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玄武門之變(1 / 2)

貞觀時期之後的各朝古人,紛紛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們知道,接下來的重頭戲要來了。

說起大唐,說起李世民,就不可避免的要說起玄武門之變。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玄武門之變是整個大唐曆史最重要的轉折點。

正是因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才有了之後的貞觀之治,才有了之後的盛世大唐。

各朝古人儘管知道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上台的,但對這段曆史了解的不多,隻是有個模糊的認識。

現在正好可以趁著這次機會,從主播開口詳細的了解玄武門之變的來龍去脈。

“主播接下來要說的是玄武門之變,作為曆史上最著名的宮門血案,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李淵一生的噩夢,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忍提及的陰暗角落。”

“玄武門之變的波及範圍從文武百官到後宮嬪妃,弑兄,弑弟,逼宮,血戰,在僅僅幾個小時裡,就讓大唐的曆史強行拐了彎。”

“為了掩蓋這場宮變的真相,李世民甚至不惜去篡改史書。”

李世民:朕雖然不願提起,但是朕也絕不後悔,即便時光倒流,朕依舊會發動玄武門之變。

他的目光很複雜,回想起玄武門之變的一幕幕場景。

那個時候,他被逼上了絕路,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之變。

可儘管他是被逼無奈,但弑兄殺弟也是事實,這個無從抵賴。

他登基之後,之所以勤政愛民,兢兢業業,也是為了彌補這一切。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條,這樣百姓也不會非議他。

“公元620年,年僅二十二歲的李世民一戰擒雙王,隻用一場戰爭便幫父親李淵蕩平了北境。”

“凱旋歸來那天,李世民身著黃金甲踏進長安城,身後綁著兩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反王頭子。”

“擁簇的將士和看熱鬨的百姓們無不是喜笑顏開,整個長安城都在為李世民狂歡。”

“李淵很開心,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並允許李世民開府,招攬屬於自己的勢力。”

“可有一個人,怎麼也笑不出來,他就是李世民的大哥,大唐的太子李建成。”

“此刻的李建成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焦慮的原因很簡單。”

“他是堂堂大唐帝國的儲君,卻徹底的淹沒在了二弟李世民的光芒之下。”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十歲,小時候父親李淵政務繁忙,弟弟李世民總喜歡跟在他屁股後麵。”

“後來兄弟倆一起上了戰場,年近三十歲的李建成和十七歲的李世民兄弟齊心,並肩作戰。”

“對李建成來說,那些時光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那個曾經對他無比崇拜的小弟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如此遙不可及。”

“李世民贏得了多少榮譽,李建成就要承受多少詆毀。”

“在很多人眼中,李建成早就成了那個不成器的哥哥。”

“甚至有傳言說,父皇李淵已經私下允諾要改立李世民為太子。”

趙匡胤:一個戰功卓著的天策上將,一個大唐的太子儲君,兩人早已命中注定會走向你死我活的結局。

他身為皇帝,自然再清楚不過皇位的誘惑力有多大。

李世民通過一場場戰爭的勝利,幫助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完全可以說大唐能夠統一天下,全都是李世民一個人的功勞。

對於戰功赫赫的李世民而言,讓他放棄大唐的皇位之爭,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同樣的,李建成身為大唐太子,又是李淵的嫡長子,天然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要讓李建成放棄皇位,拱手相讓,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唐統一天下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玄武門之變也成了必然。

“焦慮的可不止李建成一個人,他手下的文管集團裡沒一個不焦慮的。”

“難道這隻是太子李建成和二皇子李世民個人之間的戰鬥嗎?”

