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在這些人的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暗中操縱著一切。
而這個幕後之人,自然無需質疑,那必然是秦王李世民。
畢竟太子造反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世民,除了李世民彆無他人。
“回到長安城的李世民,驚訝的發現一切都變了。”
“原本李淵承諾給他的太子之位不算數了,太子李建成也被重新重用。”
“麵對李世民的平叛之功,李淵隻是冷冷的說了一句,以後你們兄弟倆彆老鬨意見。”
“原本承諾得好好的李淵之所以突然反悔,是因為李淵也覺得太子謀反這事,實在是存在太多的疑點。”
“不出意外應該是有人設計好的,最大的受益者也許就是幕後的操作者。”
“可麵對這樣的結果,李建成集團和李世民集團的人都不乾了。”
“李建成集團的人不滿,這楊文乾叛亂,明顯是李世民陷害的。”
“怎麼李淵就不懲罰李世民呢?那他們太子殿下這委屈不白受了嗎?”
“四弟李元吉也暴跳如雷,嚷嚷著要直接殺了李世民。”
“李建成不願意,畢竟那是從小玩到大的小弟弟。”
“李世民集團這邊也很委屈,他們二皇子辛苦平叛,結果凱旋歸來讓二皇子當太子的話也不算數了。”
“李世民集團的兩大謀臣,日後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也開口建議,要直接殺了李建成。”
“在戰場上一向殺伐果斷的李世民,此刻卻猶豫了,那畢竟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大哥。”
“雖然這兩位皇子下不了殺心,可防人之心不能沒有。”
“李世民派出千餘人前往洛陽招募豪傑,以防不測。”
“李建成也沒閒著,早早就開始在長安附近招募驍勇之士,還從幽州調集了三百名騎兵擴充自己的東宮衛隊。”
曹操:這兩兄弟真是有意思,嘴上說著不願意傷害對方,但底下的動作可絲毫不帶猶豫的,立馬就開始招兵買馬。
太子李建成謀反事件,他從頭看到尾,也沒看出太子有絲毫的疑點。
反倒是最大的受益者李世民有充分的動機,故意栽贓嫁禍給太子。
李淵能夠識破其中的真相也很正常,畢竟這件事本身就存在著太多的疑點。
“兩個集團之間是火藥味十足,大有戰爭一觸即發的勢頭。”
“所有的這一切都看在李淵眼中,李淵決定親自出馬調停矛盾,他打起了親情牌。”
“李家人都喜歡打獵,李淵於是喊大家一起去城南狩獵。”
“李建成明白李淵的心意,當大哥的他率先表態,知道李世民喜歡,就挑了一匹好馬送給二弟李世民。”
“原本這是挺好的事,可這匹馬很不乖,把李世民連續甩出去三次。”
“李世民騎了半輩子的馬,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有人故意使壞的。”
“李淵原本好心,卻沒想到,反而加劇了兄弟間的矛盾。”
“無獨有偶,墜馬事件發生後,發生了另一件更詭異的毒酒事件。”
“據舊唐書中記載,李建成和李元吉請李世民喝酒。”
“喝完酒後,李世民大口吐血。”
“李淵聽了這件事以後,兩兄弟鬨成這樣很心痛,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隨後李淵想了一個辦法,既然兩兄弟難以相容,那就分開吧。”
“李淵考慮到天下的一大半,都是李世民親手打下來的。”
“於是李淵要把天下分一半給李世民,讓李世民去洛陽,以後三門峽以東的領土也都歸李世民管轄。”
“除此之外,李淵還要給李世民天子的旌旗,讓李世民在自己的地盤像天子一樣發號施令。”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李淵這等於把天下一分為二。”
“這下李建成著急了,李世民的軍事戰鬥力可是最頂尖的。”
“要是天下一分為二,等李淵身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他李建成死的那一天。”
朱棣:墜馬事件看起來是李建成設計的,可毒酒事件看起來倒像是李世民自導自演的。
馬是李建成送給李世民的,八成是在馬上麵做了手腳。
一旦馬匹狂暴起來,即便摔不死李世民,也能把李世民摔得缺胳膊斷腿。
李世民要是殘疾了,那就與皇位無緣了,畢竟大唐臣民不會願意身體有疾的人坐上皇帝寶座。
至於毒酒事件,八成是李世民故意栽贓陷害李建成的。
畢竟李建成真要想下毒,李世民喝完毒酒就被毒死了,不可能還活著大口吐血。
再者,李建成要是準備毒死李世民,在李世民吐血的那一刻,肯定會直接動手的,不可能放李世民回去。
“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將李世民和李建成兩人之間的衝突,推向了高潮。”
“公元626年,突厥進犯。”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李淵這次沒有派出軍事王牌李世民,而是派李元吉為行軍大元帥出戰突厥。”
“同時下令李世民集團的所有武將一起隨李元吉出征,聽候李元吉的調遣。”
“這招可太損了,是對李世民集團的釜底抽薪。”
“首先,軍令你不得不從吧,可從了,李世民就真成光杆司令了。”
“不出意外的話,這肯定又是李建成在背後使招。”
“李世民集團徹底炸鍋了,這要是跟隨李元吉一出征,肯定會在半路坑殺他們。”
“李世民集團的人極力勸諫,想讓李世民不再猶豫,早點動手,也要替他們想想。”
“李世民還是下不了決心,自古骨肉相殘就是大惡。”
“大家繼續勸李世民,我們都是羽翼,毛都被拔光了,身軀還能活多久呢?”
