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是否該打(2 / 2)

擊敗突厥確實可以一雪前恥,成就豐功偉績,可是對於百姓的負擔太重了。

陛下登基不久,天下動蕩尚且沒有完全消除,許多事情到最後還是苦了百姓。

這一仗打與不打其實沒有爭議,主要是問題在於什麼時候打。

魏征的傾向自然是晚些時候。

“打就打嘍!”

李平一開口就差點讓魏征栽了個跟頭。

怎麼你剛才還滿口百姓的,轉頭就成了好戰分子呢?

李世民倒是穩坐釣魚台,一副看笑話的樣子。

老家夥,你怕是不知道,開戰之事還是平兒讓朕下定決心的。

“你年紀還小,或許不知道,戰端一開,耗費錢糧無數,最終這些都要落在百姓頭上。”

魏征隻當李平不諳世事,熱血上頭,正打算臨時補補課,哪知道李平理所當然道。

“我知道啊,打仗比拚的實際上是後勤支援,錢糧供應,尤其是實力對等的拉鋸戰。”

“你既然知道為何還支持開戰?”魏征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李平前後矛盾的態度讓他有些生氣,甚至覺得這是陛下故意設計好的。

“先生,既然戰與不戰最終辛苦的都是百姓,為何不戰?”李平反問。

魏征搖了搖頭道:“國家大事不是紙麵上的對比,一年的休養生息時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大唐需要時間……”

“大唐沒有那麼多時間了。”李平直接打斷道。

“沒有,這又是為何?”魏征也糊塗了,看李平有理有據不像是信口雌黃的樣子。

李世民也來了興趣。

沒有時間,難道大唐就要亡國了?

李平開口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先生應該明白,如今突厥南下,劫掠我邊境的消息傳回來,朝廷上下還有請戰的聲音,百姓之中還有要上戰場的熱血之士,可再等幾年,大家都習慣了以後呢?”

“如今和當初簽訂渭水之盟的時候比較起來,朝堂江湖中是不是有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已經默不作聲了呢?”

李世民頷首,這也是他決心開戰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說得不錯,但國家用兵非是靠著血氣之勇,待到時機到來,一戰平定突厥,你說的問題便不是問題。”

“敢問夫子,那一天是什麼時候?”李平毫不客氣道,“今日你覺得可以等一年,讓天下百姓喘口氣,讓國庫充盈幾分,明年你便會覺得可以再等一年,理清楚國內諸事,三五年後你會覺得死一些邊關百姓倒也無妨,很快大唐就會兵強馬壯,十年八年後你會想著能不打就不打,付出一點微弱的代價就可以安安穩穩有何不可,待到亡國那天你才會發現,想打已經打不過了,沒得打了,當然,你或許活不到那天。”

聽到這話,魏征胡子差點氣歪了。

“小兒胡言亂語,老夫豈是那等軟弱無能之人。”

“你或許不是,但朝堂江湖有許多這樣的人。”李平針鋒相對道,“後來者會以先行者為榜樣的道理,先生不會不知道吧,今日陛下不打,來日新帝也會隱忍,就算他想打,也會有一群人告訴他祖宗之法不可變也,因為那些人清楚,一旦打仗他們的地位利益就會受到威脅。”

李平的聲音不容置疑,十分篤定。

因為他很清楚,唐朝之後的國家就是如此。

靖康之恥,永生難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