“不,這是李建成集團和李世民集團之間的戰爭。”

“贏的一方雞犬升天,輸的一方就隻剩升天了。”

“為了整個集團的明天,李建成集團裡一個人終於出手了,他就是時任太子洗馬的魏征。”

“太子洗馬可不是給馬搓澡的,而是太子的助理加導師。”

“魏征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曆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後來還輔佐二皇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不過此時的魏征還是李建成陣營的人。”

“魏征給李建成出主意,想要穩住太子之位,主要分兩步。”

“第一步,搶軍功。”

“第二步,枕邊風。”

魏征:雖說我現在是皇上的人,但當初是李建成的手下,自然也要幫助李建成出謀劃策。

他回想起給李建成擔任太子洗馬的時候,儘管欽佩當今皇上的卓越軍功,但也不得不出手對付皇上。

畢竟他那個時候是李建成陣營的人,理所應當的幫助李建成坐穩太子之位。

他給太子李建成出的兩個主意,可以說是正中要害。

那個時候秦王之所以如此耀眼,穩穩地壓過太子李建成一頭,主要是因為秦王軍功卓著。

所以他要太子李建成做的第一步,就是同樣要去立軍功。

唯有如此,才能讓老百姓看到太子李建成也可以建功立業,不輸秦王李世民分毫。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知道太子李建成就算立了軍功,也不可能在軍功方麵的成就蓋過秦王李世民。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太子李建成要是不去立軍功的話,那就更沒有機會了。

“可這時候天下已定,沒有多少仗可打,根本就沒有機會立軍功。”

“好巧不巧,屬於李建成建功立業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當初李世民一戰擒雙王,把河北地區的反王竇建德抓回長安給殺了。”

“竇建德的老部下劉黑闥(ta)接替竇建德,在河北拉起了反唐大旗,誓要為竇建德報仇血恨。”

“李世民帶兵前去平叛,辛苦對峙一年以後,劉黑闥兵敗逃去了突厥。”

“不過這劉黑闥在突厥僅僅安生了一年,竟然聯合突厥一起卷土重來。”

“對於李建成來說,這是個好機會。”

“魏征趕緊勸說李建成抓住這個天賜良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就沒有了。”

“李建成去向李淵請戰,李淵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當即就同意了李建成的請求。”

“於是太子李建成奪過了李世民的平叛總指揮之職,率領大軍去往河北平叛。”

“在魏征的建議下,李建成采用剿撫並用的策略。”

“僅僅用了兩個月,就平定了劉黑闥之亂,河北之地重歸大唐。”

“李淵很開心,使勁誇讚了李建成一番。”

“就連長安城的百姓都說,原來不止二皇子李世民能打仗,太子李建成也很能打仗。”

“李建成自然是喜笑顏開,這次不僅向大家證明了自己,還意外的得到了一位強有力的政治盟友,也就是他的四弟李元吉。”

“李元吉當時也被派去河北平叛了,在這個過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達成了統一戰線,兩人一起聯手打壓李世民。”

李淵:老二去平叛,結果第二年敵人就卷土重來,就連老二都沒有徹底擺平的事,要是太子可以搞定,那戰功可就大了,也有助於老大坐穩太子之位。

隨著老二立下潑天大功,他自然知道太子肯定會慌張的。

畢竟老二越厲害,老大的太子之位就越不穩。

老大和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希望看到兩人兵戎相見的一天。

也正因如此,他才選擇讓太子去平叛,借此機會立下戰功。

隻要太子可以勝利凱旋歸來,憑借著戰功可以製衡老二的威望。

“這下軍功有了,該第二步枕邊風了。”

“此時的李淵,已經年近六十歲了,不服老的他一茬一茬的搞起了黃婚戀。”

“不過李淵找的可不是老太太,他的小老婆們是一個比一個年輕,一個比一個漂亮。”

“這些小老婆們想的很明白,這李淵也活不了多少年。”

“等李淵死後怎麼安身立命是她們最迫切的,所以她們需要在皇子中押寶,給自己在未來找個新靠山。”

“這就給李建成創造了機會,他開始使勁討好李淵的嬪妃。”

“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李建成的小媽們開始在李淵麵前使勁說李世民的壞話。”

“魏征的兩步走起了不小的作用,李淵心裡越來越偏向李建成了,國家的大小事物都先交給太子處理。”

“李建成此刻是誌得意滿,在他看來,皇位已經在向自己招手了。”

