王花園附近的一座營盤馳去。

陳永福等人站在轉角處,目送著範青等人的離去。一名官員小聲罵道:“狡賊,不該亡命。”

陳永福在轉角處停留了一會兒,觀察了城外的地理形勢,對鎮守北門的王奎和另一個鎮守東門的開封府推官黃澎道:“這轉角的位置很重要,可以把重兵和防守的器械集中在此處,東城有急,救援東城。北城有急,救援北城,這轉角的位置十分重要,要派得力人員指揮防守。”最後,他指派四名家將中的陳發主持東北城角的防守諸事。指示之後,他們繼續向東門走。

到了東門,他們從城門的樓梯上下來,隻見一些重要將領,和擔負守城的重要地方官吏和鄉紳正在城下等他。其中一人是周王府的長史官,他拱手對陳永福道:“將軍,周王知道這次闖賊近百萬,傾巢而來,圍攻開封,形勢比第一次開封之戰更嚴峻。周王說這次守城全靠將軍和守城軍民,他不能讓將士們浴血奮戰之時,再有家中父老兒女的生計之憂,所以把周王府積攢多年的財物全部捐獻出來,希望將軍能公平的獎勵給作戰勇敢的將士。”

長史官一揮手,隻見十幾輛馬車裝著許多箱子財物過來,馬車周圍的內監把箱子打開,城上城下的守軍士兵一起驚歎,原來第一輛車子裡的箱子,裝的都是金錠銀錠,後麵車子裝的則是布匹絲綢糧食。

長史官道:“這十幾車東西價值百百萬兩銀子以上,周王已經把自己宮中的老底兒都翻出來給將軍了,隻希望將軍奮勇作戰,不要辜負了周王的希望。”

陳永福連忙拱手道:“本鎮為河南鎮將,駐守省城,決不怕死,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守城的各位鄉紳也都是世受國恩,或為現任官吏,或為本城鄉紳,或出身名門望族,守城之事也是責無旁貸。我陳永福在此立誓,隻要我陳永福還活著,就決不使闖賊得手,誓死保衛開封城牆,保全全城官身百姓,與周王殿下平安無事。”

說完,陳永福又對城上城下,圍觀的數千士兵朗聲說道:“各位兄弟們,周王毀家紓難,把畢生積蓄都捐獻出來了,我們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能不能舍命守住這道城牆?”

眾將士一來看到白花花的金銀和財物,二來也被陳永福的忠義之心激勵,一起朗聲道:“能!”

陳永福團團做揖,向城上城下所有士兵拱手致謝,然後命人將這些財物先送到巡撫衙門,預備賞賜給作戰有功的士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這些銀錢作後盾,陳永福守城的信心多了許多。他帶兵多年,深知人心,銀子永遠比空談大話有用,有時候,十兩銀子比你講半天君臣大義有用多了。

隨後他又召集守城的將領和官吏過來開會,將領都是他的屬下,幾名官吏沒有官職大的文官,而是幾名年輕力壯,精明強乾的官吏,特彆是鎮守北門的祥符知縣王奎和鎮守東門的開封府推官黃澎二人。

陳永福主持這次軍事會議,一開始,陳永福就開口道:“這次開封之戰,十分危險,本鎮已經決心和開封城共存亡,各位都是深受國恩,立誌報國之人,如何保全開封城,各位都有什麼主張?”

王奎站起來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次守城,重要的決心和勇氣,我王奎守衛北門,定當一死報效朝廷。

黃澎也站起來道:”我守東門,隻要北門無虞,我敢擔保我的東門也沒有任何問題。“

隨後彆處幾名守衛城牆城門的官員將領也紛紛站起來表態,表示決心死守城牆,絕不後退一步。

陳永福見將士官員們鬥誌很高,也很滿意,激動的站起來道:”各位如此忠心,本鎮自然也不甘落在諸位之後。我無德無能,隻因為幾個月前同大家一起打退了闖賊攻城,便蒙朝廷將我提拔總兵,把守衛開封的全部擔子壓在我的身上。本鎮深荷國恩,感激涕零,無以為報。此次流賊來攻開封,正是本鎮報效朝廷之時,縱然粉身碎骨,也無絲毫猶豫。何況本鎮在開封駐兵多年,將士們的家眷多在開封。開封存亡不僅是官紳百姓性命所係,也是本鎮數千將士及他們家眷存亡所係,守城即是守家,即是守衛自己親人,守衛自己的父母兒女。所以希望各位官紳將領能同將士們一起和衷共濟,齊心協力。”

所有官紳將領們一起站起拱手,紛紛道:“請鎮台大人放心,彆處官兵與鄉紳百姓不和,我們不管,這次開封城中卻是軍民一心,風雨同舟,共濟時艱。”

陳永福很滿意,向眾人拱手致謝,之後又道:“據本鎮看來敵人發動攻擊必在深夜,很有可能明日白天用大炮轟擊城牆和城內房舍,深夜即開始掘城放迸。闖營這次糾集了五十萬人馬圍攻開封,其兵力規模,數百年來罕見,對開封誌在必得。我們防守開封,不能有絲毫鬆懈。食君之祿,以身許國,要時時不惜為國捐軀,萬勿存半點僥幸之心,要準備大戰,準備苦戰,準備久戰。”

眾官紳將領都感覺心情沉重,肩上的擔子很重,獨有王奎朗聲道:“請大人放心,不論苦戰多久,我們一定與敵人周旋到底。”

黃澎也道:“大家要有信心,隻要堅持下去,相信朝廷必會派來援軍。”

陳財年輕氣盛,說道:“我們也不指望援軍,如果援軍來了,就像丁都督手下那群官兵一樣,還沒打仗就全軍崩潰,又有什麼用處?我們還是指望靠自己的一雙手和軍心齊心來保住開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