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村的住房,狹小得令冉姿這個港城人,都大為吃驚。
一戶人家一個開間。
總麵積不超過二十平方米。
五六十年代創建的家庭,孩子又多,不少人家用木板做成吊鋪,這樣才算勉強安置下一家老小。
廚房更逼仄,而且兩戶人家共用。
如果兩家同時燒飯,顛個勺,能把菜顛到鄰居家鍋裡……
他們現在走進的這戶人家,估計是工人村內最不擁擠的房子。
餘家隻有老兩口住在這裡。
四個兒子都很叛逆,一個待在部隊,一個在市文化館吹小號,一個在大慶,一個是鰥夫、沒再娶,走南闖北支援大三線。
反正在餘大尾的眼裡,不願留在103廠接他的班,那都是不孝子。
不過這會兒,房子裡也沒有落腳的地方。
木藝沙發上、小餐桌旁,能坐人的地方全沒空著。
沒椅子的地方戳著人。
都是些頭發花白的老人家,103廠的元老級人物。
在李建昆的教唆下,被餘大尾召集而來。
門口以及廊道裡,還有不少墊腳夠頭的青年男女。
今天是工作日。
這群小年輕大概率並沒有機會進入103廠工作。
但由於父輩都是103廠的人,並不妨礙他們將自己也當成103廠的人,對廠裡的事情格外上心。
此刻,這一群老一群小。
個個睜大眼睛,盯著坐在木藝沙發上的李建昆。
仿佛他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今天甭想走出這個門的樣子。
“危言聳聽!”
“老餘頭,這種話你也信?”
“師爹,哪來領來的幾個人,穿得倒挺講究,怎麼一張嘴瞎咧咧。”
“咱103廠那可是國家重點企業,功勳廠子!”
“不說這些,國企,你當時是社隊企業啊,你告訴我,怎麼玩完?”
…
餘大尾抬手壓壓後,眾人七嘴八舌的聲音才止住:
“你們看看這個。”
他將一隻藍色塑皮小本本,攤開後,放在身前的紅漆茶幾上。
離得近的人立馬圍上來打量。
“喲!大學生!”
一個人拿著小本本,將上麵的照片和李建昆仔細比對。
“還是北大的。”
“研究生!”
“經濟學?”
餘大尾攤攤手,如果不是因為這個。
他才不會將這幾個人領上門,還喊來這麼多老夥計。
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這個信息一披露出來,房間內外眾人,望向李建昆的眼神頓時不同。
臉上也多出一抹擔憂。
他們未必明白北大經濟學研究生,具體是個什麼概念,但能夠想象到,這人肯定是全國最聰明的那撥人之一。
現在他說,103廠要完蛋……
餘大尾望向李建昆:
“廠裡現在確實不如以前景氣,但要說完蛋……怎麼會?”
李建昆看看他後,又環顧房間內外: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難道你們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日子越過越難,周邊多半其他廠子的職工也一樣嗎?”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儘管並不願意承認。
但有些老人,還是苦笑著點點頭。
李建昆繼續說: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什麼問題造成的?”
餘大尾搭話道:“這還想個什麼,計劃下發的任務少了唄。”
李建昆抬抬手:“繼續。”
“……”
餘大尾:“繼續啥?”
“餘師傅,您的答案,沒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哦?那伱說說看,本質是啥?”
李建昆豎起兩根手指:
“主要在於兩點原因:
“1、內需的下降。
“2、外部的衝擊。”
房間內外,黑壓壓的腦瓜上全是霧水。
餘大尾一陣頭大:“你、說大白話行嗎。”
李建昆解釋道:
“所謂內需的下降,就是說,很多單位已經不需要你們製造的東西了。
“軍轉民,你們肯定知道。
“當前一切發展以經濟為重心,連軍工單位都在想著怎麼把自家的生產資料、技術,轉為民用,拋向市場,從而創造利潤。
“鐵西區這邊的廠子,性質上似乎有些模糊,說軍工單位不合適,說民用單位也不是。
“如果讓我來給……比如說你們103廠,定個性質,應該叫‘軍工單位的配套工廠’——”
“對對對!”
餘大尾連聲附和:“就是這個性質。”
李建昆話音一轉:“可是,現在軍工單位對你們製造的東西,需求量大幅降低,而你們製造的東西,又沒有市場流通的屬性——”
餘大尾打斷道:“也不能這麼說,我們也製造一些重點項目的緊俏設備的。
“比如前兩年,上麵計劃生產彩色電視機,科研單位送來圖紙,我們廠就給川渝的一家企業,製造了幾套半自動的設備。”
李建昆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
“那麼就要說到第二點:
“外部的衝擊。”
他望向餘大尾問:
“你們給那家電視企業製造的設備,應該隻是輔助設備吧?”
餘大尾訕笑一聲:“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