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帝王夢的破碎(2 / 2)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是皇權製度,還是責任內閣製度,都必須牢牢控製著兵權。

畢竟說一千道一萬,沒有武力保駕護航,什麼政體製度都不管用。

“但宋教仁之死,卻成了清朝滅亡後,國民黨不滿袁世凱這一年來各種壓製異己行為的一個宣泄點。”

“盛怒之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部分國民黨人表現的極不理智,說這事不能再忍了,這次一定要與袁世凱開戰。”

“當時的國民黨內部也有頭腦清醒的人,比如黃興。”

“黃興勸孫中山,咱們現在手上沒兵,你拿什麼跟北洋軍打?”

“去年談判時,咱們手裡還有幾條槍,那時候你不打。”

“現在沒槍了你卻要打,這不是送死嗎?還是老老實實坐下來走司法程序吧。”

“孫中山被黃興這麼一勸,也冷靜了下來,決定走司法程序。”

“可是就在這時,袁世凱卻又乾了一件讓國民黨極為憤慨的事,他拿全國關稅、鹽稅向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五國銀行團借了2500萬英鎊。”

“國民黨一看這情況,再次吵得沸沸揚揚。”

“因為按照臨時約法規定,民國政府借款要經國會通過後才能簽字。”

“而國會當時是被國民黨控製的,袁世凱為了借錢繞開了國會,這等於是視臨時約法如草紙。”

“並且袁世凱此時借錢意圖也很明顯,肯定就是想著借到錢後招兵買馬收拾國民黨。”

“如此一來,戰爭已經無可避免,二次革命就此爆發。”

晚清時期的老百姓慢慢回過神來,袁世凱的所作所為好像和他們想象中的不一樣。

原本在他們看來,袁世凱推翻了清政府,實行了共和製度。

可現在看來,好像並不是那麼回事。

說是共和製的中華民國,但更像是袁世凱一個人的獨裁統治。

明明都已經采取了責任內閣製的政體,而且也大張旗鼓的進行了選舉。

按照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獲得的票數更多,理應控製著國會。

現在袁世凱向西方列強借錢,本該需要國會的通過,但袁世凱卻完全無視了國會的作用,直接繞過國會向列強借錢。

既然這樣的話,那費儘心力的組建內閣還有什麼用?

袁世凱直接無視臨時約法,成為一個獨裁者,這讓他們老百姓對袁世凱的感觀直線下降。

原本他們得知袁世凱推翻清政府,還對袁世凱歌功頌德,毫不吝嗇的稱讚袁世凱為中華兒女做了一件大好事。

可如今看來,他們完全看錯了袁世凱,其虛偽麵目令他們惡心。

推翻一個獨裁者,結果自己上台成為獨裁者,這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這次戰爭打響前,國內的形勢大致是這樣的。”

“北方大部分地區被北洋軍控製,國民黨控製江西、安徽、廣東、雲貴、廣西、四川這些地方雖然不支持北洋係,但與國民黨的關係也一般。”

“剩下的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地廣人稀,遠離中央,基本上就是打醬油的角色。”

“國民黨倉促之下能拉攏的隻有湖南、福建、浙江等省。”

“雙方實力差距如此明顯,國民黨的戰敗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1913年6月,袁世凱借口國民黨叛亂,罷免了江西、廣東和安徽三省的國民黨都督,緊接著北洋軍大舉南下。”

“沒招了,國民黨隻能硬著頭皮打了。”

“9月,北洋軍攻下南京。”

“二次革命失敗,國民黨主要領導人流亡海外。”

“戰後,北洋係控製的民國政府將國民黨定為叛黨,永久封殺。”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深切感到,非袁氏兵力之強,乃同黨人心渙散,已不能領導革命繼續前進。”

“於是,孫中山決心從整頓黨務入手,重組新黨,拯救革命。”

“1913年9月27日,孫中山親自擬定入黨誓約。”

“規定入黨者須絕對服從其領導,無論資格多老,皆需重立誓約,加按指印。”

“黃興對此很不滿,他不同意服從黨魁一人。”