“李元吉很狡猾,要是你不動手,李元吉也一定會攛掇太子除掉你,先發製人,後發滅門。”
“李世民猶豫不決,大家繼續勸說,你不考慮我們,也得考慮一下江山社稷。”
“說到江山社稷,那理由可正當多了。”
“李世民還是不能下定決心,打算先占卜一下。”
“正在占卜,一個叫張公瑾的幕僚走了進來,一下把占卜用的道具摔到地上。”
“在這一摔之下,李世民終於橫下了心,決定動手。”
李世民:當初父皇不該行此險招,這是把朕往絕路上逼,非逼著朕造反不可。
把他手下的武將全部調走,而且還是調到李元吉手下。
誰不知道老四是和太子一條線上的,老四把武將帶走了,還會輕易放過他們嗎?
肯定不會的,老四絕對會借此機會趁機除掉屬於他李世民的武將。
到了那個時候,他成了光杆司令。
豈不是任人宰割,毫無還手之力?
他要是沒了那些武將部下的擁戴,大哥想要對付他輕而易舉,到時候他必死無疑。
所以為了他自己,也為了跟隨他的部下,他必須先下手為強。
不過其實有沒有這一出,他和大哥兩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根本就不可調和,遲早也要走到這一步,隻是時間的早晚罷了。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星在白天劃破長空,負責看星星的大臣驚慌的向李淵奏報。”
“太白星墜落,這是皇位要更替的凶兆。”
“在李淵的追問下,大臣言明太白星落在了二皇子李世民的地盤上,二皇子當得天下。”
“李淵趕緊傳召李世民進宮,要李世民當麵給解釋清楚。”
“星星這事李世民哪能解釋的了,不過李世民一點不慌。”
“朗聲說道,先彆顧著操心我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正禍亂後宮。”
“李建成為了打壓李世民,一直和後宮嬪妃有密切的往來,所以李淵一時間也不好判斷這事是真是假。”
“李淵沉默片刻後,決定好好想想,要三人明天一起進宮當麵對質。”
“李世民知道動手的機會終於來了,可事情遠沒有李世民想象的那麼順利。”
“李世民前腳剛出宮,後宮裡跟李建成關係最好的小媽張婕妤就趕去太子東宮報信,告李世民的狀。”
“李建成趕緊找來李元吉商量對策,李元吉的意思是馬上召集軍隊待命,然後請病假明天不去皇宮。”
“李建成有不同意見,集結軍隊可以,但皇宮還是要進的。”
“畢竟宮中戒備森嚴,也出不了什麼大亂子,要是不去就更解釋不清了。”
“李建成說的沒錯,宮中確實戒備森嚴,隻是在這森嚴的戒備之中,早就被李世民安插進了自己人選。”
“玄武門的禁軍將領常何是李世民很早之前就放在那的一步閒棋,現在這顆棋子終於要發揮用武之地了。”
李淵:哎,這是何苦呢,親兄弟為什麼非得走到這一步呢?
