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神龍政變(2 / 2)

“李諶:諸位將帥宰相為了國家不顧身家性命,殿下為什麼非要讓他們麵臨失敗的酷刑呢!請殿下親自去製止他們好了。”

“李顯這才同意出來,王同皎將李顯抱到馬上,並陪同太子來到玄武門,斬斷門栓進入宮中。”

各朝古人無不搖頭歎息,這個李顯太過懦弱膽小,都已經到這個份上了,居然還想著逃避。

之前李顯說要把大唐江山送給嶽父,如今箭在弦上卻又膽小軟弱,這個李顯一點皇帝的樣子都沒有。

也難怪皇位最後落到李隆基手裡,如今看來一點都不意外。

李顯:哎,這都什麼事啊,朕當時皇太子當得好好的,等母後病逝就成功登基,根本就不想發動政變,可沒辦法,那麼多人把朕駕到台前,朕無奈也隻有趕鴨子上架了。

他之所以不想政變,除了母後已經熬不了多久,皇位馬上就要落到他手上,完全沒必要政變。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從小就對這個強勢的母親感到懼怕,根本就不敢和母親作對。

要不是他被逼無奈,那麼多人架著他,他是一點也不願意發動政變的。

“此時武則天在迎仙宮,張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將張易之和張昌宗斬首,然後來到武則天居住的集仙殿,在她周圍環繞侍衛。”

“武則天吃驚地坐起來,連忙詢問是誰在做亂。”

“張柬之: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武則天看見李顯也在人群之中,便對他說:這件事是你讓乾的嗎?這兩個小子已經被誅殺了,你可以回到東宮裡去了。”

“桓彥範:太子哪還能回到東宮裡去呢?當初天皇把心愛的太子托付給陛下,現在他年紀已大,卻一直在東宮當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懷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誅滅犯上作亂的逆臣。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從上天與下民的心願!”

“武則天看著李義府的兒子李湛說:你也是殺死張易之的將軍嗎?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變故!”

“武則天又對崔玄煒說:彆的人都是經他人推薦之後提拔的,隻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麼也在這裡呢?”

“崔玄煒(wei):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來張柬之他們逮捕了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將他們全部處斬,並在神都天津橋的南邊將上述人犯與張易之、張昌宗二人一道梟首示眾。”

“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製書,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

“武則天淡定的下了詔,赦免了王皇後、蕭淑妃、褚遂良等曾經敵對過的一乾人。”

“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正式複位,複國號為唐,武周時代終結。”

各朝古人聽完之後,一陣唏噓不已,一代傳奇女皇就這樣落幕了,而且是被自己的兒子逼退位的。

大家一時之間有些感慨良多,當初武則天從自己兒子手裡搶走了皇位,而在晚年卻被兒子逼著退位,真是世事無常啊!

彆說是其他人感歎,就是武則天本人也同樣神情複雜,沉默不已。

她知道最終還政於唐,可沒想到是以這種政變的方式。

尤其是得知有那麼多平時信任的大臣,最後卻背叛她,她一時也不知道是什麼心情。

應該憤怒嗎?可她好像並沒有,反而一臉平靜,無喜無悲。

他隻是有些感慨,天下在她的統治下,不管是大臣,還是老百姓,最後心裡想的還是李唐。

可能這就是她的無奈之處吧,她一代女皇可以改朝換代,但改變不了天下百姓的人心。

她想要把武周一直延續下去,可最後卻無奈的發現,隻能還政於唐。

既然天下大勢不可改變,最終還是要回歸李唐江山,或許她可以早做打算,讓政權平穩的交到李唐手中。

“神龍政變標誌著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一切立法製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時期。”

“武周政權的更替讓李唐王朝提前複辟,政權重新回歸李唐王室,也回到男人統治的時代。”

“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和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留下一座無字碑。”

武則天八十二歲病逝,屬於武則天的傳奇也隨之落幕。

各朝古人無不感慨萬千,一代女皇就這樣黯然離場,大家心裡也空落落的。

劉徹: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世人評說。

他也能理解武則天留下無字碑的心酸無奈,她一個女人當皇帝,本就充滿了爭議,大家對此褒貶不一。

不管碑文是什麼,是誇讚還是貶低,好像都不合適,唯有無字碑最為適合。

唐高宗李治在聽到武則天以皇後身份合葬乾陵時,他的臉色尤為複雜,深深的歎了一口氣。,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