“並且黃興認為黨員在誓約上用中指按上指印,以起矢忠的做法,既原始又落後,不利於革命事業的發展。”

“當時與黃興持相同觀點的人還有不少,比如李烈鈞、胡漢民等。”

“反對者們多次勸說孫中山,孫中山不聽。”

“由此,本就實力大損的國民黨再一次分裂。”

李世民:國民黨的實力原本就比袁世凱弱得多,再加上人心渙散,戰敗也是情理之中了,孫中山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還不算晚。

他倒是非常理解孫中山想要集權,把全國各省的國民黨擰成一股繩。

畢竟戰敗的事實已經說明了,全國各省的國民黨各自為政是不可行的,隻會被袁世凱的北洋軍逐個擊破。

要是國民黨能夠勁往一處使,和北洋軍作戰說不定還有勝算,也就不會輸得如此之慘。

不過雖說孫中山想要把國民黨的權力集於一身,但也不是那麼輕鬆就可以做到的。

畢竟孫中山獨攬大權之後,勢必有人的權力被吞噬。

他非常明白,黃興之所以如此激烈反對孫中山集權,就是源於這樣的考慮。

要讓黃興交出手中的權力,自然也就會遭到黃興的反對。

“沒了國民黨的製衡,袁世凱隨即開始總攬大權。”

“袁世凱先是宣布修改《臨時約法》,把政體由內閣製改回總統製。”

“接著又頒布新《約法》,兩次修改總統任期。”

“第一次把總統任期改為十年,第二次直接取消總統任期限製,宣布自己為終生總統。”

“並且,他還強化了總統權力,將原本需要國會批準才能生效的宣戰權、簽約權等實權一並收入囊中。”

“經過這一係列操作,袁世凱與皇帝已經沒啥區彆了。”

“不過雖說袁世凱此時的地位和皇帝差不多了,但總統畢竟不是皇帝。”

“袁世凱作為從舊時代過來的人,他心裡對做皇帝多少還是有點想法的。”

“並且,袁世凱擔任總統期間,他乾的也不順心。”

“一方麵,日本為了獨霸中國,逼迫他簽署二十一條。”

“另一方麵,南方的雲貴兩廣依舊掌握在地方軍閥手中。”

“這些地方勢力擁兵自重,不服從中央政府。”

“為了強化中央權力,真正統一全國。”

“袁世凱想了很多辦法,然而收效甚微。”

“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做出了一個無比愚蠢的決定,稱帝。”

“想著通過搞君主立憲,借皇帝名號壓製地方的實力派。”

孫中山:枉你袁世凱英明一世,沒想到臨了乾出如此愚蠢之事,注定會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

自從袁世凱把他們國民黨打敗後,他就時刻想著尋找機會反攻袁世凱。

千算萬算,沒算到袁世凱自己作死,親手奉上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清政府被西方列強按在地上摩擦的時候,全國老百姓的人心就已經慢慢不在清政府這邊。

隨著局勢的慢慢演變,全天下的老百姓已經完全摒棄了帝製,人人心裡想著共和製度。

封建皇權的帝製已經不合時宜,大家期盼著共和製的到來。

可袁世凱自己作死,居然妄想著恢複帝製,自己成為君臨天下的皇帝。

原本天下老百姓還對袁世凱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抱有一絲好感,現在可倒好,倒行逆施已經徹底惹惱了天下老百姓。

如此絕好時機,他自然要好好把握,堅定果斷的舉起反袁的大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複辟帝製,改民國為中華帝國,並下令廢除民國紀元,將1916年定為洪憲元年。”

“稱帝之前,由於中日二十一條事件,袁世凱飽受詬病。”

“老百姓普遍認為,這都民國了,怎麼還簽不平等條約呢?看來民國與大清也沒什麼區彆。”

“如此輿情之下,要是再開曆史倒車,明顯不合時宜,必然要遭到千夫所指。”

“當時段祺瑞為袁世凱著想,曾五次登門勸誡,要求袁世凱可千萬彆做傻事!”

