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
“但卻幽默機智,演醜角極為成功。”
“天門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宴會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
“於是當即贈以詩書,並修書推薦陸羽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
“天寶十一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司馬,陸羽告彆鄒夫子下山。”
“崔國輔和陸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遊,品茶鑒水,談詩論文。”
“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
“安祿山在潼關大敗大唐將領哥舒翰,進逼長安,唐玄宗逃到四川。”
“陸羽流落至吳興,結識僧人皎然。”
“皎然是陸羽的知己,兩人寫了許多詩文記敘彼此的友情。”
“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巴山峽川。”
“出發前,司馬崔國輔以白驢及書函相贈。”
“一路之上,陸羽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馬品水。”
“一邊訪問當地百姓,一邊做好記錄,收獲滿滿。”
“陸羽二十五歲時,來到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鑽研茶事。”
“陸羽從棲霞山來到浙江吳興,隱居山間,結識高僧名士。”
“陸羽結交好友眾多,皆是名留青史的文人雅士。”
“陸羽閉門讀書,鑽研茶道,潛心著述,完成《茶經》初稿和自傳等論著的編撰工作。”
“陸羽除了是茶聖,還是一位文學家,可惜隻有《茶經》流傳後世。”
“公元770年,陸羽去探望生病的好友皇甫冉,皇甫冉高興之下寫詩贈予陸羽。”
“之後陸羽到越州拜謁鮑防,並到考察當地茶葉生產情況。”
吳道子:陸羽之後,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學。
陸羽在隱居山間期間,著手開始了《茶經》的編撰工作。
陸羽結合前人經驗及自身實踐,將茶的起源、功效、分類,以及采茶、製茶、飲茶的工具、方法等學問悉數記錄其中。
約七千字的茶葉專著《茶經》,堪稱自古以來第一部最完整全麵的茶葉專著。
在《茶經》當中,陸羽創造性地提出了煎茶法。
這改變了原本茶葉隻是小部分人愛好的局麵,讓更多人也得以品嘗到茶的美好。
《茶經》一經推出後,引起了整個社會很大的反響,迅速改變了許多人的日常習慣。
以至於一時間茶道大行,王侯將相、文人墨客無不飲茶。
相比於陸羽在茶道上麵的非凡造詣,其自身的經曆更加令人欽佩。
對於自己的淒慘命運和身體缺陷,陸羽並沒有感到自卑和憂憤。
而是刻苦鑽研茶道,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世人,這種精神尤其令人敬佩。
陸羽曆時二十六年完成了巨著《茶經》,為中華茶業做出了深遠而悠久的影響。
也正因為陸羽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貢獻,這才被世人讚譽為茶聖。
孟子曾經說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以這個標準來看,或許上天確實是為了降下大任,才會讓陸羽從小經曆各種各樣的磨難。
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命運對陸羽不公。
但陸羽卻能夠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並靠著自己持之以恒的熱愛和鑽研,讓世人永遠銘記著他的名字和成就。
陸羽一生淡泊名利,喜歡遊曆四方,熱愛大自然和生活。
陸羽之後,才有了茶文化,
茶來自草木,因人而獲得獨特價值。
確切地說,茶是因為陸羽擺脫自然束縛獲得解放,一舉成為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和精神縮影。
“之後陸羽跟隨好友盧幼平祭祀會稽山,盧幼平是大理寺少卿,是陸羽至交好友。”
“相傳大禹死後葬在會稽山,所以曆代帝王定時派人到會稽山祭祀大禹,祈求國運昌盛。”
“陸羽返回湖州,在顏真卿麾下當幕僚,參與編寫《韻海鏡源》。”
“《韻海鏡源》是一部宏偉巨著,陸羽參與編寫,可見他文學功底淵博。”
“五十四歲時,狂草大師懷素和尚與陸羽相識並相交,陸羽親自為懷素寫下了《僧懷素傳》。”
“陸羽受到荊南節度使裴胄的邀請,遠赴湖南出任裴胄幕僚。”
“裴胄與陸羽相識已久,已年過半百的陸羽千裡迢迢到湖南幫助裴胄,可見陸羽為人情深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