李淵:朕心裡原本就偏向太子,有沒有枕邊風都沒有影響。

太子是嫡長子,一直是他看重的儲君人選。

不管是為了江山社稷,還是為了正統禮法,他都會支持太子登上皇位。

大唐本就剛剛建立,要是輕易改換太子,容易造成江山動蕩。

再說了,老二雖然打仗厲害,太子打仗同樣不差。

隻不過在老二的光輝下,太子的戰功有所不及,但不代表著太子一無是處。

所以,他心中皇位的繼承者一直是太子。

“就在李建成以為勝券在握時,一場陰謀正在悄悄醞釀。”

“公元624年,正值盛夏酷暑,李淵帶著家眷去銅川的仁智宮避暑。”

“長子李建成,因為能力強,就被留在了長安監國。”

“這一天,兩個人匆忙的趕到仁智宮,說有要事必須要當麵向李淵稟報。”

“兩人一見到李淵就直呼大事不好,直言太子李建成要造反。”

“李淵雖說震驚,但有些不敢相信太子會造反。”

“畢竟他再過幾年就會把皇位傳給太子,根本就用不著謀反。”

“儘管李淵不相信此事,但還是讓兩人把話說清楚。”

“這兩個報信的人都是太子府的人,前幾天太子命令他們兩人運送一批鎧甲到慶州,送給一個叫楊文乾的人。”

“而楊文乾原本是太子的守衛,前些日子被提拔做了慶州的都尉。”

“慶州的位置很特殊,就在李淵這次出行目的地仁智宮的北邊。”

“這兩人對李淵說,太子密謀想趁皇上在仁智宮玩的時候,和楊文乾來個南北夾擊,讓皇上早點去安享晚年。”

“李淵不太相信,太子畢竟是親兒子。”

“可好巧不巧的是,這時又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了一個人,叫做杜鳳舉。”

“杜鳳舉出來作證,言明太子李建成就是要謀反。”

“三人成虎,這下李淵也不敢肯定了,派人把太子叫到仁智宮來審訊。”

嬴政:這幕後黑手一看就是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瘋了才會選擇造反。

他才不會相信漏洞百出的言辭,太子李建成根本就沒有必要造反。

現如今的情況是李淵支持太子上位,太子的最大對手就是李世民。

太子原本就處於弱勢,要是這個時候造反,和李淵站在對立麵,那太子真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要是說太子先下手為強,派兵去攻打李世民,那還有可能。

至於造李淵的反,同時麵對李淵和李世民的雙重打擊,除非太子李建成瘋了。

三個人同時指證太子謀反,其中兩人還是太子府的人。

這隻能說李世民也沒有閒著,很早就把勢力的觸角伸到了太子府。

“太子李建成倒是聽話,一路乖乖來到仁智宮向李淵當麵謝罪。”

“鎧甲確實是他送給楊文乾的,但他真沒有乾謀反的事。”

“私運鎧甲在唐朝本就是大罪,李淵就下令先軟禁了李建成。”

“為了進一步弄清真相,李淵讓手下的大臣宇文穎去慶州把這個楊文乾押來,和太子來個當麵對質。”

“可萬萬沒想到,去押人的宇文穎走到慶州和楊文乾一拍即合,倆人一起還真就起兵造反了。”

“這下李建成就算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李淵聽說楊文乾真的造反,立馬暴怒,馬上叫來二皇子李世民。”

“許諾李世民去討伐楊文乾,得勝歸來之日,就是改立太子之時。”

“不過李淵叮囑李世民當了太子之後,要給李建成留一條生路,讓李建成去蜀地當個蜀王。”

“楊文乾造反,李世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沒有太子策應的楊文乾一觸即潰,李世民開心的凱旋而歸。”

“對於李世民來說,一切進展都是那麼的順利。”

“此刻的李世民是誌得意滿,在他看來,皇位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楊堅:聽起來很奇怪,太子李建成有必要造反嗎?太子府的兩人為什麼就背叛了太子呢?還有這個突然冒出來的舉報人杜鳳舉又是誰?

這裡麵有太多的疑點,他是一點都不相信太子李建成會造反的。

太子如果真的想造反,怎麼會乖乖過來被軟禁呢?

還有這個楊文乾是沒有腦子嗎?莫名其妙的就造反了。

至於宇文穎就更逗了,讓你去押人,怎麼就同流合汙了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