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當華佗準備吃的時候,沸兒要先試吃。
沸兒年紀小,要是吃了醒不過來,華佗還能抱下山去。
沸兒吃下第一個果子,嘴上沒有麻木的感覺。
華佗又遞了一個,吃完後沸兒還是搖頭。
一連吃了十多個後,沸兒突然倒在地上,華佗趕緊把兒子抱下山。
華佗一邊整理筆記,一邊等兒子醒來。
可等到半夜,沸兒還沒醒過來。
華佗急了,走到床前一探,沸兒聲息全無。
原來沸兒因為吃了過量的果子,被毒死了。
後來,華佗用這種果子搭配另外幾味草藥製成了麻藥。
為了紀念兒子,就把這種藥叫麻沸散。
“軍隊一個叫梅平的官吏生病後,被上級除名要求回家休養。”
“他家住在廣陵,走至離廣陵還有二百裡時。”
“他去到一位親戚家借宿,正好遇見華佗。”
“華佗聽聞梅平的症狀後,感歎要是早點碰到他就好了。”
“如今病勢已不可緩解,還不如早點趕回家,和家人再見一麵,五天後就會死亡。”
“梅平立即動身朝家趕,後來一切如華佗所說。”
“華佗在路上遇見一個咽喉阻塞的人,想吃東西又咽不下去,家人正打算帶他去就醫。”
“華佗聽見他的呻吟聲,停下來前去探視。”
“告知剛才經過的地方有個賣餅的店鋪,那裡有蒜泥調和的酸醋,買三升讓他喝下,病自然就好了。”
“病人喝下酸醋後,立即吐出一條長條形的寄生蟲。”
“他們把它懸掛在車架上,趕著車去拜謝華佗。”
“那時華佗還未回家,家中的孩子在門口玩耍。”
“孩子一看見來人車旁邊掛的東西,就知道來人碰到了華佗。”
“那位病人進屋後,看見華佗家裡的北牆上懸掛著幾十條這樣的長條形寄生蟲。”
“有一個郡太守生病了,華佗認為必須讓此人大發怒氣才能痊愈。”
“於是要了太守很多財物卻不給他治病,還偷跑了,跑下還留下一封信把太守痛罵了一頓。”
“太守勃然大怒,命令下人追殺華佗。”
“太守的兒子知道內情,攔住下人不準去追殺。”
“太守一時間憤怒到極點,猛地吐出幾升黑血,病也就好了。”
“廣陵郡太守陳登時常感到胸口煩悶,麵色發紅,不思飲食。”
“華佗診脈後,發現是太守經常吃生腥食物,食物中的寄生蟲聚集在胃裡結成了腫毒。”
“隨即煎好二升湯藥,讓陳登先服一升,過一會兒再喝下剩下的一升。”
“大約過了一頓飯的工夫,陳登吐出了三升多的蟲子。”
“吐出來後,陳登頓時感到輕鬆了。”
“但華佗又說這病三年後還會複發,隻有遇上好的醫者才能治好。”
“三年後,陳登果然再次發病。”
“可惜華佗不在,陳登不治而亡。”
“軍中官吏李成咳嗽不止,晝夜無法入睡,還不時咳出膿血。”
“他向華佗求救,華佗確診得的是腸癰,咳吐出的膿血並不是來自肺部。”
“開兩份藥劑,服用後會吐出二升多膿血。”
“然後慢慢調養,一個月後便可以慢慢行動。”
“再好生休養,一年後便能恢複健康。”
“十八年之後若有輕微複發,繼續服用此藥劑,很快便會痊愈。”
“但如果到時不服此藥,還是會有性命之憂。”
“五六年後,李成的親戚得了同樣的病。”
“李成於心不忍,把剩下的藥劑交給了親戚。”
“親戚康複之後,特意到華佗的家鄉去求藥。”
“此時華佗已被關進大牢,求藥未果。”
“十八年後,李成舊疾複發,因無藥可用而病死。”
孫思邈:華佗的一生醫術全部失傳,唯有五禽戲傳了下來,實在是一大遺憾之事。
華佗重視養生之術,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編出了一套五禽戲。
神醫華佗一次上山采藥,到一個獵戶家中做客。
吃完飯,華佗提出要看看獵戶馴養的動物。
華佗來到獵戶家的後院,看到籠子裡關著的虎、熊、鹿、猴、鶴等禽獸。
它們剛剛吃過食,玩得正起勁。
老虎吃完東西在籠裡來來回回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歪倒身子躺下睡覺。
這引起華佗很大的興趣,猜想老虎身軀強壯,大概和它整天活動有關係。
於是又認真地研究了熊、鹿、猴、鶴的動作,體會到一個人如果也能像動物一樣經常活動,就不容易得病。
從此以後,華佗就常到獵戶家後院模仿虎、熊、猴、鹿、鶴的動作。
動物怎麼活動,華佗就依樣學著活動。
半年後,華佗把模仿這些動物的動作記錄下來,編寫出一本《五禽戲》。
五禽戲以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每一禽戲都針對身體的某一部位而設計。
如虎練骨、鹿練筋、熊練脾胃、猿練心、鳥練肺。
五禽戲不僅使人體的肌肉和關節得以舒展,而且有益於提高肺與心臟功能。
五禽戲的五種技法各有側重,但卻是一套係統的技法。
如果持續不斷地練習,就能達到暢通經絡、調和氣血、活動筋骨的作用。
人們模仿它們的姿勢進行鍛煉,間接起到鍛煉關節和臟腑的作用。
正是通過四肢的運動,全身才能氣血流暢,擺脫疾病。
五禽戲自問世以來,在民間長盛不衰,直至今日仍是很多人強身健體的首選。
“甘陵國國相的夫人懷孕六個月時,腹部痛得日夜難安。”
“華佗診脈後斷定腹中胎兒已死,並讓一名婦女用手估摸胎兒所在的位置。”
“如在左邊,則是男胎,在右邊則是女胎。”
“於是華佗配好打胎藥湯讓國相夫人喝下,