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的登基之路讓呂後頗感意外,她沒想到一個毛頭小子這麼出色。
在她的眼中,一直沒有把薄姬和劉恒這對母子放在心上。
畢竟薄姬一直不受劉邦恩寵,自然威脅不到她的地位。
由於劉邦不待見薄姬,連帶著也不待見代王劉恒。
在大漢朝,薄姬和劉恒這對母子就一直是透明人的角色,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也正因如此,她才沒有把過多的目光放在這對母子身上。
可現在看來,劉恒這個小子出色的不是一星半點,遠超她的兒子劉盈。
劉恒還沒有登基,就能在和老臣交鋒中取得上風,沒有被這幫子老臣架空皇權。
這一點在她看來,足以表明劉恒的優秀,天生有做皇帝的天賦。
而且劉恒成為漢文帝後,在曆史上的評價極高。
她之前也看過漢文帝的評分,足足有9.8分,是東西兩漢幾十位皇帝評分中最高的,甚至比後世人吹捧的千古一帝漢武帝的評分還要高。
光是從這麼高的評分就能看得出來,劉恒這個皇帝當得有多麼出色了。
她以前也看過劉恒這個毛頭小子,也沒看出有什麼特彆的地方,一點也沒有看出英明君主的跡象。
現在想來,八成是劉恒這個小子藏拙了,讓她看走了眼。
她千算萬算,防著劉盈的其他兄弟,卻沒有想到劉盈最大的威脅竟然是被她忽視的劉恒。
原來自始至終,那個藏得最深的人是劉恒。
劉恒越優秀越出色,就越發襯托出劉盈的懦弱無能。
她雖然心向自己的兒子,但也不得不說和劉恒一比,劉盈差太遠了。
她時常惱火兒子的懦弱,仿佛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
更令她氣憤的是,自己一直拚儘全力維護的兒子居然胳膊肘往外拐。
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生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事,但她已經從主播那裡知道了劉盈看了人彘之後是怎樣的反應。
對於兒子不爭氣的反應,她深感痛心,對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更是失望到了極點。
她之所以做這一切,不還是為了他的皇位能夠穩如泰山嗎?
也不想想他的太子之位能夠保住,是她費了多大的心力才穩住的。
她非常氣憤自己愚蠢的兒子胳膊肘往外拐,居然心向戚夫人一邊,還為此和她這個當母親的鬨得水火不融。
他也不想想要是戚夫人成功改換太子之位,最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一登上皇位,第一個要除掉的就是他這個廢太子。
到了那個時候,他也隻能乖乖等著被戚夫人賜死。
她和戚夫人從來不是情敵,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敵。
可現在,就因為她對付政敵的手段殘忍了一些,自己的兒子就要和她離心離德,這讓她恨鐵不成鋼,氣憤兒子的愚蠢。
可不管兒子如何懦弱愚蠢,也都是她呂後親生的兒子。
現在太過優秀的代王劉恒明顯威脅到了太子的地位,這讓她不得不想辦法除掉這個威脅。
可讓她比較頭疼的是,即便除掉了劉恒這個威脅,似乎一旦她去世後,呂家被剿滅的命運似乎都不會改變。
劉邦要是去世,有她在,一切都好說,完全可以穩住局麵。
可要是她也去世了,那還有什麼人來壓住那幫開國功臣和劉氏宗親呢?
