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富國之法(2 / 2)

“而且宋軍與西夏遼國等對外戰爭中,往往也敗多勝少,每年被迫賠款大量金銀財寶,導致朝廷財政更加困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北宋積貧積弱的情況越發嚴重。”

宋神宗趙頊目光複雜,正是因為大宋王朝積貧積弱,他才會如此堅定的支持王安石變法圖強。

他剛登基時,希望有所作為,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現狀,最終決定用王安石輔佐自己實現強兵富國的理想。

但遺憾的是,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過現在轉機來了,他希望可以從主播口中聽到變法失敗的原因,這樣才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王安石變法主要從三個方麵進行,經濟方麵,軍事方麵,用人方麵,主播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經濟方麵的變法有六點,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

“青苗法:當時北宋民間借貸利息很高,青苗法抑製了高利貸盛行,在災荒年間或青黃不接時由朝廷出資低息借貸給農民,緩解了農民的燃眉之急。”

“免役法:變法之前服差役是按戶輪流,變法之後由朝廷雇人承擔,不願服差役的民戶或是官僚地主交納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以免差役。”

“方田均稅法: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分為五等,作為征收田賦的依據。該法頒布後嚴厲打擊了豪強地主隱匿財產偷稅漏稅的行為,另外也緩解了部分地區地貧而稅重的情況。”

“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興修水利,費用由當地住戶按貧富等級高下出資興修水利,也可向州縣官府低息貸款。”

“市易法:在東京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該法打破了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為維護物價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均輸法:要求負責采買各地物產將產品運回都城的發運使,要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統一收購和運輸。如此既可以節約朝廷開支成本,又可以防止大商人從中哄抬物價。”

王安石臉色頗為得意,這些富國之法是他根據大宋目前的困境提出來的,隻要全力貫徹落實,必然可以讓大宋富裕,使國庫充盈。

可隨即他表情有些失落,不明白這麼好的富國之法怎麼就失敗了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怎麼也想不通。

李世民:從表麵上來說,這六點措施確實可以增加國家的財富,但這是在全麵落實的情況下。

他為了使大唐國富民強,也相繼頒布了一些政策,深知這其中的彎彎道道。

一個政策製定得再好,要是沒有落實到位,那也是沒用的。

從王安石變法的失敗結局就可以看出來,肯定有人陽奉陰違,執行不力,沒有讓變法落實到位,這才使得變法半途而廢。

王安石的六點富國之法雖好,但他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那就是損害了很多地主豪強的利益。

要是沒有鐵腕手段強力執行,恐怕會遭到很多地主豪強聯合反對。

他猜測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肯定就有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