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
李世民對於這個詞語頗感好奇。
李平簡單解說了一遍。
大致上解釋了一下什麼叫做商戰。
當然,在大唐是沒有純粹商戰的,生意做大的背後哪能沒有勢力支持。
大唐最大的壟斷商家背後都有門閥世家的影子。
而這也是他拉著杜構等人的緣故。
勢力誰都有,誰也不比誰差。
都是做生意,全憑本事,誰要是搞盤外招那就等死吧。
原本,這個計劃他是打算通過杜如晦來上達天聽的,因為如果沒有皇帝的背後支持,想得再好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不過如今得知便宜爹也能夠麵見陛下,那這份功勞何必讓給彆人,再者說,多個人也多份成功的可能性。
李世民飛快地在腦海中將聽到的內容濾了一遍,然後總結道:“你的意思是想開掘鹽山,照顧周圍的百姓,打響名號,讓人知道礦鹽也可以食用。”
“然後利用所得食鹽開始衝擊長安周圍海鹽的地位。”
“以鹽山距離近,產量高的特性短時間內讓長安的鹽價下跌,之後用從中得到的本錢擴展?”
李平點頭道:“到那時,這方子也就不拘泥於誰來使用了,隻要長安這邊的鹽價下來,其他地方也會慢慢下跌的。”
看著李平自信滿滿的樣子,李世民頗為驚訝。
大約是身處位置的不同,他更多的是由上而下考慮問題,想的是通盤如何,未來如何。
而李平則更擅長從小處入手,以小博大,雖說有些兵行險著的意思,但若是順利,真的可以用最小的代價解決極大的問題。
當然,這個假話想要施行的前提是有朝廷的支持。
誰也不幫,照章辦事就可以了,看似不偏不倚,實際上卻限製了雙方的行動。
如此一來,礦鹽的優勢也就顯現出來。
手法有些稚嫩,但確實另辟蹊徑,思慮周全,最重要的是統籌兼顧,謀定後動。
李世民越想越覺得喜歡。
市井出身的李平竟然比在宮中精心培養的李承乾更加優秀,有子如此如何不讓人感到欣喜。
想到這裡,李世民不禁將心中盤亙很久的話題拋了出來。
“你想不想當官?”
“沒興趣。”李平不覺有異,笑道,“當小官沒意思,成天被欺負,當大官又太累,活得不自在,手中權利越多越是不自由,我還是當個閒散的人比較好,賺賺錢也就是了,隻要有錢就不會有麻煩。”
李平這幾句話算是交心了。
雖然很殘酷,但封建王朝的情況就是如此。
他沒有興趣在大唐推行新的主義,打破千年來的桎梏,解放人民,他自認為沒有那個能力。
能做的就是儘量幫助多一點的人,幫助大唐這個王朝以更偉岸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巔。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生產力水平放在這裡。
很多事情強求不得。
至於自身安全問題,雖然不想承認,但門閥世家那套東西還是很有用的,人家能夠屹立千年不倒是有道理的。
如果後來沒有武則天以及再後來那個叫做黃巢的男人。
他結交杜構,冒險將程處默等人拉進礦鹽這件事情裡麵,實際上就是在構建利益共同體的第一步。
至於以後如何,李平沒興趣去思考。
李平的態度讓李世民有些頭疼。
他看得出來,李平是真的嫌麻煩。
他本能地想要逼迫他做事,可想想如今的李承乾,便又放棄了這個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