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草聖張旭(2 / 2)

“他出生於一個衣食無憂的官宦世家,從小隨其堂舅勤習書法。”

“張旭的一生除了書法和飲酒,幾乎對什麼事都不大上心。”

“與之稍晚的翰愈,曾經對張旭一生的好惡和藝術活動有相關記載。”

“張旭除了熱愛書法長於草書外,其它的技能沒有興趣也不願去從事。”

“張旭每次醉酒之後,大呼狂叫,下筆如神。”

“他一生專注於書法,觀舞劍、聽音樂,都能從中悟出筆法的奧妙。”

“他把全部的精神傾注於草書之中,凡是人所具備的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

“隻要被外物所觸發,都能用草書的形式表現和發泄。”

“他看到外界事物,日月星辰、鳥獸蟲魚,一係列天地之間的變化可喜可驚的事物,一律可以寄托到書法之中。”

“所以張旭的草書,變化不測猶如鬼神出沒,不可捉摸。”

“他就以草書終其一生,而垂名後世。”

“翰愈以張旭的例子說明,人的內心充滿各種複雜的情感。”

“而人能感受到的客觀外界事物則萬萬千千,怪怪奇奇,瞬息萬變。”

“外部世界的風雲變幻,與人複雜的內心世界交相呼應。”

“外動於物而內感於心,使人忽驚忽喜,不能自已。”

“於是用草書的形式吐露與發泄,在草書中體現了對廣大外部世界的無限包容。”

“這才是使得張旭的書法,達到變化猶如鬼神出沒的境界的最重要條件。”

“張旭從小跟隨其習書的堂舅陸彥遠,其本人雖在後世書名不顯,但陸彥遠的書法之源可是正宗的嫡傳王羲之之法。”

“陸彥遠的父親陸柬之是唐朝著名書法家、唐朝大書法家虞世南的親外甥。”

“唐太宗在世時,就曾極力稱讚過陸柬之善書法。”

“陸柬之學習書法一開始就是跟從舅舅虞世南的,而虞世南則是師從王羲之的嫡係後人智永和尚。”

“由此,便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這一係書法的根源,從魏晉到隋唐的書法發展的師承脈絡,從王羲之父子到智永和尚到虞世南又到陸柬之再到張旭。”

“作為聞名一時的大書法家,陸柬之在當世就有人把他和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一起並稱書法初唐四大家。”

“陸柬之受虞世南的影響很大,不過兩人所擅長的書體並不相同,陸柬之的名氣也不如虞世南大。”

“除虞世南外,陸柬之又學歐陽詢,晚年臨摹王羲之的作品,深通其神。”

“從書法這一傳承的流派脈絡可知,張旭的書法之源與用筆之法是完完全全王羲之父子的正宗嫡傳。”

張旭:我前所未有的狂草之所以能煉成,得益於公孫大娘。

那年春天,開元盛世,大唐的繁榮已經到了鼎盛。

詩歌有李白和孟浩然這樣的大家,作畫有吳道子這樣的俊傑,專攻行書的書法大家虞世南已經去世。

春天不愧是萬物複蘇的時節,路邊的草地旁桃花繁茂。

那時的他喝醉了,袒胸露乳,懷裡抱著一個壇子,壇子裡裝的是上好的桂花酒。

河岸上異常熱鬨,一群人圍繞著一個女子。

隻見那女子手持寶劍,矯健的身姿隨劍起舞,畫麵感極強。

這位女子叫公孫大娘,是舞劍高手。

他擠進人群,癡迷的看著公孫大娘舞劍的手法,各種舞姿變幻莫測,動作銜接如天馬行空。

他如癡如醉的看著,驟然發現舞劍和書法竟是如此相似。

他忽然仰脖把壇子裡的桂花酒一飲而儘,狂奔回客棧,鞋子都奔掉了,也全然不顧。

他來到客棧要了筆,在客棧的牆壁上揮墨寫字。

字跡如野馬脫韁,如蛟龍入海。

他搖頭晃腦,口中不斷狂吼,全然不顧周圍逐漸聚攏了很多看客。

他忽然癲狂,披散掉自己的頭發。

一頭紮進墨缸裡,提起頭發在牆上繼續揮斥方遒。

他以身體為筆杆,以頭發為狼毫,扭動身體,揮毫潑墨。

他還記得在場所有人都和他一樣瘋狂了,大家鼓掌,喝彩。

他大聲喊到有沒有酒,身邊的隨從連忙遞上酒壇,他又是一飲而儘。

他的書法就像剛剛公孫大娘的劍舞一樣,時而婉約靈動,時而風沙驟起,時而鋒芒近刺,時而波濤洶湧,周圍的人都看呆了。

他最後收筆,又怒吼奔出門去。

第二日,他聽人講述昨日的情景,甚為自

豪。

對於自己的怪異行為,他從來就不曾放在心上,從來就不在乎彆人怎麼看。

因為他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對於他來說,書法就是一切。

他活著隻關注怎樣才能自由地釋放出書法的激情,而自由才是一切創造力的起點。

“張旭除了能取法古人先賢外,更重要的是他如曆史上一些偉大的書法家一樣善於觀察自然現象。”

“從大自然中悟道學習,取法自然,從而使自己的書法產生了質的飛躍。”

“把草書從張芝時代的抒情兼實用變為純粹抒情的藝術,使草書不再重內容而更重形式的美感。”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書法藝術理念,與前朝曆代完全不一樣。”

“形式就是內容,形式重於內容,美感是草書的核心與靈魂,是否可識可讀都不再重要。”

“這種變化是深刻的,它與此後的藝術主張是一脈相承的。”

“藝術的使命就是帶來美,以及藝術是為開啟人類心靈情感而存在。”

“在張旭弱冠成年之後,其藝術已經日臻化境,名聲為大唐朝野所知。”

“當時的文化知識界讀書人,無不以現場目睹張旭狂草而書為榮。”

“在唐朝的許多大詩人中有不少本身也是精於書法的詩人,如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賀知章,謫仙人李白。”

“他們自身就是書法家,尤善草書,隻是書名被詩名所掩蓋。”

<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