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讓你們去個衣都這麼難,將來王爺有(1 / 2)

大清話事人 憂鬱笑笑生 13693 字 8個月前

第264章 讓你們去個衣都這麼難,將來王爺有令是不是也要權衡利弊?

李鬱站在200米外,都感受到了高爐的熱量。

轉頭問道:

“工人是幾班倒?防暑措施?”

“回王爺,每出一爐鐵水。當值工人就換一批,到那邊的林子裡歇息納糧,涼開水敞開供應。”

“走,過去瞧瞧。”

下山坡時,李鬱突然詢問道:

“老陳,江寧籍工人能適應這等苦差事嗎?”

老陳尷尬一笑:

“王爺英明。辭工的不少,剩下的加了5錢銀子,基本穩定了。”

“那你這的人手夠嗎?”

“王爺勿怪,露天礦那邊常年是1500人輪班倒。冶鐵是技術活兒,1200人輪班倒,另外有小工400人搬運物料。我觀察過,人再多就是添亂,幫不上忙了。”

一箭雙雕,既補充了軍隊。

林子一側還有條小溪。

李鬱笑了笑,很有道理。

納涼區位於密林當中。

否則引起的麻煩,不亞於一場叛亂。

“看似一車裝的多了,可需要人駕馭騾子,需要專門飼養照料騾子。這麼算起來,不如直接用人更省事,成本也更低。”

看來以後推廣機器之前,要很嚴肅的考慮這個問題!

生活區域的選址是經過考量的。

老陳肅然起敬,妙啊。

“夠!本地的農夫搶著來挖礦。”

“焦煤跟得上嗎?”

李鬱停下腳步,小聲說道:

“都送去挖露天礦,等到第二個月告訴他們,人手太多,要退工。如果不想退工,可以轉入礦區的軍隊。”

砍伐出了一塊平坦區域,修建了簡易道路,還搭起了簡陋的棚子,裡麵擺放了許多的桌椅板凳。

生產工具就兩種:鐵鍬和獨輪車。

所有人都感慨“吳王仁厚”,體恤下情,居然把人當人看。

避開了下風向,和生產區平行分布,避免了冶鐵黑煙的困擾。

在無限充沛、極度便宜的人力資源麵前,什麼優良騾馬先進機器都得敗下陣來。

“王爺恕罪,沒有這個必要。”

商人沒有動力引入機器,因為沒有利潤。民間仇視機器,因為砸了自己的飯碗。

“直接在那邊卸貨,然後用獨輪車再運到高爐。”

……

李鬱笑道:

“回王爺,銅陵那邊的煤礦就地加工成合格的焦煤再裝船送到咱們這。”

一處占地約1000畝的區域,就是露天鐵礦所在地。無需挖豎坑,無需爆破,十分省事。

“是啊,包吃包住,還發衣服。每月淨賺2兩,上次招募100人,結果來了300人報名,現場還打起來了。”

“如果,本王說如果,用四輪騾拉車代替獨輪車呢?”

“這麼搶手?”

“老陳,下次你全部收下。”

一路上走的都是水泥道路。

水缸裡是加鹽涼開水,下了工的人都會來咕嘟咕嘟喝幾碗。

而鐵礦石經過再次敲打鑿碎成合適體積大小後,才會進入高爐,這是個純體力活兒。

老陳指著不遠處的碼頭,補充道:

又讓剩餘的人,不敢怠慢。想保住飯碗,就要提高挖礦速度。

“好。”

……

……

李鬱估算了一下,從這裡到高爐那邊大約是300米。

“王爺,去露天鐵礦瞧瞧吧?”

“講講?”

礦工們可以自己下去洗洗,解暑降溫。

……

“張有後呢?”

“他在那邊的車間裡。我來帶路!”

燧發槍車間是整個馬鞍山鋼鐵工業最寧靜的區域,位於一處山穀當中。

門口有衛兵站崗。

裡麵的車間,按照先後工序流程分布。

鑽槍管、切削、零部件加工、打磨、木匠、漆匠、組裝、都是分開的。

張有後滿手油汙跑了出來,下跪行禮。

“不必如此,起來吧。你簡單彙報一下生產進度和困難。”

很顯然,張有後有些慌張。

解釋的有些結巴,甚至語無倫次。

李鬱並不介意,頻頻點頭,並且提出一些疑問。慢慢的,張有後語速也放慢了,逐漸不結巴。

“目前,限製產量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是不合格品比例太大。”

……

山穀最深處是試槍裝箱區域。

棚子下,油紙布上。

堆積了好幾層成品燧發槍。

張有後連忙拿起幾支,擺放在長條桌上,指著其中一支說道:

“王爺請看。這支都不用試槍,直接判定為不合格品。”

李鬱拿起來,就明白問題在哪兒了。

燧發機構組裝的很鬆散,板簧擊打力量不足,準星還有些許的歪斜。

“不合格品比例,大約有多少?”

“十之三四。”

“怎麼處理?”

“退回去,讓老師傅重新修繕。之後有一半能勉強合格,有一半隻能拆掉,拆合格零件用,其餘的回爐重融。”

李鬱的臉色變得很陰沉。這樣的結果,他不能接受。

“日產量多少?”

“如果隻造燧發槍,一天最多500支槍,剔除不合格品大約三四百支可裝備軍中。”

“老陳,一天20萬斤的生鐵,再精煉後最差也有10萬斤精鐵。都用在哪裡?”

……

老陳趕緊說道:

“除了造槍,其餘的還用於打造工具、農具。部分精鐵料裝船運到江寧打造刀劍盔甲,還有部分會送到西山島鑄炮。”

李鬱搖搖頭,這樣太浪費人力了。

“將我治下各府鍛造冷兵器的熟練匠人全部遷到這裡,家眷可隨行,提供免費房子。”

“是。”

張有後又變的很惶恐,手不知往哪兒放。

李鬱忍住怒氣,詢問他:

“你覺得問題出在哪兒?怎麼提高產量?我希望日產量提高到800支燧發槍、100支大抬槍、50支短手銃。”

“現在的畜力、水力機床不如西山的那套蒸汽機床。另外就是吸收了大量新手學徒,手藝太差。”

李鬱直接開口,打消了他某種想法:

“西山槍炮廠的那些熟練匠人不可能都搬到這裡。你寫封信,讓你老爹來協助2個月。”

“是。”

……

離開後,衛隊長李小五忍不住小聲問道:

“義父,我們的燧發槍庫存還有七萬支呢。”

李鬱平靜的說道:

“我正在逐步下發,凡我麾下的非戰鬥人員也要人手一支,甚至包括家眷。”

“根據第一軍團的經驗,至多500發後燧發槍的壽命就步入晚年,散布擴大,建議淘汰。如果是快速不停的射擊超過40發,一場戰役結束就建議淘汰。”

“另外,和清軍接壤的州縣城池需要提前儲備大批的糧食武器。一旦打起來,最好做到守軍一人兩支甚至三支燧發槍,如此才能提高火力密度。”

“所以,你明白了嗎?”

李小五黯然,點點頭。

這麼算起來,產量是真的緊迫。

這也是參謀本部署理大臣,譚沐光上任後遞交的第一份報告——槍炮產量和消耗的分析預測。

……

沒過幾天,老張廠長來了。

當天就拿出了新的規章製度,每個流程提拔工頭一名。

不合格品率定為1成。

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工頭的工錢扣一半。低於這個數字,工頭的工錢翻一番。

另外,以之前的平均產量為基準。

每超出1成,所有人當月多發1成的獎金。

簡單粗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