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桂係名揚天下(2 / 2)

“由此,也導致了一個問題。”

“不僅唐生智要拆蔣介石的台,其他軍長,尤其是李宗仁也產生了取蔣而代之的想法。”

“這為後來桂係逼宮、蔣桂分裂埋下了伏筆。”

唐生智:自古以來,想要讓下麵的人心悅誠服,就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之前在暴打吳佩孚的戰役中,蔣介石表現平平,遠不如他亮眼。

也正是那個時候,他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把蔣介石趕下台,他自己來做總司令這個位置。

接著又在剿滅孫傳芳的江西戰役中,他再一次看到蔣介石的能力不足問題。

一開始蔣介石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攻打南昌堅城,可依舊被孫傳芳部隊打得抱頭鼠竄。

雖然後麵蔣介石攻下了南昌城,迫使城內殘敵投降。

但要論功勞,蔣介石的第一軍並沒有多大的貢獻。

要論對這場戰爭勝利的貢獻,蔣介石根本就排不上號,遠不如其他幾個軍長將領。

在如此情況下,蔣介石的戰績根本就不能威震其他將領。

既然蔣介石沒有帶領大家的能力,那他自然想要取而代之了。

“當然,現在還不是內鬥的時候,所以接下來北伐軍的重點任務還是打擊孫傳芳。”

“孫傳芳那頭損失了大部分主力後,也遇到了吳佩孚當初的窘狀,這就是典型的上行下效。”

“孫傳芳是怎麼背刺吳佩孚的,他的下級就怎麼背刺他。”

“見人心渙散,孫傳芳隻好求助於吳佩孚。”

“因為孫傳芳的部下,如福建督理周蔭人、南京衛戍司令周鳳奇等人都是吳佩孚的信徒。”

“吳佩孚說話比孫傳芳好使,不過這時的吳佩孚日子也不好過。”

“北伐軍圍攻武昌前夕,吳佩孚逃離戰場,跑到了河南信陽。”

“當時的河南以及直隸南部名義上還歸吳佩孚統治,這些地方林林總總大約還有20萬人。”

“看賬麵數字,吳佩孚實力猶在。”

“可是這些兵馬隻是名義上歸吳佩孚指揮,真正能調動的可戰之兵少的可憐,並且河南的實力派軍閥靳雲鄂也不聽吳佩孚指揮。”

“論派係,靳雲鄂也是直係,不過他不是吳佩孚的嫡係。”

“並且在討伐馮玉祥的問題上,他也與吳佩孚有分歧。”

“吳佩孚為了打馮玉祥,可謂是傾其所有,靳雲鄂公開叫板自然沒有好果子吃。”

“如此一來,吳佩孚、靳雲鄂二人也就結下了梁子。”

“之前吳佩孚兵強馬壯,靳雲鄂不得不忍耐。”

“現在吳佩孚狼狽不堪,靳雲鄂決定報複。”

嬴政:這上行下效還真是諷刺,前有孫傳芳背叛吳佩孚,後麵孫傳芳的下級就有樣學樣。

有什麼樣的將領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士兵,這話說得一點也沒有毛病。

說來說去,孫傳芳落得如此境地,也是自己活該。

要是一開始就和吳佩孚聯合抗擊北伐軍,也不至於落得被北伐軍逐個擊破的下場。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孫傳芳戰敗後麵臨人心渙散的局麵,他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兵強馬壯的時候,部下自然沒有什麼不該有的異心。

可一旦戰局不利,昔日被壓製的矛盾就會暴露出來,有人背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就比如靳雲鄂,原先有矛盾分歧不得不忍耐下來。

但吳佩孚一旦遭遇大敗,靳雲鄂定然不會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就在吳佩孚進入河南後,靳雲鄂曾下令,凡通過他防區的軍隊一律繳械,吳佩孚的衛隊因此被繳械。”

“吳佩孚聞訊勃然大怒,要調集兵馬與靳雲鄂火拚。”

“靳雲鄂毫不示弱,指示手下兵變,嚇得吳佩孚倉皇逃至鄭州。”

“看到人心渙散到這種地步,吳佩孚無奈,也隻好把大哥曹錕請出來收拾殘局。”

“曹錕到了鄭州後,先當眾怒斥了吳佩孚一通。”

“然後找來靳雲鄂,說大家都是一家人,勸靳雲鄂應該以大局為重。”

“可常言道,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曹錕下野兩年了,影響力遠不如當初。”

“這時候出山也就是走走形式,沒啥實際意義。”

“後來靳雲鄂在鹽城設立司令部,揚言要反攻武漢。”

“但靳雲鄂日日言反攻,卻日日按兵不動。”

“而就在此時,張作霖也落井下石,派兵占領保定,吞掉了吳佩孚留在直隸的幾萬人馬。”

“隨後五萬奉軍還陳兵於黃河北岸,準備隨時接管河南防務。”

“這就是軍閥,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稱兄道弟,一看沒用了馬上踩上一腳。”

“1927年2月,眼看直係分崩離析,大勢已去。”

“曹錕離開河南,回到天津又做起了寓公。”

“曹錕走後,靳雲鄂作死,表示河南是自己的地盤,奉軍要敢南下,將堅決還擊。”

“吳佩孚一看,這都啥時候了,軍閥之間還鬥來鬥去。”

“無奈加上無助,吳佩孚索性也躺平了,隨便靳雲鄂瞎折騰。”

