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草聖張旭(1 / 2)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全本免費閱讀

第348章 草聖張旭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繁華。

錦繡燦爛,人傑輩出,群星閃耀。

那是一個空前的時代,甚至在很多方麵也是絕後的時代。

大唐,給予人思想上的寬容是曆代少有的,自由的空氣也孕育了文化上非凡的創造力。

這樣的創造力像血液流淌在大唐帝國的每一寸土地上,不隻在氣象萬千的長安城。

任何一座大唐的城市,任何一處大唐的鄉村,都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繁華。

就是在這樣的盛世大唐背景下,誕生了一位傳奇人物張旭。

草聖張旭的書法成就,在書法曆史上和書聖王羲之齊名。

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被稱為大唐三絕。

“唐朝是個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到了大唐皇帝李隆基在位執政的時期,藝術更是空前繁榮。”

“李隆基執政的前二十年,勵精圖冶。”

“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可謂百業興旺,人才鼎盛。”

“像李白、杜甫、張若虛、張旭、吳道子、顏真卿、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高適、王之渙、王維、張九齡等,一大批日後在文學、詩歌、藝術上千古流芳的人物都集中活躍在這個時期。”

“在這些人中,張旭無疑是他們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唐玄宗時,張旭的草書、吳道子的繪畫、裴旻的劍舞被並稱三絕。”

“到了唐玄宗後的五十多年,唐文宗李昂更是以詔書禦封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唐朝三絕,這個地位不可謂不高。”

“但是不管是前三絕,還是禦封唐三絕,這裡麵都有大名鼎鼎的草聖張旭。”

“張旭,字伯高,公元685年出生於江蘇蘇州吳縣一個官宦之家。”

“成年後因被舉薦入仕,24歲那年在洛陽擔任過長史,因此在書法史上後人多稱之為張長史。”

“唐朝時,因書法被實際上的開國之君唐太宗李世民提升為國之藝術,設立了專門的書法博士部門及官銜,故書法在唐代得到空前繁榮。”

“唐太宗李世民自己本人無限推崇王義之書法,朝夕禦覽臨摹。”

“因此在書法上亦是登堂入室,是個很不錯的帝王書法家。”

“王義之的書聖封號也是在他的禦封之下,最終得以千年確立。”

“當然,此後一千多年的曆史也無可辯駁地證明了,王羲之書聖的名號當之無愧。”

“張旭之前的草書代表人物,是東漢未年的張芝。”

“如果說草書是由張芝最終確立完備,使草書成為了書法藝術奠堂的一朵奇葩異花。”

“那麼真正把草書發展成為完成脫離了實用,向純藝術方向挺進,讓形式重於內容的,張旭則是曆史第一人。”

“在張旭以前,草書無論怎麼寫怎麼狂草,對於讀書之人基本上可識可認。”

“但到了張旭這兒,可識可認也被他拋棄了,狂草書法完全成了抒情的舞蹈。”

“美感成為了草書最核心的主題,至於認不認識也退居很次要的位置。”

“他的這一貢獻在書法藝術史,甚至整個中華文明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開創性的貢獻。”

“比如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對於沒有深厚草書基礎的人來說,簡直是天書。”

“因為書法作品中的漢字,已經完全被點線所代替。”

“連綿不絕的線條,一筆數字的勾連,點線如藤蔓似的纏繞,已經分不清誰是誰字。”

“但是,這種線條和看似無序的點畫,分明又給人以無限美感和憾人心魄的藝術享受。”

杜甫:相比於張旭對李白推崇備至,李白對張旭的弟子懷素和尚更加推崇。

草聖張旭是個狂人,狂到目中無人。

詩仙李白也是狂人,也狂到目中無人。

李白是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而張旭則是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張旭比李白年長,由於李白出名較早。

兩人從出名的那一刻起,就互相知曉對方。

兩位狂人相遇時,彼此都已經名冠大唐。

那年安史之亂,大唐盛世已經風雨飄搖。

江蘇一小城的一個酒肆裡,兩位顛沛流離的狂人相遇了,兩人舉杯對飲。

店小二沒看錯,白衣的劍客和灰衣的老者一直喝個沒停,應該是第八壇了。

他們先談酒,再談詩。

忽而觥籌交錯,忽而仰天大笑,普通人無法理解兩個狂人的世界。

最後張旭說他一生三個愛好,作詩、喝酒、寫字。

除了寫字,前兩者李白都是第一。

因此張旭此生佩服的人不多,李白算一個。

李白後來作詩稱讚張旭心藏風雲,是個大人物。

那天他倆從日上三竿,一直喝到月明星稀。

李白仰天大笑而出門,張旭對天怒吼而狂奔。

張旭在多個場合提到過李白,對李白推崇備至。

而李白晚年,極力推從的卻是張旭的徒弟懷素,認為懷素比

張旭的草書要好。

在他看來,李白不善草書,屬於一般水平,對草書的理解有限。

而張旭本身就是寫詩之人,對詩歌的欣賞,和李白對草書的欣賞是不一樣的。

也正因如此,相比於對方,張旭更加佩服李白。

巍巍大唐,人才輩出。

狂人張旭站在藝術之巔,依然喝酒、作詩、寫草書。

“張旭之所以有這種天馬行空的藝術創作,主要得益於張旭出生的環境以及成長的經曆。”

“張旭出生時,正值大唐盛世,社會環境非常安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