目前的呂家並沒有優秀的人才,完全不是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的對手。
而且即便劉盈的命運可以改變,不用那麼早的死去,可太子懦弱無能的性格不會改變。
她要是去世,即便劉盈依舊是皇帝,也完全鎮壓不住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
該怎麼改變命運破局,避免曆史重蹈覆轍,是她此刻最頭疼的一件事。
她思索半晌,發現好像無論怎麼做,都無法避免悲劇的發生。
劉邦:朕警告你,恒兒是大漢的希望,你可不要動些歪腦筋。
劉邦看到呂雉眼珠子亂轉,就知道她沒有什麼好心眼,估計在想怎麼除掉代王。
代王劉恒是他的兒子,是大漢未來的文皇帝,是深受世人景仰的漢文帝。
要是在以前,他不知道劉恒的成就,也不會對劉恒另眼相看。
但現在既然知道劉恒是曆朝曆代皇帝學習的榜樣,是被各朝各代老百姓敬佩的漢文帝,那他就不能坐視不管,任由劉恒被呂雉欺負了。
呂後淡淡的看了劉邦一眼,內心頗感好笑。
以前不見你看重這對母子,老早就把這對母子打發去了代國。
現在倒好,一口一個恒兒,叫得倒是親熱。
不過不管怎麼樣,既然劉邦都這麼說了,她哪怕對劉恒再不滿,也不得不考慮劉邦的想法。
她現在和劉邦雖有夫妻之名,但她早就對劉邦死心了。
現在的兩人與其說是夫妻,倒不如說是政治盟友更加準確。
她需要劉邦,劉邦也需要她。
她現在也不想和劉邦鬨翻,這對兩人都不好。
劉邦看到呂雉臉上的表情,就知道呂雉已經把他的話聽進去了,這讓他鬆了口氣。
他雖然不喜歡呂雉,但也不得不承認呂雉的重要性,並不想把兩人的關係鬨僵。
他雖說是大漢開國皇帝,但也並不能隨心所欲,反而有很多的無奈,不得不做一些妥協。
就好比呂雉,明知道他去世後,呂雉大肆屠殺劉氏宗親,但他現在也不敢對呂雉怎麼樣。
他雖是大漢皇帝,但呂雉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況且大漢現在並不太平,還時時刻刻麵臨著異姓諸侯王的威脅。
目前大漢最大的威脅就是他冊封的一些異姓諸侯王,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消滅這些異姓諸侯王,讓大漢徹底穩定下來。
在和項羽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他不得不團結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所以為了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儘管他萬般不願意,也不得不冊封其他勢力的首領為諸侯王。
現在項羽死了,天下統一了,已經是大漢的天下。
但這並不意味著天下太平,那些蠢蠢欲動的異姓諸侯王就是大漢朝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必須一個一個清除。
光是憑借他自己的力量,想要對付這些異姓諸侯王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借助呂家的力量。
所以現在的局勢就是劉呂兩家一起合作,共同對付異姓諸侯王。
要是他現在和呂雉起衝突,兩家打得兩敗俱傷,到時候隻會便宜那些異姓諸侯王。
也正因如此,儘管他不喜歡呂雉,不喜歡太子。
為了大漢江山,他也不得不和呂雉合作。
而且即便是他以後去世,也不得不把大漢江山托付給呂雉。
因為他知道隻有呂雉才能守住大漢江山,才能鎮壓住那幫開國功臣和異姓諸侯王,避免大漢江山落入到彆人手中。
雖說呂雉野心勃勃,獨攬朝綱,但總歸是劉家的媳婦,不至於便宜了外人。
而且最後的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儘管他臨死前把權力交給呂雉,但呂雉的執政能力確實很厲害,把大漢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條,把那些功臣集團和異姓諸侯王治得服服帖帖的。
雖說呂雉掌權後大肆殘害劉氏宗親,但總歸呂雉一死,大漢的權力又重新回到劉氏宗親手裡。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政治能力極強的呂雉的確是他最好的盟友。
也正是考慮到大局,他才會對呂雉如此看重,不願意和呂雉鬨僵。
劉邦怎麼想的,呂雉不想知道,她現在考慮的是如何破局,怎麼避免曆史重蹈覆轍。
她思考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最後隻能向主播尋求幫助,希望主播可以給一點建議。
蘇晨思索片刻,很快想到一個好主意。
“呂後你那兒子根本就不適合當皇帝,反倒是劉恒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主播建議你撫養劉恒,把劉恒認為義子,等劉邦去世後就讓劉恒繼承皇位。”
這是蘇晨深思熟慮之後的建議,強強聯合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
就那個劉盈太過懦弱,當個逍遙王爺還可以,當皇帝就差遠了。
同情自己的敵人,為此還和自己的老媽對著乾,這個劉盈要多愚蠢有多愚蠢。
像這種女強人搭配一個愚蠢兒子,看得人憋屈。
相反,漢文帝就強多了,一個人無依無靠就可以製霸朝堂,並且開創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盛世,足可見漢文帝劉恒的能力有多牛逼了。
唯有呂後和漢文帝強強聯合,才是他希望看到的,那才是爽文。
他很期待,要是呂雉和劉恒強強聯手,那所取得的成就一定比曆史上那個文景之治更加輝煌吧!
