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全本免費閱讀
第320章 至聖先師
下午的兩部電影結束之後,沒過多久,晚上的直播時間如期而至。
各朝各代的老百姓早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就等待著蘇晨的開始。
“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播蘇晨,歡迎大家觀看直播。”
蘇晨精神飽滿的開通直播,各朝古人的問候語瞬間鋪滿整個直播間。
過了片刻,見差不多了,蘇晨熱情洋溢的開始了今晚的直播帶貨。
“主播知道大家等著急了,也就不耽誤大家時間了,直接開始今晚的第一個環節。”
“在回答孔聖人關於儒家後來的發展問題,主播先給大家簡單講述一下孔聖人的生平事跡。”
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中國數千年,蘇晨有必要重點介紹孔子的光輝事跡。
孔子作為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在世時就被譽為天縱之聖。
漢武帝施行獨尊儒術政策後,後世統治者就把孔子抬到了一個極高的地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年,春秋時期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於魯國曲阜。”
“孔子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孔子是宋國第二代君主微仲的第十四孫。”
“孔子父親原為宋國貴族,祖上為避戰火從宋國逃亡魯國。”
“孔子父親的正妻生九女,妾生一男名叫孟皮,但天生跛足。”
“孔子父親便向顏氏女徵再求婚,後二人結合,生下孔子。”
“孔子母親顏徵在生孔子前於尼丘山祈禱,而生下後。”
“孔子頭頂凹陷,故母親將孔子取名為丘。”
“孔子幼年時便喜歡禮製,常陳禮器以演練禮儀。”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顏徵並沒有告訴孔子父親的墓地。”
“公元前535年,魯昭公七年,孔子母親去世。”
“孔子出於謹慎,並沒有急於將母親下葬。”
“同鄉人挽父的母親告訴孔子父親的陵墓所在,孔子遂將母親與父親合葬。”
“同年,魯國權貴季氏宴請士人,孔子前去參加。”
“結果季氏家臣認為孔子沒有資格參加,將孔子斥退。”
“孔子成年後逐步在魯國的政壇嶄露頭角,母親去世兩年後,孔子娶宋人亓官氏為妻。”
“長大後的孔子先在季氏的倉庫裡做官吏,統計倉庫中的糧食,記賬準確無誤。”
“又曾做管理牲畜的小吏,在他的管理下,牲畜高產。”
“由於工作高效,孔子出任司空。”
“年輕的孔子甚至還受到了其他國家君主的賞識,齊景公和晏子到訪魯國,孔子與他們見麵。”
“齊景公和孔子談論秦穆公能夠稱霸的原因,孔子指出秦穆公任用賢才、誌向高遠。”
“但是其水平僅能當做王而不足以稱霸,孔子的回答令齊景公十分高興。”
“孔子對於周禮十分向往,魯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前往東周,並問禮於老子。”
“自從周返回魯國後,求教於孔子的弟子開始多了起來。”
“魯昭公二十五年,魯昭公與季氏發生衝突,兵敗逃亡齊國,孔子也一同前往齊國。”
“在齊國孔子聽到了韶樂,並用心學習,為此三月不知肉味。”
“齊國君主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向齊景公闡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思想和節儉理財的政治理念。”
“齊景公很欣賞孔子,想要賜給他土地。”
“但晏子認為不能委政於孔子,他認為孔子以禮教改造民俗的理念不適合百姓。”
“齊國大夫此後想要加害孔子,孔子向齊景公求救。”
“齊景公說自己老了,並沒有保護孔子的意思,孔子遂離開齊國返回魯國。”
蘇晨當著各朝古人的麵講述孔子的事跡,得到了孔子弟子們的高度讚揚。
在他們這些弟子眼中,老師孔子就是聖人,甚至強於古代的賢君堯舜。
不過儘管他們極度推崇老師孔子,但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卻對孔子褒貶不一。
晏子:孔子的繁文縟節,禮儀製度,百姓窮儘一生都學不完,用這個來移風易俗不切實際,而且有諸多禮節耗費財物,削弱國家財力。
他對孔子並不感冒,在他看來,孔子恢複禮教以教化人民的政治主張並不適合當前的實際情況。
墨子:孔子的人品不行,他和弟子懷疑舜和周公,是心術不正的體現。
孔子鼓動田常作亂,而在危難時猶如饑不擇食一般胡亂選擇君主,他是非常看不上的。
況且在他看來,孔子為代表的儒生表麵上講求仁義,但是實際上鼓勵叛亂危害天下。
韓非子:孔子固然聖賢,但也並非沒有過錯的地方。
他是認可孔子是賢明的人才,完全可以和管仲、伍子胥相提並論。
但他同時認為,孔子一些言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屬於亡國之言。
荀子:孔子是集大成的聖人,是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
他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給予孔子高度的
評價。
他對孔子的推崇,完全是發自內心的。
孔子是當時的大儒,即便住在破舊的房子裡,王公大臣也無法與之爭名。
老子:孔子是我遇到的最有智慧的賢人。
他雖然是周王朝的柱下史,不是什麼大官,但他的學問與知識卻廣受人們的稱讚。
也正因如此,孔子專門前來拜訪他。
這次拜訪,他和孔子進行了一番對話,並在分離的時候給孔子一些臨彆贈言。
他聽說富貴的人會送錢財給彆人,而知仁義的人隻送給彆人有益的贈言。
他不是富貴的人,人們都說他是一個仁義之人,所以他從仁義之人的角度送了孔子贈言。
第一,不要以為自己聰明,就喜歡議論彆人。
第二,不要以為自己知識廣博,又善於辯論,就揭發彆人的短處。
第三,作為父親的兒子,不要隻顧著自己的想法,作為國君的大臣,也不要隻顧著自己的想法。
能做到這三條,就不會危害彆人,也不會使自己受害。
除此之外,他還對孔子說了道家關於人生與社會的見解,讓孔子受益匪淺。
劉徹:在經曆了早期的黃老之術思想統治後,朕采用董仲舒獨尊儒術的主張,將孔子的地位拔高。
為了加強思想統治,董仲舒將孔子塑造為先知,將其形象神聖化。
甚至董仲舒將孔子作《春秋》的動機解釋為受命於天,傳達天意,進而將孔子定義為有聖人之實而無帝王之名的素王。
對於董仲舒的這些做法,他是非常讚成的。
孔子的社會影響力極大,用來治國理政再好不過。
秦朝雖然推行以吏為師,以嚴刑峻法治國的理念,但孔子在社會中的地位依舊很高。
當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就說過諸生皆誦法孔子,害怕秦始皇用嚴刑峻法懲罰儒生會導致天下不安。
由此可見,孔子當時的社會影響力非同凡響。
“春秋時期權臣掌權,孔子對於這種禮崩樂壞的情況十分憤怒。”
“魯定公六年,魯國權臣季桓子家臣陽虎執政。”
“孔子怒斥為陪臣掌控國家,因而退出魯國政壇。”
“孔子歸家後,編訂詩書禮樂,追隨他的弟子越來越多。”
“權臣執政又常常導致權力不穩定,而發生內亂。”
“魯定公八年,陽虎出逃齊國,季桓子的另一位家臣公山不狃趁機背叛自己的主公季氏。”
“他征召孔子,想要讓孔子為己所用。”
“孔子想要去公山不狃那裡任職,但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高興,孔子最終未能成行。”
“孔子在魯定公十年終於獲得了被重用的機會,被魯定公任用為中都宰,四方都來效法孔子的行政作為。”
“這年春天,齊國與魯國會於夾穀。”
“齊景公想要以武力威脅魯定公,被孔子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