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詩聖杜甫(1 / 2)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全本免費閱讀

第335章 詩聖杜甫

杜甫的一生,經曆了大唐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

曆史上從沒有一個人像杜甫這樣,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卻心憂天下情係百姓。

曆史上也從沒有一個詩人像杜甫這樣,一輩子受人冷落死後卻光焰萬丈。

他是唐詩史上的一座豐碑,被後人稱為詩聖,與李白一同站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層。

他把生命給了自己深愛的國家,他用一支筆為天下蒼生呐喊。

儘管他不是那個平定戰亂的人,但是卻為那個亂世增添了無上的光彩。

人們都說,杜甫的生命底色是悲苦的。

雖然他受儘了生活的苦難,卻仍舊忠君愛民,心憂天下,有著赤子之心。

一代詩聖,一生顛沛流離,讓無數後來之人為杜甫的窮困人生而感傷不已。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杜甫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書香家庭,他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的著名詩人。”

“杜審言是文章四友之一,後來因為張易之事件被卷入其中,受到了牽連。”

“他的詩詞多為樸素自然的詩風,為不受格律影響的近代詩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杜甫也深受祖父的影響,從小飽讀詩書,繼承家風。”

“杜甫也是名將杜預之後,杜預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軍事家。”

“曾經是司馬昭的幕僚,軍事才能突出,足智多謀。”

“無論是文韜武略都非常出眾,杜牧和杜甫都是京兆尹杜預之後。”

“杜甫家庭環境非常優越,家風也很好,多和名門望族打交道。”

“母親崔氏在當時也是名門望族之女,不過杜甫年幼喪母,大多是受父親和祖父的教誨。”

“杜甫小時候非常聰明,也很好學,七歲就能寫詩。”

“杜甫從小就接受很多文人墨客的熏陶,這對他以後的詩歌發展很有幫助。”

“五六歲的時候,當時聽聞公孫大娘的劍舞天下一絕,無人能及。”

“於是杜甫拉著家中仆從,出去看劍舞。”

“杜甫在55歲的時候,曆經貶謫,經曆多次官場不得誌,突然想起年少的時候看公孫大娘劍舞。”

“那個時候還是大唐開元年間,處處都是繁華景象。”

“他寫了這麼一首詩,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杜甫想起那時候的景象,和現在比起來,今非昔比。”

“他不禁憂愁,當時的盛況已經不在,徒留憂傷的旅行者。”

“他也曾在歧王府邸看歌舞表演,其中有個著名的歌唱家,叫李龜年。”

“後來杜甫也在《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中追憶和李龜年的回憶,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都表達了追憶之情。”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是這首詩的頸聯和頷聯,表達的是對國事凋零衰敗,百姓顛沛流離的感慨。”

“李龜年和杜甫曾經是摯友,李龜年的經曆也類似於自己。”

“李龜年不被賞識而流落天涯,而自己也是不受重用,四海為家。”

“當時的繁華景象和如今比起來,不禁感歎世事無常。”

“當時他的詩已經聞名天下,眾多詩人都渴望與他交往。”

蘇軾:杜甫一生的悲劇,在少年時就看得出來。

杜甫的一生,是被很多文人墨客視為偉大的一生,也可被稱為一個腐儒的悲慘一世。

杜甫生在一個舊的官僚家庭,父母都是名門望族。

可惜,會投胎的杜甫卻沒能敵得過命運的捉弄。

在杜甫兩歲那年,母親崔氏就因病辭世了。

父親迅速新娶,並有了孩子。

有了後娘,也就有了後爹。

後娘進門後,杜甫的日子就變得苦起來了。

小小的杜甫很敏感,開始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是多餘的。

心思細膩的姑姑見了心疼極了,甚至不確定如果繼續讓杜甫和後娘一起生活,能否順利長大。

思來想去後,姑姑將喪母的杜甫接到洛陽家裡撫養。

姑姑憐惜杜甫幼年喪母,又體弱多病,總對他格外照顧,對杜甫比對親生兒子還好。

杜甫曾在給姑姑的墓誌銘裡,講述過姑姑對自己的好。

杜甫在姑姑家時曾與姑姑的兒子同得了一種病,按照道人的說法,把孩子放在廳堂旁邊的東南角位置,對孩子的病有好處。

姑姑為了保全杜甫,竟將杜甫和兒子換了位置。

結果,杜甫活下來了,表弟卻病死了。

杜甫一生最感念的人便是姑姑,不僅在姑姑死後親自撰寫墓誌銘,還堅持為姑姑守孝三年。

姑姑的疼愛,對杜甫而言是好事,卻也是一輩子的歉疚。

長大後,杜甫一直覺得自己的命是姑姑拿兒子的命所換。

因此,每念及姑姑,杜甫心裡都滿是內疚。

姑姑在一定程度上補全了杜甫那缺失的母愛,可住在姑姑家,畢竟是寄人籬下,期間的苦楚絕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在這樣的環境下,杜甫的

性格越發敏感。

敏感是文人的特性,卻也極容易導致抑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