蘇晨的建議倒是說得輕飄飄,但份量不亞於一顆重磅炸彈,把大漢開國時期的所有人炸懵逼了。
劉邦:……
呂後:……
代王劉恒:……
薄姬:……
太子劉盈:……
漢文帝劉恒:……
呂家人:……
劉氏宗親:……
功臣集團:……
蘇晨的建議簡直是駭人聽聞,讓所有與此事相關的古人集體失聲,一個個啞然失色,紛紛處於懵逼的狀態之中。
漢文帝劉恒有些無語,抱怨主播瞎出主意。
他能當上皇帝,是那些老臣聯手除掉了呂家人,這才讓他撿了漏。
甚至於為了坐穩皇位,他還把自己的呂姓妻兒除掉了。
現在主播讓少年時候的他認呂後為母後,這要多荒謬有多荒謬。
雖說代王劉恒是另一個時空的自己,但總歸是自己,讓他心裡多少有些膈應。
不過再怎麼不舒服,再怎麼不願意認呂後為母後,但不得不說主播的這個建議對代王劉恒的幫助極大。
畢竟呂後知道了未來發生的事,很有可能一氣之下處死代王劉恒。
現在要是呂後聽了主播的建議認代王劉恒為兒子,那不僅可以保住代王劉恒的性命,也能順利的讓代王劉恒登基稱帝。
薄姬原本被主播的建議驚住了,可隨後轉念一想麵露喜色。
她還正擔心呂後會處置他們母子兩人,正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現在好了,主播的一句話救了他們母子兩人。
要是呂後能夠認她的兒子劉恒為義子,那她也就不用擔心被呂後殘害了。
雖說兒子成了呂後的兒子,但不管怎麼說她都是劉恒的親生母親,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等兒子以後登基稱帝,她同樣也是太後,有享不儘的榮華富貴。
太子劉盈對於主播的建議也深表讚同,他是一點也不想當皇帝。
他也知道自己的性格軟弱,不適合當皇帝。
再說了,他即便是當上皇帝,也不過是傀儡皇帝罷了,真正的大權全在母後手裡。
而且曆史已經證明了,他這個皇帝當得太窩囊,鬱鬱寡歡,以至於最後英年早逝,以悲劇收場。
既然如此,還不如把皇位讓給更有能力的四弟劉恒。
而他隻需要做一個王爺就行,快活逍遙的過完一生。
劉邦也被主播的提議說得心動了,恨不得立刻把老四過繼給呂雉。
太子劉盈懦弱無能,一點也沒有他的風範,他是很不喜歡的。
要不是呂雉強行保下太子劉盈,他早就廢了太子劉盈。
相比於太子劉盈,他自然希望代王劉恒能當皇帝。
畢竟劉恒已經用曆史證明了可以當好這個皇帝,留下了漢文帝的千古美名。
而且他雖然製止了呂雉對劉恒動歪心思的想法,但誰知道等他死後,呂雉會不會對劉恒動手。
可要是現在把劉恒過繼給呂雉撫養,那呂雉就是劉恒名義上的母親,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呂雉對劉恒下毒手了。
彆說是劉邦,就連呂雉本人也對主播的建議動心了,甚至可以說是怦然心動,越想越覺得這個辦法非常好。
她要是收養代王劉恒的話,那她就是代王劉恒的母後。
大漢以孝治天下,隻要她撫養代王劉恒,劉恒就必須認她這個母後,否則就是大不孝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