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宣傳效果爆炸!《蝴蝶效應》定角
一分半的預告,看得陳魏滿臉疑惑。
前麵的劇情他都好理解,一個在城市的少年和一個在鄉下農村的少女似乎因為什麼特殊原因,會交換身體體驗對方的人生。
而且都給對方的生活帶來了一些笑料和困擾。
但是最後為什麼鏡頭一轉,變成了流星墜落的畫麵?
這讓他有些想不通,也不理解。
不過這流星做的是真逼真啊!
有過豐富好來塢大片觀看經驗的陳魏,都不得不承認,這個特效鏡頭和好來塢大片比也絲毫不遜色的。
甚至有可能就是好來塢的公司做的,陳魏可不相信國內有什麼特效公司能做這麼牛逼的電影特效。
就衝這個特效,也必須進電影院看啊!
而且陳魏認識吳淵的。
在廣大的高中生、大學生群體裡,吳淵的知名度還是很可以的,這主要歸功於《彗星來的那一夜》和《加勒比海盜》這兩部電影。
雖然這兩部電影的票房加起來都沒1億人民幣,但看過盜版的學生不是一般的多。
吳淵的新電影,在學生群體裡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看完預告片的陳魏,隨意的下拉了一下這個帖子,密密麻麻的回帖評論就映入他的眼簾。
“這可是好來塢級彆的大導演拍的電影,必須看啊!”
“男女互換身體,這個噱頭有意思啊!”
“這個吳淵導演,是拍《加勒比海盜》的那個吳淵嗎?”
“是他!他還拍過《入殮師》,拿過柏林最佳導演,是個非常牛逼的導演!”
“再牛有張一謀牛嗎?”
“還真比張一謀牛,十個張一謀加起來,票房成績都沒吳淵高!”
看著網友們的討論逐漸歪樓,歪到了到底是張一謀厲害,還是吳淵厲害的爭論上,陳魏有些感到好笑。
他也在鍵盤上敲擊了起來,發了一條評論。
“張一謀和吳淵誰更牛我不知道,但這部電影是肯定要去看的!這可是神仙姐姐王語嫣拍的電影欸!”
他這條評論剛發出去,刷新了一下後,立馬就有人在後麵跟帖回複了。
“什麼王語嫣,人家叫劉一菲,今年才16歲!”
“兩個演員我都不認識,不過看預告片都演的挺好,有高中生的感覺,到時候有錢的話去看看吧。”
“劉一菲的粉絲請左傳“一菲仙居”,那裡是她的粉絲聚集地。”
陳魏津津有味的看著評論,甚至還搜了這個“一菲仙居”的論壇,了解起了劉一菲這位新人明星。
不隻是他。
視線拉高,可以發現此時無數正在上網的內地網友們,幾乎有半數都在看《你的名字》的預告片。
2004年,正是國內網吧爆發期,也是網民爆炸式增長的時候。
此時的大部分普通人,都還沒奢侈到為了上網就買一台電腦家用的程度。
每一家開業了的網吧裡,幾乎都坐滿了來上網的網友。
五毛錢、一塊錢一個小時的網費,能讓他們用極低的價格,體驗互聯網這個新奇的世界。
而在網吧內,幾乎每一排正在上網的電腦,有半數都在播放《你的名字》的預告片。
甚至很多沒錢,但依舊來網吧看彆人玩遊戲的網民們,也都圍在後麵跟著一起看。
“欸,這不是王語嫣嗎?”
“這流星雨好美啊!”
“這隕石是特效做的?太逼真了吧!”
“臥槽,男女互換身體,這個設定有意思啊,我要是能和女的互換身體,想想都”
“這是一部愛情片吧?”
“應該是吧,相隔千裡互換身體,這不來一場跨越空間的戀愛?”
“嘿嘿嘿,這女主角真漂亮,值得一看啊!”
每一家網吧裡,討論《你的名字》這部電影的言論都不絕於耳。
在這個網絡娛樂還比較貧瘠的時代,能夠有一部電影預告片在網絡上發布,已經足夠讓大多數網友們感興趣看一看了。
而2004年有多少網民?
9400萬人。
其中24歲以下網民接近5000萬。
很巧,《伱的名字》這部電影主打的就是年輕人群體,16-28歲的年輕人是這部電影的主要目標。
現在已經是2004年了。
一線城市的豬後腿肉已經要八塊多一斤了。
一部平均票價在30元的電影,對年輕人(一線城市)來說,已經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了。
哪怕是高中生和大學生,攢一個月的錢,絕對是攢的出一張電影票錢的。
已經參加工作的20-28歲的年輕人,30塊錢更不算是負擔了。
而電影這種娛樂方式,也是現在的年輕人推崇和喜愛的,正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
請心愛的姑娘或者暗戀的女孩看一場電影,也成為了年輕人約會或者追求對方的首選項目。
隻要在這9400萬網民裡,剔除未成年,能夠有500萬人被預告片吸引進電影院看《你的名字》,那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會有1.5億了!
而且,《你的名字》的宣發工作,可不僅僅隻是在網絡上做。
真正大麵積的宣發,還是在線下戰場。
全國主要城市,隻要是有電影院的市,公交車站上都貼上了《你的名字》的海報。
主要的一線城市,大型廣場上的廣告牌也換上了《你的名字》的電影海報!
這些電影海報各不相同。
有的和葉杏梅看到的一樣,有的則換了不同的文案,不同的背景。
“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我一定會,再次去見你的。”
“隻要記住你的名字,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我一定會,去見你。”
“假如我們相遇,肯定一眼就能認出彼此。”
“就算我不記得你的名字,我也會一直一直拚命的尋找你。”
“黃昏,不是白晝亦不是夜晚,是我努力卻看不清你的臉。”
“我已記不得你的名字,卻還是要找到你。”
這些海報清一色的都是滿滿的青春的味道,非常小清新,而文案又充滿了傷感文藝氣息。
放到20年後,可能這樣的文案已經司空見慣,甚至有些讓人厭煩,無感了。
太矯揉造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