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神龍政變(1 / 2)

武則天從一個弱女子,最終成為一代女皇,這段傳奇的經曆令各朝古人歎為觀止。

在武則天時期之前的古人,從未想過一個女人能有這麼大的成就。

不管武則天登臨皇位後執政能力如何,僅憑此一點就足以名垂千古。

至於武則天時期之後的人,則大都深感意外,沒想到史書記載的妖後還有這麼一段傳奇的故事。

李世民:主播,武則天最後是怎麼還政於唐的,是傳位給兒子平穩過渡的嗎?

“過程可以說是驚險刺激,武則天當了十五年皇帝,最後在一場著名的政變中結束了武周政權,天下再次回到李唐手中。”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太子之位,多次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

“宰相狄仁傑對猶豫不決的武則天說,姑侄和母子相比,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

“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立為皇太子。”

各朝古人紛紛讚同狄仁傑所說的話,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侄子再親,也沒有兒子親,有好東西肯定要給兒子,這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如此一來,武則天當初搶奪兒子的皇位似乎顯得有些多餘,最終還是要把皇位還給兒子,整個過程似乎有些多此一舉。

原本武則天就是獨攬大權的皇太後,做不做皇帝照樣權傾朝野,根本就沒有必要邁出最後一步。

大家不由得感慨,可能這就是身為一個女人的局限性。

因為武則天是一個女人,她登臨皇位成為唯一女皇,可以得到大家的敬佩。

可同樣的,因為武則天是一個女人,她最後不得不把皇位傳給兒子,還政於唐。

“晚年的武則天開始怠政和貪圖享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聯係減少,對朝政的控製力也有所下降。”

“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製,插手朝政,男寵的介入引起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的緊張,朝廷政權也因此陷入動蕩,人心不穩。”

“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

“當二張兄弟把矛頭對準皇太子李顯時,朝廷的擁唐力量坐不住了。”

“一方麵他們擔心李顯的太子之位動搖,另一方麵擔心二張兄弟會趁著女皇病危製造政治風波。”

“在這種背景下,除掉張氏兄弟對於李顯來說勢在必行並且刻不容緩。”

各朝古人聽到武則天還有兩個男寵,一個個不禁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之前聽到武則天有一個男寵薛懷義,大家還沒覺得怎樣。

可現在聽到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大家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女皇,玩得真花,都一大把年紀了,居然還要找兩個男寵。

但也有很多古人覺得很正常,畢竟很多皇帝白發蒼蒼還不忘納妃子,女皇一大把年紀找男寵也無可厚非。

朱元璋:這二張兄弟也是愚蠢,竟然招惹皇太子李顯,一旦武則天病逝,李顯登基還能放過他們嗎?

朱元璋搖了搖頭,隻能說二張兄弟太過得意忘形,都忘記了李顯才是武則天的接班人。

兩兄弟不想著巴結討好李顯,反而要對付李顯,作死的人攔不住。

不過僅僅憑借這一點,張柬之等人就要逼迫李顯發動神龍政變,似乎說不通。

他認真研究過神龍政變的全過程,覺得張柬之等人更像是為了潑天大功發動的政變,而並非什麼為了大唐江山。

那個時候武則天病重,已經沒有幾天可活,生命進入倒計時。

一旦武則天病逝,皇位隻可能是皇太子李顯的,根本就不可能落到二張兄弟手上。

所以對於李顯來說,隻要等著母親病逝就行,根本就用不著發動神龍政變。

而且發動政變還有失敗的風險,一旦政變失敗,李顯的太子之位肯定是保不住的,最終皇位也會落到李旦手中。

因此李顯沒有理由發動政變,全都是被張柬之等人裹挾的。

張柬之一行人為了擁立之功,強行拉著李顯發動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玄武門,派遣李湛和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太子李顯。”

“李顯有所懷疑和懼怕,躲在東宮不敢出來。”

“王同皎: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殿下無故遭到幽禁廢黜,皇天後土、士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已經有二十三年了。現在天道人心在大唐,北門的羽林諸將與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協力,立誌誅滅凶惡的小人,恢複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到玄武門去以滿足大家的期望。”

“李顯:凶惡的小人的確應該翦除,但是天子聖體欠安,你們這樣做能不使天子受驚嗎!請諸位日後再圖此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