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常年生活在林區周邊的百姓而言,每年時節到了便會自然生長的山野菜,隻要有手就能采集。可往年的話,他們大多隻采集這種野菜改善口味或增加菜品。
但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山野菜竟然也能賣錢,而且價格在他們看來相當不錯。隻要夠勤快跟努力,一天賺個幾塊甚至十幾塊,想來都不是問題。
考慮到後續加工跟出售,牧山河給許思文指認幾種味道好,易加工跟儲存的山野菜。例如眼下林區常見的刺老芽,這種山野菜也被稱之為山野菜之王。
淖水過後雖然會失去一定的鮮味口感,但能保存更長的時間。正是知曉這一點,刺老芽也被例為幾種收購山野菜中,收購價格最貴的一種。
除了刺老芽,例如黃瓜香跟牛毛廣這些山野菜,加工程序麻煩一些,口感也要略差一些。但這些山野菜對倭國的客戶而言,牧山河相信他們會愛不釋口。
隨著老百姓進山,采集到指定收購的山野菜,大多都以村屯為單位,來到鎮裡的收購點。看到其它正在排隊賣山野菜的村民,他們也詢問道:“這山野菜他們真收啊?”
“那肯定啊!不收的話,那不是耍我們老百姓玩嗎?隻不過,人家要求比較嚴格。”
“啥意思?”
“就是品相不好不達標的山野菜,人家根本不收,隻要符合標準的山野菜。咱們頭一次采摘這些山野菜,也不知道有這麼多規矩。不過,人家真給錢。”
“過了秤就給?不打白條啥的?”
“不會!人家每收一個就記帳,而後拿著過秤的單據,就旁邊那個人領錢就行。”
“謔!難怪這麼多人排隊。也不知道,他們收這山野菜去做什麼,難道城裡人愛吃這個?”
“誰知道呢!也許城裡人,有人好這口呢?”
雖然每個收購點,都安排了不少收購人員。可首次收購,為了讓采集山野菜的百姓知道,什麼樣的山野菜才符合標準,收購員也要挑挑撿撿一番。
用牧山河的話說,寧願剛開始嚴苛一點,也不希望放鬆收購的條件。如果放鬆收購條件,牧山河也擔心加工出來的首批山野菜,品質無法得到保證。
即便他收購山野菜,是希望增加林區百姓的收入。可他同樣清楚,無論那個年代,有些老百姓還是喜歡耍小聰明。現在放鬆一點,將來再嚴格要求,他們肯定不樂意。
如今把標準定的嚴格一點,那麼他們以後進山采集山野菜,也會知道什麼樣的山野菜能賣錢,什麼樣的采集了也沒用,人家根本不收,那他們自然會按規矩辦事。
大量收集好的山野菜,達到一定數量後,收購站便有專車運送到城裡的食品加工廠。看到收購來的山野菜,根本品種加工方式不同,送到各個車間進行加工。
做為老板的許思文,雖然不太懂這些山野菜,可擔任助理的木小荷,從小也是在林區長大,自然知道這些山野菜的好壞。而招募的工人,她們同樣都熟知山野菜。
“山野菜收過來了,咱們也要開始乾活了。麻利點,這些山野菜是要賣到國外出口創彙的。要是讓國外的客戶吃到不乾淨的山野菜,那我們名聲就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