吳佩孚:盟友盟友不可靠,部下部下也不可靠,現在徹底完了,想要翻盤都沒有機會了。

自從和北伐軍對戰失敗後,他就知道自己已經大勢已去了。

在這種軍閥林立的混亂世道,唯有自身實力強大才能立足。

一旦憑仗沒了,也就意味著威懾力沒了,昔日擁有的一切也將蕩然無存。

不過他儘管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看到自己失勢後,全都來踩一腳,依舊讓他感到心寒。

就比如張作霖,當初他們兩人稱兄道弟,一起聯手攻打馮玉祥。

現在他戰敗元氣大傷,張作霖就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他數萬兵馬。

張作霖如此小人行徑,他隻有深深的唾棄。

還有靳雲鄂同樣讓他無助,連當前基本的形勢都看不清楚,他對此無話可說。

北伐軍攻城拔寨,一路北上,勢如破竹,都快打到家門口了。

這種危難時候,不想著找援手共同對敵,反而軍閥之間鬥來鬥去的,他是徹底沒脾氣了。

“幾個月後,吳佩孚離開河南,前往重慶尋找四川軍閥楊森的庇護。”

“吳佩孚離開前夕,奉軍對鄭州發起攻擊。”

“靳雲鄂手頭都是一幫烏合之眾,打不過奉軍,隻好轉頭投靠了馮玉祥。”

“1926年9月,馮玉祥從蘇聯回國。”

“馮玉祥在綏遠五原誓師,加入國民黨,其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

“雖然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北伐軍,但他既然加入了國民黨,也就能夠代表國民政府。”

“見奉軍下場與國民政府開戰了,困守南京的孫傳芳眼前一亮,立即派人到北京巴結張作霖。”

“不久後,孫傳芳又給張作霖拍去電報。”

“為今之計,隻有張大帥才有能力統一咱們北洋諸軍,大帥,我孫傳芳跟定您了。”

“張作霖和孫傳芳是有仇的,當初要不是孫傳芳發動浙奉戰爭,郭鬆齡也不可能有機會反叛,搞得張作霖是元氣大傷。”

“不過張作霖是明白人,他知道這時候的頭號大敵是北伐軍。”

“所以孫傳芳拍去馬屁電文後,張作霖隨即就任安國軍總司令,並派安國軍副司令張宗昌率直魯聯軍南下增援。”

張作霖:要不是大敵當前,我真想把孫傳芳一起給滅了。

對於孫傳芳此人,他是恨得牙癢癢,恨不得亂槍打死。

自從直奉大戰後,他的奉係勢力達到巔峰,成為全國最強的勢力。

要是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他是最有希望橫掃其他軍閥,統一全國建立新政權。

可孫傳芳發動浙奉戰爭,策反郭鬆齡,使得他實力大損,直接由盛轉衰,再也不複先前的威勢。

而孫傳芳這個始作俑者,他是做夢都想報仇雪恨的。

當孫傳芳發來電報想要投靠他,說實話他是不想接納仇人的。

可理智告訴他,北伐軍這個大敵當前,他和孫傳芳無論有什麼恩怨都應該摒棄。

原本北伐軍的實力就如日中天,穩穩壓過全國其他軍閥勢力。

他要是再和孫傳芳鬥來鬥去,遲早被北伐軍各個擊破。

所以他哪怕對孫傳芳再有意見,也不得不放下個人恩怨,先聯手對付北伐軍再說。

“張宗昌南下之前,北伐軍拿下了福建、浙江,兵峰直指上海。”

“上海的工人武裝在地下黨的領導下,發動兩次武裝起義,都被孫傳芳派兵鎮壓。”

“1927年3月,在吸取前兩次的失敗教訓後,工人武裝決定進行第三次武裝起義。”

“與此同時,北伐軍分兵多路進攻南京。”

“孫傳芳這時候手頭上隻有八萬人馬,應付北伐軍尚且不足,因此鎮壓工人起義的任務就交給了直魯聯軍。”

“然而,直魯聯軍的戰鬥力實在低的莫名其妙。”

“竟然被工人武裝打敗,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也因此取得成功。”

“事後,張作霖聽說張宗昌連臨時武裝的工人都打不過,十分惱怒,表示要追究責任。”

“張宗昌為了甩鍋,就把他的把兄弟直魯聯軍第八軍軍長兼海軍司令畢庶澄給斃了。”

“說此次大敗是因為畢庶澄與國民黨有暗中聯係,把責任全推到了畢庶澄頭上。”

“而隨著上海、南京等地接連光複,至此長江以南地區全部被北伐軍攻占,北伐戰爭取得輝煌勝利。”

北洋時代的老百姓越來越期待著北伐軍統一全國,徹底結束軍閥林立的混亂局麵。

他們老百姓非常清楚,局勢發展到這裡,已經再沒有其他軍閥勢力能夠阻止北伐軍前進的腳步。

孫傳芳的勢力強大,可依舊被北伐軍打得丟盔卸甲。

元氣大傷之後,孫傳芳再想對北伐軍造成威脅恐怕不可能了。

即便孫傳芳投靠了張作霖,也根本無濟於事,阻擋不了北伐軍的威勢。

況且張作霖的實力也遠不是北伐軍的對手,從副司令張宗昌的無能就可見一二。

上海的工人起義都是臨時武裝的,戰鬥力和正規軍隊肯定不能比。

可即便這樣,張宗昌率領的直魯聯軍也打不贏,可想而知奉係軍閥的實力已經下降到何種地步。

全國勢力強大的軍閥就是孫傳芳和張作霖了,現在這兩人肉眼可見的不是北伐軍的對手,自然也就意味著北伐軍橫掃全國指日可待了。

現如今北伐軍已經攻占了長江以南的全部地區,他們老百姓所期盼的安定日子也即將到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