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武聖關羽(1 / 2)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全本免費閱讀

第337章 武聖關羽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有一個被儒釋道三教都封神的人,這個人就是三國第一武將關羽關二爺。

從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將,再到封神拜聖成為千古帝君,關羽造就了中華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觀。

行走中華大地,乃至於在海外他鄉。

隨處可見關帝廟,可見關公信仰在民間非常廣泛。

關羽不僅是一位曆史人物,更是一個文化符號。

在中華文化中,關羽被視為義薄雲天的代表人物,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人們,從而被廣泛傳頌。

“關羽,字雲長,出生在河東郡,早年因仗義殺人後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

“184年,關羽在涿郡遇上東漢朝廷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黃巾起義。”

“劉備和張飛正在當地聚眾起兵,關羽在這裡結識了兩人。”

“三人誌同道合,一見傾心,親如兄弟。”

“後世傳說,劉、關、張三人曾在桃園結義。”

“《三國演義》中結拜的誓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這雖是小說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頻繁的時代中下層百姓的心態,所以影響巨大。”

“後世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結義的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

“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軍的行列,關羽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劉備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關羽、張飛擔當他的護衛,是他得力的左右手。”

“劉、關、張帶著剛剛組織起來的兵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鄒靖。”

“黃巾軍打到涿郡,他們配合官兵出動抵抗,首戰告捷,立了大功。”

“接著,他們離開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圍攻黃巾首領張角的中郎將盧植。”

“因盧植遭誣陷被押回京師,他們便決定返回涿郡。”

“歸途中,遇到黃巾軍將軍張角正在追擊董卓。”

“關羽和張飛帶領一支人馬,突如其來地向黃巾軍橫殺過去,救了董卓。”

“195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為傀儡。”

“196年,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劉備一起投奔曹操。”

“後於曹操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

“但劉備此時認為當時的曹操是要匡扶漢室的,覺得殺了可惜,於是不從。”

“199年,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製。”

“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

“曹操謀士程昱、郭嘉等認為,不該放走心懷叵測的劉備。”

“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

“劉備殺死徐州刺史,周圍郡縣紛紛歸附劉備。”

“劉備部隊很快發展至數萬人,又派使者與袁紹聯盟,形成對曹操的嚴重威脅。”

“200年,曹操派軍攻打劉備,劉備妻子被俘。”

“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了關羽。”

“關羽戰敗被生擒,被帶到許都,曹操待以厚禮。”

“後來,袁紹派大將顏良攻打東郡太守。”

“荀攸提出了聲東擊西的作戰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議,親自率軍救援。”

“顏良倉促應戰,曹操命關羽為前鋒擊之。”

“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刺死顏良於萬軍之中。”

“又拔出佩刀斬得顏良的首級,然後返還。”

“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在關羽尚未斬殺顏良之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的為人。”

“為了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以私人感情來詢問關羽。”

“關羽歎息他知道曹操對自己的厚愛,但他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

“他終不會留下,在為曹操立下功勞後便會離去。”

“張遼擔心自己若是如實彙報,可能會導致曹操殺關羽。”

“於是,張遼歎息良久,終於意識到曹操是君父,自己是臣子,不能因為自己和關羽的兄弟情誼就放棄職責。”

“最終,張遼向曹操如實彙報了關羽的心意。”

“曹操因此稱讚關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曹操又讓張遼揣度一下關羽何時離開,張遼深知關羽是知恩圖報之人,於是為關羽擔保。”

“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

“但後來,關羽為曹軍斬殺了顏良。”

“於是,關羽儘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

“曹操身邊人想要追殺關羽,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

“關羽的這一段故事,民間稱之為千裡走單騎。”

“從關羽被擒到立功報曹,重新投奔劉備,這段經曆始終口耳相傳。”

“到《三國演義》,則形成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故事單元。”

“曹操厚待關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

“曹操贈袍,關羽穿於衣底,上用劉備所賜舊袍罩之,不敢以新忘舊。”

“曹操贈赤兔馬,關羽拜謝,以為乘此馬,可一日而見劉備。”

“關公斬顏良,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很少有人不知道這段故事。”

梁啟超:關羽的封神之路,在於他身上忠勇仁義的品質。

南北朝的時候,陳文帝宣揚湖北的玉泉山有關羽顯聖,後來的民間對關羽多有祭祀。

在隋朝的時候,天台宗第一次將關羽神化,封為護教伽藍神,

北宋到南宋時期,關羽的身份有了官方的認可。

從侯到公再到王,一路加官進爵。

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時代,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國土淪喪。

皇帝需要忠心勇武的人,關羽正好符合這樣的身份。

曆史上能憑借弱勢武力威震華夏的人並不多,更何況關二爺還是忠心的代表人物,被神化是曆史的必然。

明朝萬曆皇帝將關羽封為關聖帝君,從此開始,關二爺開始和孔聖人並駕齊驅。

崇禎皇帝封關羽為天尊,這個時候的關羽,是明朝皇帝需要的人。

從萬曆末年開始,盜賊四起,東北滿人崛起。

皇帝需要一個能拯救江山的人,關羽又一次成為忠勇的化身。

而關羽的身上,有儒教的理學綱常思想,有道教羽化成仙的那種境界,被道教尊為護法之神,被儒家稱為武聖人。

關羽在一次次的被需要著,身份也就一步步的提高。

清朝皇帝入主中原後,也希望大家忠心於政權,關羽是最適合的代表。

有民間基礎,有曆史淵源,關羽就被再次提升為關聖大帝。

古時候的人們做生意,經常需要走鏢押運貨物,需要大忠大勇的人維護押運財務。

既能打,也不能是內外勾結的人,於是關羽被很多做生意的人祭拜。

關羽的家鄉,那裡是產鹽的地方。

很多靠鹽致富的人,祭拜關羽,引領著晉商也一起祭拜。

久而久之,民間自發的行動,就成就了關羽的財神之路。

從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將,關羽的成神之路,確實是關羽本身就是忠勇仁義的人。

不光後世如此評說,就連關羽的對手都佩服這樣的人,後世的人又怎麼能不佩服。

關羽是真正的英雄,是忠義的化身。

他一切的榮譽,是曆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曆史的需要。

他自己的行為,成就了他的封神之路。

“200年,官渡之戰爆發。”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曹操奇襲袁軍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01年秋,曹操統軍進攻劉備,關羽隨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

“至此,劉備脫離袁紹,獲得發展自己勢力的機遇。”

“從201到208年,劉備在這八年中致力於禮聘人才,擴大軍事力量。”

“特彆是在207年,他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

“關羽和張飛看到劉備和諸葛亮關係日益密切,心中不悅。”

“劉備察覺以後,就嚴厲批評關羽和張飛。”

“他有諸葛亮,就猶如魚兒有了水,關羽和張飛就再也不表示反對了。”

“20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備。”

“劉備軍撤退到當陽長阪坡時,被兼程追來的曹操騎兵打得大敗,去江陵的道路被曹軍截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