自從大唐建立之後,他一直最苦惱的就是兩兄弟之間的矛盾。
眼看著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大,他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就害怕有一天兩人會兵戎相見,可最後到底還是發生了。
他時常在想,要是當初不讓三兄弟進宮當麵對質,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玄武門之變的慘劇發生。
畢竟要是不給老二找到機會的話,根本就走不到這一步。
不過隨後他搖了搖頭,兩兄弟相殘的事沒辦法避免。
即便沒有這次機會,還會有下一次機會的。
除非兩兄弟其中有一人放棄爭奪皇位,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公元626年7月2日的一個清晨,十幾個士兵埋伏在玄武門外。”
“此刻隻等待一個人的發令,他們的將領正是唐高祖之子李世民。”
“這一天對李世民而言,將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拚殺。”
“李世民挑選了最得力的尉遲敬德等九員大將與他同戰,而他對戰的目標就是自己的親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馬進宮,當他們走出玄武門的時候,一股肅殺之氣撲麵而來。”
“現在安靜得出奇,李建成和李元吉感覺到情況不妙,趕緊掉頭打算逃回東宮,但為時已晚。”
“擋在玄武門前的是那個他們無比熟悉的身影,二皇子李世民。”
“此刻李世民人馬具甲,端坐在馬上,安靜的盯著他們兩個人。”
“先打破沉靜的是李元吉,倉皇之間,李元吉欲拉弓射殺李世民。”
“然而慌亂之下,一直以勇武箭術著稱的李元吉,居然連續三箭不中。”
“而此時的太子李建成什麼都沒有做,隻是眼睜睜的看著李世民,看著這個從小和自己玩到大的親弟弟拉滿弓弦射向了自己。”
“也許直到此刻,李建成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親弟弟會要了自己的命。”
“李世民當場將太子李建成射死馬下,李元吉逃向了武德殿,被李世民的親信尉遲敬德一箭射死。”
尉遲敬德:皇上對我有救命之恩,我自然要為皇上效力。
不僅是皇上想要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連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這兩人。
當初這兩人贈送他一車金銀器物,想讓他背叛皇上。
遭到他的拒絕之後,這兩人就把他視為眼中釘,想要除掉他。
後來這兩人刺殺他不成,又向太上皇誣告他,把他關進監獄準備問斬。
要不是皇上再三請求,他早就丟了性命。
所以不管是為了當初的皇上,還是為了給自己報仇,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格外賣力。
也正因為如此,在後來的論功行賞中,他才能被認定是頭功,獲得皇上的大量賞賜。
“玄武門開戰的消息很快傳開了,李建成麾下的東宮將領們馬上率兵攻向玄武門。”
“玄武門久攻不下,東宮將領們殺紅了眼,下令轉攻李世民府,死也要拉上李世民一脈陪葬。”
“李世民集團的精銳,此刻都在玄武門,府中隻剩老弱婦孺。”
“危急時刻,又是尉遲敬德及時趕到。”
“此刻的尉遲敬德化身真正的門神,手提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人頭擋在府門前,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
“士兵們看到老大的人頭無心再戰,紛紛做鳥獸散去。”
“此刻的李淵正在宮中的池塘上泛舟,隻見尉遲敬德帶著一群全副武裝的兵士立在岸邊。”
“李淵大驚之下詢問原因,尉遲敬德說是太子和齊王兩人作亂,已被二皇子誅殺,二皇子特派他來保護皇上。”
“麵對尉遲敬德的逼宮,此時的李淵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詢問身邊的大臣。”
“身邊的大臣反應很快,也非常識時務,說二皇子功高蓋世,把國家交給二皇子實在是太讓人放心了。”
“李淵也反應了過來,連忙說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夙願。”
“幾天後,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下詔全國軍政不分大小,全由太子決定。”
“又過幾天,朝中所有的重要官職都換成了李世民的人。”
“為了表彰很忙的尉遲敬德,李世民下令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家中所有的珠寶黃金都賞賜給了他。”
“兩個月後,唐高祖李淵被迫交出了兵權,並下詔退位。”
“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改年號貞觀。”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朕雖然心中有愧,但朕不會後悔。
他那個時候發動玄武門之變,不僅是為了他自己,也同樣是為了他的部下。
玄武門之變早已經過去,他需要放眼未來,治理好這個國家,造福天下臣民。
大唐江山來之不易,唯有加倍珍惜,才能對得起好不容易拿下的江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