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道家宗師莊子(1 / 2)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全本免費閱讀

第322章 道家宗師莊子

說起老子,素有老莊之說,而另一個就是莊子。

莊子所處的年代為戰國,當時一方麵社會動蕩,另一方麵百家爭鳴。

儒家學子遊說各國,墨家門徒遍及天下,齊國稷下之學興盛,各個學派的思想相互碰撞與融合。

正是在這樣一個思想自由解放的年代,莊子受到激勵,開始對動蕩的社會進行思考。

莊子本人並不認同儒家學派恢複周禮,提倡仁義孝悌的主張。

而對於當時的顯學墨家思想,莊子也對其進行批判。

老子的學說給莊子提供了理論依據,無為之道的思想被莊子直接繼承。

楚文化對莊子本人也有著影響,莊子追求精神超越的境界與楚風密切相關。

正是在這種基礎上,莊子以道家思想為基礎,吸收百家思想又加以駁斥,留下《莊子》一書傳世。

莊子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與眾不同的哲學家,古今中外獨此一人。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變成了文學,變成了藝術,變成了寓言故事。

莊子的那些論述哲學問題的文字都是比喻恰當的,讀起來感到的是津津有味,這就做到了深奧哲理的文學化與趣味化。

“他麵對內卷,瀟灑逍遙。”

“他夢中化蝶,影響後世。”

“他窮極一生,看透生死,隻為追尋精神的真正自由。”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他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喜歡用寓言來論述自己的思想,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變成了文學。”

“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莊子》一書。”

“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

“他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但莊子的思想和老子卻有不同,老子的哲學是服務於政治和社會治理的。”

“雖然老子提倡無為,而無為卻是針對統治者的,希望統治者減少對國家運行的乾預,老子追求的其實是無為而無不為的目的。”

“而莊子則與老子完全不同,莊子並不關心政治,而關心個人,他對人世間的是非榮辱、功名利祿等持藐視態度。”

“莊子追求無己、無功、無名的人生境界,超脫社會與人的一切,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物物而不物於物的逍遙境界。”

“簡單的說,就是不被外物所影響,順其自然尊崇自己的內心。”

“諸子百家中,唯獨莊子是最特彆的。”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老子無為,墨家兼愛,其實都是說教訓導。”

“隻有莊子的哲學,不談做人、不談社會、不談理想,隻告訴你如何使人生實現真正的快樂自由。”

“現如今,在物質如此豐盈的時代,我們卻越來越空虛、寂寞、焦慮、壓抑。”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給了我們答案。”

“莊子曾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你坐在船上準備渡河。”

“突然發現有條船朝你碰撞過來,這時你大聲呼喊,讓船後退。”

“呼喊一次沒有回應,呼喊第二次也沒有回應,於是喊第三次依舊沒人回應,最後你的船被撞到了。”

“遇到這種情況,即使脾氣再好的人可能也會生氣,甚至想暴打對方一頓。”

“但是當你發現撞你的那條船上一個人都沒有,是一條空船的時候,你自然就不會生氣了。”

“因為沒有了對象,所以導致我們是否生氣的原因其實是船上有沒有人,而不是船撞到伱。”

“在莊子看來,隻要空掉自己的船,不被外物所負累。”

“我們就都能夠遠離煩惱,自然就會免於痛苦和傷害,這也是莊子經典的空船理論。”

嬴政:莊子的空船理論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把彆人看成一個空船。

其實你會發現,生氣與不生氣,取決撞來的船上有沒有人。

有時候,你生氣僅僅是因為對方竟然這樣,而非僅僅是那個人對你造成的傷害。

可這世界上偏有各種各樣的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如果碰到一個奇葩,就要生一頓氣,那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了。

就如莊子所說,一個人看不慣的東西、人和事越多,這個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你被他人絆了一跤,就要想,他一定是無意的。

人如果太看重自己,無視彆人,就很容易與彆人發生爭執。

而當世人明白了空船心態,遇到事情就不會總是責備彆人。

這樣既會減少糾紛,也能讓自己少生閒氣,有利身心。

人的一生,擁有一個好的心態至關重要,這直接體現在一個人麵對挫折困難挑戰時的狀態。

你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這個世界,世界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反饋給你。

針對彆人的行為動怒,就跟向一塊橫在前進路上的石頭大發脾氣同等的愚蠢。

人在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糟糕的狀態影響了心態,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態才導致了糟糕的狀態。

莊子告誡世人,應該凡事忘掉私欲、忘掉偏見。

如果遇到每一件事,都能有一個空船心態,就不會傷害彆人,也不會被人所傷。

“莊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無所待的逍遙境界。”

“因為在這個境界中,會使我們丟掉空虛焦慮的情緒,實現了絕對的精神快樂自由。”

“莊子的哲學思想,核心其實可以概括為兩個,齊物論和逍遙遊。”

“前者是如何達到的方法,後者是最終所要達到的境界。”

“莊子認為,人是可以達到逍遙之境的。”

“也許身體無法達到,但精神可以。”

“世界可以桎梏身體,卻無法限製人的靈魂。”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認識世界的方式。”

“莊子告訴我們,通過心齋、坐忘的修煉方式,就可以讓人達到逍遙之境,實現精神的絕對自由,而這個理論方法叫做齊物論。”

“齊物論反映在人生智慧上,就是要我們超脫世俗觀念的束縛。”

“忘掉物我之彆,忘掉是非之辯,達到無差彆的自由之境。”

“齊物的意思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彆,也沒有是非美醜、善惡貴賤之分。”

“按照莊子的看法,要想實現精神的絕對自由,就需要有齊物的四種認知,分彆是齊彼此、齊是非、齊物我、齊生死。”

“這裡的齊,可以理解為辯證統一的看待彼此、是非、物我、生死的意思。”

“齊彼此是什麼?莊子認為,凡物都存在對立麵。”

“如果從彼麵看不到的話,從此麵看則能看清楚。”

“所以說,彼出於此,此出於彼。”

“進一步說,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意思就是事物都是有兩麵性,沒有彼此之分。”

“我們不能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從單一的角度去認識整個事物。”

“齊是非是什麼?莊子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錯。”

“因為對錯是非,都是建立在人的主觀判斷的基礎上的。”

“莊子說,我和你辯論,你勝了,我果真就錯了嗎?”

“我勝了你,你果真就錯了嗎?”

“究竟誰對誰錯,在你我兩人之間是無法斷定的。”

“請來第三者,也無法斷定是非。”

“因為第三者如果持有與你我相同的意見,他就沒有資格斷定。”

“如果持有與你我不同的意見,也沒有資格斷定。”

“莊子大概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繞,又舉例子說。”

“人睡在潮濕的地上會得風濕病,但泥鰍就不會。”

“人爬到樹上就會膽戰心驚,而猿猴在樹上則行走自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