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問題是,要怎麼治好娘娘的宮寒之症?這病跟著娘娘這麼久,娘娘定然也經曆過無數次的尋醫問藥,其他人都治不好的病,張淼能治好?
張淼卻是有些底氣的,他的底氣來源就是紫竹。隻要將紫竹運用的好,他覺得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名醫!
張淼打定主意,然後看了看這熱海,接著頭也不回的飛回須延國。
經過一日的飛行,到了傍晚的時候,張淼已經到了須延國清元郡的郡城——清元城。這清元城,就是我們一直常說的郡城。不歸城所屬的郡,就是清元郡。
清元郡乃是須延國九郡之一,人口在五千萬左右,光是這個郡城就有人口三百萬。郡城邊,有一仙山福地,就是清靈宗。這個宗門也是須延國有名的大宗派。
不過張淼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這些。他來這裡,是為了學醫的!
那麼,最好的醫生在哪裡呢?很遺憾,最好的醫生不在宗門大派中,反而在普通人之中!
修行者平常很少得病,因為修行者體質要比普通人強。但是修行者一旦得病,就是很難醫治的大病,通常得了大病的修行者會去尋求丹藥治療自己。一般而言,尋常的醫術也治不好修行者。
但是張淼的目標是治療毋水娘娘的宮寒之症。這個症狀如果丹藥能行,那麼毋水娘娘早就被治好了。你總不會覺得一個活了這麼久的元嬰修士知道的丹藥要比張淼還少吧。
而現在毋水娘娘的病還是沒治好,說明這病丹藥並不能治。藥不能治,那就隻能靠醫。宮寒之症在凡間女子也多有發生,也多能被治療。現在治不好毋水娘娘的病,那就說明給她看病的醫生醫術太差。
張淼就打算精修醫術,讓自己成為名醫。在這方麵,張淼是打算用紫竹給自己‘開掛’的。
所以首先,他必須跟著大夫學習一段時間。
落入郡城之中,此清元郡被分為三層。這三層是物理意義上的三層。最下麵的一層是凡人層,這裡生活著兩三百萬的普通凡人,在這一層,凡人的生活環境就如同古代的城池一樣。
而往上一百丈,則是有數量眾多的浮空島。這就是清元城的第二層——修行浮島。在這裡就是清元城大大小小道觀的所在地,大部分的修士也是居住在這裡。
而再向上五百丈,就是一塊巨大的浮空島,這裡就是清靈宗的宗門所在地,是一塊真正意義上的仙山福地。
三層立體城市,將這裡分割清楚,又統一一塊。張淼沒有去管那些高高在上的修行者們,而是進入到熙熙攘攘的凡人城池中。
清元城沒有城牆,也不需要城牆保護他們。城內沒有兵丁,隻有郡城衙門的捕快。鄉裡鄉鄰多靠自治維持,坊間的老人們權柄極大。
張淼打聽了一下,發現一家叫‘潤合堂’的醫館很有名氣。於是張淼就想去學習。不過他去了才知道,這地方郎中眾多,不是你想去學就能去的。想要學醫,首先要有人引薦。然後進去先當三年掃灑仆役,再當三年煎藥弟子。煎藥三年,再就是拿藥弟子兼任聽課弟子。等這九年過去,你才能跟著老師傅手下,開始正式學習湯藥看診的知識。
等看診個七八年過去,經過醫館的大夫們聯合考察,通過了才能真正的獨立開診。這一來一回小二十年過去,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是三十開外。
張淼聽了直搖頭,這不是他要的路子。於是乎,他在潤合堂旁邊租了一間小院,開始每天偷師學藝!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堂堂的金丹修士會偷師學藝,就算知道了,這些凡人也沒辦法阻止啊!張淼租住的小院有一閣樓,樓高三層,是附近的小高層。站在這第三層,可以俯瞰周圍一裡的風景。
而張淼就是站在這裡偷學的。他的視力很好,又在三娃這裡學會了唇語之術。每天看著師傅們調教弟子,倒也能學到不少知識。
潤合堂曆史悠久,其培養大夫的手段非常成熟。張淼主要聽的是各種醫術理論,對湯藥歌訣這些反而並不感冒,也隻是順帶學一學。
在湯藥這方麵,丹藥已經超出其太多版本,好的煉丹師對藥材的藥性、藥理比這些大夫強多了。沒辦法,好的煉丹師必然是金丹修士,而金丹修士活這麼多年,要是這都比不上一個普通的凡人大夫,那麼這金丹修士也是活到狗身上了。
很多時候,年齡大,學的時間長,掌握的知識多,他可能沒有什麼創新能力,但是這也足夠他成為一個專家。
不過煉丹師們不注重凡人大夫的治病理論,但是張淼現在學習的,就是這套理論。凡人的智慧,有時候非常驚人!這是一種集體的智慧,凡人們雖然沒有金丹修士悠長的壽命,但是他們人數更多,更加注重經驗總結,其集體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
聽了半個月的醫術理論知識,張淼的紫竹終於長出一節竹節——醫術。長出竹節,張淼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半。從現在開始,他‘偷聽’大夫們講課,就有‘經驗’獲取了。
不過這經驗的獲取速度很慢……一個大夫一天也隻能給一兩點經驗,就算潤合堂的大夫多,一天的經驗也隻是五六十點,這要是想填滿竹節,那要多久時間……
張淼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耗。
人總是被被逼出來的。張淼左思右想,他決定去找找辦法。於是,他駕著白雲向上飛,飛到了清元城第二層。
清元城第二層主要是道觀。一座道觀就是一座浮島,道觀的實力不同,這浮島大小也不同。每座浮島之間都有浮橋連接,方便修為低下的道童們來往。
而道觀旁邊,就是各種建築物。也就是道觀的‘房地產產業’。靠著這些‘學區房’,道觀每年收入的租金都相當不菲。
郡城有兩個道觀最有名。第一是清風觀,第二是白雲觀。就是經常用來舉例子的白雲觀。
清風觀走的是小而精的精英路線,錄取的道童都是天資很好之輩。而白雲觀則是更加注重經濟效益。他們對天資好的弟子補貼很大,然後又收高價的學費錄取那些資質普通的道童。
故此,清風觀每年道童不過二三十個,而白雲觀每年都能錄取三五百個道童。
而張淼來的,就是白雲觀的坊市——白雲綜合市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