“為了表明態度,段祺瑞甚至還卸去職務。”

“不過,估計是人老了容易犯糊塗的緣故,袁世凱被自己的兒子袁克定和北洋元老楊度、嚴複、張勳這些人一通忽悠,竟然真的以為輿情支持他稱帝。”

“結果他是一步踏入深淵,徹底玩脫,葬送了自己幾十年來積累的聲望。”

“聽說袁世凱稱帝遭到了全國抨擊,南方軍閥和國民黨頓時來了精神。”

“被北洋係壓製了五年,這回總算是可以新賬舊賬一起算了。”

“1915年12月,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

“同一個月,蔡鄂、唐繼堯等人通電各省,宣告雲南獨立,聲討袁世凱,護國戰爭開始。”

朱棣:雖說皇帝的誘惑確實很大,但也要看是什麼時候吧!隻能說袁世凱已經被權力的欲望衝昏了頭腦。

成為皇帝執掌天下確實很誘人,袁世凱忍不住心動也能理解,但被權力蒙蔽了雙眼就是袁世凱的愚蠢了。

在全天下老百姓想要共和製的強烈期盼下,這時候再搞帝製明顯就不合時宜。

當皇帝也要看當時全天下的形勢,需要有帝製的土壤才行。

而且更加離譜的是,老年的袁世凱太過昏聵,接二連三的走錯路。

他記得很清楚,中日甲午戰爭過去還沒有多久,中華兒女還深深記得所遭受的恥辱。

而袁世凱和日本簽訂不平等的二十一條,隻會讓老百姓對袁世凱不滿。

在天下輿論不好的情況下,不想著如何修補,反而犯下更大的錯誤,倒行逆施的選擇稱帝,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原本外部環境就不安定,現在又乾蠢事,這完全就是給對手遞刀子。

“其實以北洋係與地方軍閥和國民黨的實力差距,哪怕稱帝不得人心,袁世凱也未必會輸掉戰爭。”

“然而要命的是,袁世凱這時候沒錢了,之前找五國銀行團借的外債早就花得七七八八。”

“而現如今歐洲又在打世界大戰,地主家也缺錢。”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銀子還打什麼仗?”

“一時間,北洋係內部人心渙散,除了曹錕少數幾人還宣誓效忠袁世凱外,其餘大佬如馮國章全部跳出來唱反調。”

“馮國章甚至還與護國軍達成私下協議,表示自己嚴守中立,絕不與護國軍開戰。”

“見北洋係有分裂的苗頭,原本支持袁世凱的日本政府開始兩頭下注。”

“表麵上日本依舊在支持袁世凱,但私下裡卻資助護國軍和國民黨。”

“外麵鬨,家裡也不太平,袁世凱的幾個兒子因為誰做太子,天天在家裡爭風吃醋,搞宮鬥那套把戲。”

“內憂外患之下,袁世凱一病不起,隻好宣布取消帝製,重新做回了大總統。”

“然而,護國軍和北洋係中的倒袁派已經與袁世凱翻臉了,又怎麼可能善罷甘休呢?”

“他們堅持要袁世凱讓位,連大總統也不要做了。”

“最終,袁世凱在一片罵聲中,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

各朝古人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唏噓不已,一世英名落得一個晚年不保,這又是何苦來哉。

要是袁世凱最後不稱帝的話,憑借著他推翻清政府,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共和,這一份功績足以讓他流芳百世。

可偏偏袁世凱到了晚年昏聵愚蠢,行此倒行逆施之舉,最終也隻能落得一個遺臭萬年的罵名。

要說心情最複雜的,還得是袁世凱本人。

他之所以選擇稱帝,也是為了加強中央權力,好憑借皇帝的名號壓製地方的軍閥。

而且他還仔細詢問過身邊的人,確認全國的輿論支持他,他這才選擇稱帝的。

可他哪裡能想到,一世英名的他也有被忽悠的時候。

一想到自己愚蠢的決定,他就不禁萬分懊惱,後悔當初鬼迷心竅做下錯誤的決定。

可是事情已經發生,現在再抱怨這些也是無濟於事。

現在的局勢越發嚴峻,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可他卻無力阻止這一切的發生,隻能眼睜睜看著事情朝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他內心深歎一口氣,一步錯,步步錯,以至於晚年不保,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